吉首市主栽水稻苗情调查与分析
2016-03-22李垚垚杨胜前张绍艳龙特颖徐一兰
李垚垚,杨胜前,张绍艳,龙特颖,滕 遥,徐一兰
(1.吉首市农业局,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吉首市主栽水稻苗情调查与分析
李垚垚1,杨胜前1,张绍艳1,龙特颖1,滕 遥1,徐一兰2
(1.吉首市农业局,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摘 要: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 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关键词:水稻;苗情;生育期;吉首市
开展水稻苗情的调查研究,对指导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特定生态区域为基础,开展多年定点、定时水稻苗情综合调查,可准确了解调查区域年际间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指导水稻生产,提高生产效益[1-6]。为此,笔者于2012~2014年连续3 a对湖南省吉首市主栽水稻苗情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指导该区域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按照生态区域特点,在湖南省吉首市社塘坡乡坪云村设立苗情观察点,海拔35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 ℃,降水量1 375.5 mm,日照时数1 312.6 h,无霜期287 d。稻田种植制度为冬闲-一季中稻。土壤质地均为石灰岩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如下:有机质26.50 g/kg,全氮2.20 g/kg,全钾0.28 g/kg,全磷13.50 g/kg,速效氮140.40 mg/kg,速效磷20.50 mg/kg,速效钾78.90 mg/kg,pH值 7.2。
1.2 观察品种
选择吉首市代表性的主栽品种进行观察。2012、2013和2014年观察品种分别为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田面积为1 200.6 m2,移栽株行距为15 cm×30 cm,基本苗为7.0万株/667m2。大田施用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 kg/667m2作基肥,移栽后追肥3次,第1次,移栽后5 d施尿素10 kg/667 m2;第2次,孕穗六期施氯化钾15 kg/667m2;第3次始穗期施用谷粒饱30 g/667m2。其他农事操作按照当地高产栽培进行。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秧苗素质 移栽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厢面取样50株,分别测定和计算秧苗发芽率、秧龄、苗高、叶龄、茎基宽、单株分蘖数、百株地上部鲜重、成秧率,各指标取平均值。
1.4.2 主茎叶龄 从秧田出苗开始观察记载,自秧苗3叶开始标记主茎叶位,以后每当新叶全部抽出叶鞘时继续标记,以10个主茎的平均值为准,每3 d观察记载1次。
1.4.3 植株分蘖 大田中定10蔸,记总茎蘖数,每3 d观察记载1次。
1.4.4 植株株高 抽穗前自泥面量至最长叶叶尖,抽穗后自泥面量至最高穗顶(不连芒),取10蔸的平均值,每3 d观察记载1次。
1.4.5 生育期 分别记载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计算全生育期。
1.4.6 经济性状 成熟期,每品种随机调查5点,每点20穴,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并在每点中随机取1穴,共5蔸进行考种,测定每穗长度、粒数、实粒数、空秕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其平均值。同时,每品种单收单晒,将稻谷晒干扬净,分别实测干谷产量,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1.5 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相关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DPS 3.11(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actical Statistics)软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由表1可见,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播种期集中在4月上旬,年际间变化1~4 d。秧田期各品种发芽率均达85%以上,成秧率均达90%以上。秧龄均达40 d以上,叶龄达6.0叶左右时开始移栽至大田。全市大面积移栽时秧苗平均苗高23 cm,茎基宽0.52 cm,单株分蘖数1.9个,百株秧苗地上部鲜重66.4 g。
表1 吉首市主栽水稻秧苗素质
2.2 主茎叶龄
由图1可看出,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主茎总叶数15~16叶,且在5月30日前后进入出叶波动期。全生育期叶龄平均日增长量为0.10叶,4月16日~5月30日,叶龄日增长量达0.15叶,5月30日以后叶龄增速有所下降,5月30日~7月30日叶龄日增长量达0.12叶,7 月30日以后叶龄日增长量逐渐下降,直至止叶期。
图1 吉首市主栽水稻主茎叶龄变化
2.3 植株分蘖
由图2可知,吉首市主栽水稻分蘖始期出现在5月10日左右,单株分蘖数平均达1.05个。分蘖盛期出现在6月6~15日,日增长量为0.44个。最高分蘖出现在6月27日~7月6日,单株分蘖数平均达19.50个。分蘖终止期出现在6月15~22日,单株分蘖数为14.10个。7月30日前后进入分蘖末期,无效分蘖逐渐停止。
图2 吉首市主栽水稻植株单株分蘖数变化
2.4 植株株高
由图3可见,该市水稻品种以矮秆品种为主,株高平均为122.6 cm,全生育期株高日均增长0.79 cm。生育期株高大致经历4个阶梯式增长期,表现为4月16日~5月28日为缓慢增长期;5月28日~6月21日为加速增长期;6月21日~7月27日为缓慢增长期;7月27日~8月20日为增长稳定期。4个阶梯式增长期内,水稻株高日均增长量分别为0.57、1.31、1.08、1.02 cm。
2.5 主要生育期
由表2可知,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全生育期在148~159 d,生育期适中。播种期主要集中在4月7~11日,6~7 d后出苗,5月中旬至下旬为集中移栽期,时间持续约10 d。因大面积推广应用旱育秧技术,该市水稻秧苗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幼穗分化共历时30 d左右,其中,幼穗分化三期、六期分别出现在7月中旬和7月下旬。7月底8月初开始破口抽穗,2~3 d后齐穗,35 d以后,即9月上旬进入大面积成熟收获期。
图3 吉首市主栽水稻植株株高变化
2.6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穗长平均为26.7 cm。从穗粒结构来看,粒数为205.2粒/穗,实粒数为170.9 粒/穗,有效穗在13.4万~15.5万穗/667m2,平均达14.5万穗/667m2,千粒重为26.9 g,实际单产达575.2 kg/667 m2。
表2 吉首市主栽水稻生育期
表3 吉首市主栽水稻经济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表明,受气候、茬口等因素影响,吉首市主栽水稻播种期有所波动,进而引起秧苗素质不同。2013年播期比2012年提早1 d,但秧龄增加3 d,早播低温导致秧龄拉长,叶龄加大,单株分蘖数虽较2012年增加0.8个,但百株地上部鲜重减少1.7 g,表明2012年秧苗营养物质积累量优于2013年。2014年秧苗叶龄偏大,单株分蘖数、百株地上部鲜重虽高于2012年相应指标,但老秧移栽大田后不利于秧苗早生快发,因此播种适期有利于培育多蘖壮秧。
