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下淮北市武术的演变研究
2016-03-22张云碧
汪 鑫,张云碧,王 齐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时代背景下淮北市武术的演变研究
汪 鑫,张云碧,王 齐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结果发现,淮北市传统武术活动的范围、规模、拳种数量和习练人数与20世纪相比都有大幅度减少,而竞技武术、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却发展势头迅猛。淮北市的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传统武术生存空间缩小和没落的原因,保护与继承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武术;演变;保护;发展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本研究中的时代背景指淮北市地区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以21世纪为分界线,21世纪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淮北市传统武术呈现出繁荣和萧条不同状态。淮北市地区的习武之风在20世纪80年代“武术热”的影响下,拳种林立、流派纷呈,达到了史上最高峰。但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导致社会加速转型,尤其是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西方现代体育模式已然成为世界背景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是以竞技体育代表的“更快、更高、更强” 方向,武术也不列外。社会环境变化、生活习惯变迁致使习武已不在是人们业余追求的主要活动,曾经兴盛一时的习武之风也随之黯淡。大时代背景下,淮北市武术走向了低迷期。本研究仅以淮北市武术的演变作为基点进行探究。
1 淮北市武术的历史发展情况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军事位置重要,历史上多纷争战乱,正因为此地域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再加上形势的不稳定,是有名的“权利真空”地区。历史上这一带即使是和平时期也是盗寇横行,动乱时期更是多方争夺的战场,政权交替之际又是群雄割据、决定兴废之所,整个状态呈现出乱世多于治世,形成特有民风——啙窳之风蔓延、尚武之风盛行。近代以来,国家的政权动荡,社会环境极其不安定,灾难匪患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游惰者身配刀剑,结死党为侠游,轻死而易斗”,这些是淮北市彪悍民风的促成因素之。特别是在新旧文化碰撞的前提下,淮北市本来的尚武之风更盛。20世纪末期,淮北市地区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身怀绝技的务工人员,促进了淮北市本土武术和外来拳种的交流,淮北市武术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其中,比较著名的的有王远明和他习练的大洪拳、彭寿鸿习练的少林罗汉拳、司岚云所传播的五祖郝阳拳,还有孙国栋所擅长的八卦掌等。地处多省边界和移民造成的人员流动大是淮北市武术多元化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武术热”时期,尚武精神深入人心,一大批拳师开始收徒传艺,淮北市武术遍地开花。此时淮北市武术是无组织的自发的形式,没有明显利益的冲突,南北各派拳术汇聚于淮北市,各门派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据1984 年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调查结果显示,自1960 年建市至 1984 年的 20 多年间,流行于淮北市的传统拳械达到了101种,其中拳术41种,器械 60 种,而未被收录或不外展现的拳派更是不知其数,在人口只有 100万左右的淮北市,流传着如此众多的传统拳械,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武术发展盛况。20世纪末是淮北市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拳种、拳械种类繁多,习武人数占淮北市总人口的大多数,淮北市武术发展达到顶峰。
2 时代背景下淮北市武术发展现状
2.1 濒临消失的传统武术
时代更替,岁月流转。武术这种口传身授的技艺,随着老一辈的拳师相继逝去,曾经朝阳晚霞下闪展跌扑、耍枪弄棒的情景已不复存在,许多拳师也因生活所迫,日夜忙碌而把所学的技艺荒废掉。曾经流传于淮北市甚广的“北派三拳”,早已不见踪影,偶尔还能在公园中看到一些老年人习练,但明显是自娱自乐,再也看不到原汁原味的武术。20世纪流传于淮北市的100多种拳术拳械许多因得不到传承而消失。笔者随机调查并访谈了淮北市一些经常练拳的8位拳师,发现这些拳师所传习拳种主要是以太极拳为主,但是规模、数量、传承、人数等都缩小太多,不及20世纪的十分之一,具体情况见表1。现在淮北市武术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失去了它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曾经秘密传授、制度严禁的武术体制也已土崩瓦解,拳种林立的盛状也在新世纪的潮流下变得单一直至于衰亡,那些顽强生存于民间的传统武术,随着老一辈的拳师的离去,许多宝贵拳种也已流失,而现有流传下来的拳派中真正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拳术体系的更是微乎其微。就传承技艺而言,多数人认为传统武术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无法入门的,但如今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了。许多外来学艺的也就两三年的时间,练习也不固定,所以民间武术传承较好的只是在家族中传播,若家族中无人练习,则拳派基本走向衰落。总之,在工业文明的大环境下,作为小农经济文化衍生的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已经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了。
2.2 政策导向与武术竞技化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竞技武术诞生了,武术分割成了以表演取得高分为目的的武术套路和以击打得分制胜的散打。竞技武术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民间武术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的竞技武术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在政府指导下,竞技武术占据了社会武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淮北市竞技武术扎根于市专业队、高校和武术馆校。笔者调查了淮北市师范大学的武术专项班和部分武术馆校,详情见表2。淮北市师范大学的武术专项班主要是长拳、南拳、太极拳和散打为主,武术馆校的教学内容也是以武术套路、散打、太极拳、跆拳道、泰拳等项目。由此可见,为适应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政策导向下,武术走竞技化发展道路,追求“高、难、美、新”成了主要的方向。
表1 淮北市几位民间拳师的情况
表2 淮北市部分武校、武馆开展情况
2.3 武术健身功能倍受关注
正如《素问·保命全形论》中指出:“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就是说,时间万物,人最宝贵,上至君王,下至民众,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面对社会发展出现的各种“文明病”,健康生活成为当下主题,而武术的健身防病功能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武术健身不仅是孤立的锻炼身体,而是从整体着眼,将健身强心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健身武术实际上是对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善。特别是太极拳流行,使得大众对武术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打斗,而更多的是养生和健身 。从20世纪的武术技击到如今的武术健身娱乐,从以师徒和宗门为主的秘密传承到而今的公开交流,这些变化说明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不同。太极拳的盛行从侧面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武术技击的弱化和健身养生的趋势。
3 淮北市武术演变引起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家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的大环境下,武术失去了其原本的生存环境,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传统失落是现代化的必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规律性的结果表明要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在保护中寻求“中国文化的复兴”,在复兴中探索传统武术发展的道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对传统武术的传承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要求。在结合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前提下加强保护与继承,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寻找淮北市传统武术发展途径,是当代武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35.
[ 2 ]陈威,赵先卿,王舜.近代以来社会变迁下的武术活动——基于一个武术之乡的研究[ J ].体育科学,2011(31):10-19.
[ 3 ]陈业新.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啙窳风习探析[ J ].社会科学,2008(3):27-38.
[ 4 ]聂崇岐.捻军资料别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31.
[ 5 ]蒋自俭.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状况研究[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87-91.
[ 6 ]张凤霞.“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J ].武术科学, 2004.
[ 7 ]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 J ].学术界,2007(1):122.
G852.4
A
1674-151X(2016)09-1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79
投稿日期:2016-06-17
汪鑫(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