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得富有就要知道为啥穷
2016-03-22柳传志
□柳传志
想过得富有就要知道为啥穷
□柳传志
在手机上读着一篇任正非写的怀念他父母亲的文章,我脑子里想起了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个邀请函。
那天我恰好有事,但出于对老任的敬佩和尊重,我尽力推掉了别的事情,花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赶到了会场。
老任的面子确实大,那天是贵州都匀一中的“校训研讨会”,请来了不少领导和知名的企业家。他看见我来了,非常高兴。我也高兴,那是因为在企业工作者里,我们都是属于少有的“老家伙”一类的人,相互比较了解。
原来都匀一中就是任正非的母校,他的父亲在此曾任过3年校长,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现任学校领导介绍老任的父亲任摩逊先生事迹时,我注意任正非的表情,我想这样的内容他应该听过无数遍了,他却依然听得那么专注,那么动情!
此刻我正在读他怀念父母的文章,我认真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们是同年生人,虽然出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是上一辈在政治上受到的磨难和考验几乎是相同的。
任正非谈到他父亲在这考验的重压之下,依旧勤勤恳恳拼力地工作,为他自己后来在华为拼命工作做出了表率,而父辈的榜样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榜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能够像以前教导我的那样,用行动做出表率,做一个正直的人。
1966年文化革命爆发的第一个年头,我亲眼看到父亲在威逼面前不肯诬陷当年的战友,被开除党籍。当时的气氛紧张惊恐。这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而父亲以身教的方式告诉了我如何做人,什么叫正直!
联想集团发展到今天的30年中,经过了无数的风险,尤其是早期的政策风险。我自诩是个敢担当的人,而在联想结出胜利果实时,我也以为自己是个舍得让利的人。和任正非一样,我们能以身作则地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追根溯源,是我们的父辈给我们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础。
当读到任正非的母亲是因为意外车祸辞世的,我的心揪了起来。
任正非讲到他在高三那年(也应该是我高三的那年吧,就是最困难的1961年),母亲早上经常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他说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的功劳巨大。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他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让他觉得无以报答他们。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的朋友是读不出玉米饼的感觉的,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饥饿。1961年,我是北京25中的一名高三学生,我们中学生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所以享受着最高待遇,一个月32斤粮、半斤油、半斤肉。
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半斤油吗?那是在一锅熬白菜煮熟的时候,油瓶口顺着筷子点入几滴油,使锅里漂着油花,一个月下来,这半斤油就用完了。知道什么叫饿吗?那就是耗干净你身上的脂肪,然后再耗你的肌肉。有一天夜里,我饿得实在受不了,想起抽屉里有一盒中药是羚翘解毒丸,我就吃了两颗,几小时后药性发作,抽筋断肠,头痛欲裂。
经过饥饿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从父母弟妹的嘴里面抠出的玉米饼。任正非想念着母亲,我何尝不想念自己的母亲、想念母亲对我的慈爱。我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我和老任一样会永远记住父母的恩德慈爱。
我在想,读了老任的文章,是什么让我拿起笔写了上边这段话,我想说给谁听呢?说给老任听,让他知道我是他的知音?说给我的亲朋好友听,让他们知道我很珍惜今天的生活?
好像是,但也不是。其实,我最想说给当今年轻人,甚至是儿童来听听。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成为一个碎嘴唠叨的老头。而说这些话,我估计孩子们是不爱听的。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叫《归来》的电影,写的是我亲眼看见过的年代、亲眼见过的事情。电影演毕,我潸然泪下。我问过几个年轻人是否看过这部片子,都回答说没有。有一个对我说:“人总是要向前看么,老说那些老话,凄凄惨惨有什么意思?”他们爱看光鲜亮丽、做事任性的电影,那是他们的追求。
他们不爱看《归来》,不爱听我碎嘴唠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对他们说: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就在不久以前还很苦、很凄惨、很窝囊,所以你要想今后过得富有光鲜亮丽,就要知道过去为什么穷、为什么苦、为什么受人欺负,你就要懂得历史,学到教训。我们已经是为数不多的见过那段历史尾巴的人了,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我谈不上是高尚的人,更谈不上是纯粹的人。但我努力在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做一个懂廉耻、要自强的人。我希望几十年以后,今天的年轻人能凭追求、凭团结、凭实力让中国富强,让自己过上光鲜亮丽富有的生活。
向老任致敬,知道你过些天要来看我,我很期待。
(摘自《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