(2)全生育期内,随生育期的推进,吉首市主栽水稻叶龄、株高等指标随之增加,分蘖数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叶龄增长表现为5月30日前后出现波动,随后较快增长;株高增长每年均经历4个阶梯式增长期,2012年增长曲线较2013年、2014年平缓,阶梯不够明显;因秧田期受育秧棚环境控制,分蘖数年际间变化较为稳定,5月22日,移栽大田后至6月底前后为分蘖增长期,6月9~15日,处于分蘖盛期,分蘖日增长量达到极值,平均每日增加0.44个,随后日增长下降。7月初至8月上旬为分蘖数减少期。因此,要准确掌握水稻整个生育进程,合理调控稻田群体指标,应以叶龄观测为主,综合株高、分蘖数等指标,为夺取水稻高产打好苗架子。
(3)吉首市主栽水稻成熟期一般在9月中上旬,最早是9月3日,后期阴雨寡照等天气可导致成熟期推迟至9月17日。在经济性状方面,有效穗在13.4 万~15.5万穗/667m2,实粒数达165.4粒/穗以上,某些品种在适宜年份,实粒数达到181.4粒/穗,但千粒重基本稳定为约26.9 g。2012与2013年的经济性状数据表明,在每穗实粒数相近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有效穗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单位面积有效穗多的年份,最终获得高产。同时,每穗实粒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位面积有效穗不足对产量造成的影响,2014年平均有效穗较2013年减少0.9万/667m2,而平均每穗实粒数较2013年增加16.0粒,最终产量也比2013年增加29.6 kg/667m2,获得平均622.3 kg/667m2的高产。因此,确保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增加每穗实粒数是吉首市水稻夺取高产的关键。
(4)吉首市水稻生产可通过以下生产措施获得高产。①培育多蘖壮秧、提早移栽。秧苗4~5叶移栽为宜。②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③科学灌溉。分蘖期够苗晒田,当苗数达到18万~20万苗/667m2时,晒田5~7 d,进入幼穗分化初期时复水抽穗,灌浆期
采取干干湿湿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潘荣生,吴秀丽. 应用水稻叶龄模式理论指导水稻高产创建栽培[J].耕作与栽培,2012,(5):47,35.
[2] 邹应斌.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和要点[J]. 中国稻米,2012,18(5):12-14.
[3] 岑永科,付国林,王安宁. 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4):68-69.
[4] 韦志强. 推广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夺取水稻高产[J]. 吉林农业,2011,(8):124.
[5] 张兆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永胜县的试验研究及应用[J]. 中国稻米,2013,19 (4):125-128.
[6] 杨世清. 运用叶龄模式开展水稻高产创建[J]. 农业与技术,2014,(9):130-131.
(责任编辑:叶雪娥)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eedling of Main Rice Varieties in Jishou City
LI Yao-yao1,YANG Sheng-qian1,ZHANG Shao-yan1,LONG Te-ying1,TENG Yao1,XU Yi-lan2(1. Jishou Agriculture Bureau, Jishou 416000, PRC; 2.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127, PRC)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eedling of main rice varieties in Jishou City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varieties of Y Liangyou7, Shenliangyou5814 and Y Liangyou5867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in the present paper. And the growth and characters of main rice varieties in Jishou City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owing date for rice was the early April, and the best date for transplanting rice was middle-late May. The number of basic seedlings was 105×104per hectare square meters. And the beginning of tillering stage was 10 May, the end of tillering was 15 to 22 of June, and the booting stage was 30 days. Meanwhile, the beginning of heading stage was late July and early August, and the rice was harvest at early Septemb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tillering was 217.5×104per hectare, 170.9 grain per panicle, the grain yield of rice was 8 628 kg/hm2. Therefore,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was suggested for obtaining higher grain yield, such as breed the high quality seedling, best time for transplanting was 4~5 leaves, the suitable transplanting density was 19.5×104~22.5×104plant per hectare, so it was to guarantee the number of basic seedling was 135×104plant per hectare.
Key words:rice; seedling condition; growth period; Jishou City
通讯作者:徐一兰
作者简介:李垚垚(1984-),男,陕西西安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粮油作物技术推广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粮油棉高产创建项目(2012,2013,2014)
收稿日期:2015-11-18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1.005
中图分类号:S5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1-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