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现状分析与探讨
2016-03-22崔满红
崔满红
(运城中学体育组,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现状分析与探讨
崔满红
(运城中学体育组,山西 运城 044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影响下的学生体育认知、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设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对学校、学生及家长在对体育的认识、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对体育的投入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表明中考体育测试是可行的并应继续完善实施。
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现状
1979年4月,率先在上海市崇明中学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俗称“中考”)加试体育,到1998年全国各地中考全面铺开加试体育。中考体育作为一项考试政策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运城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中学生对体育认知情况、家长对体育考试的态度及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投入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考体育考试的各类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了解当前国内对中考体育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入点。
1.2.2 访谈法 针对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对200名教师和学生、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体育项目设置、考试时间、体育课开展的现状,学校场地器材的改变情况及对中考体育考试的看法。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和相关体育教师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后与事实进行逻辑思辨,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考试项目设定及每年变化情况
表1表明,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耐力项目每年为必测项目,再随机抽取1~2项代表力量、协调等素质的项目组成每年的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具体项目一般在测试前3个月左右确定并通知考生。从近几年的测试项目可知,运城市中考体育,除国家规定的耐力素质必测外,较注重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性素质的测试,而对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没有测试过。通过对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近几年所测试的几项基本没有变化,主要是考虑到测试成本和量化方面。
2.2 考试场地器材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2013年以前,体育测试多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人为因素对考生的影响较大,考试秩序相对混乱,中考体育考试测试形同虚设。2013年以后,体育考试设施相对完善,场地为标准的田径场地,各项考试设备全部采用电子计量成绩,并且组织井然有序,尽可能为考生提供好的测试平台,同时减少了考试过程中人为因素。
2.3 测试时间情况
运城市考试时间定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既能很好地督促学生体育课上课状况,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天气比较适合体育运动。进一步访谈得知,95%的教师和家长比较认同这一时间段考试,有5%的人不认同。
2.4 学生家长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100名家长的访谈得知,82名家长对体育测试加入中考分数表示支持。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支持学校体育加入考试,督促孩子的身体练习,甚者还能够带动家长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6名家长持反对意见,主要观点有耽误学习、学生太累、体育考试无用论。
2.5 学生终身体育有促进作用的调查
随着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教学过程出现先紧后松的状况,在初一、初二体育课基本不进行锻炼,好多都是“坐等下课”。
表1 2013—2016年运城市的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变化趋势
到初三为了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各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针对考试科目的专门训练,不管学生兴趣、爱好,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枯燥、乏味,造成有的学生甚至厌倦体育课,导致体育考试虽暂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运城市中考体育项目设置近几年变化基本没有,除了国家规定的耐力素质必测外,其他项目由于多方面因素,基本没有变化。
3.1.2 2013年以来,运城市中考体育测试场地和器材有很大的改善,全部采用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测试时间安排较为合理,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3.1.3 学生家长对体育测试的满意度较高,这表明中考体育测试是可行的,并应坚持实施与完善。
3.1.4 中考体育测试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基本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3.2 建 议
3.2.1 在考试测试中,除必测的项目外,应每年随机抽取其他项目发展学生不同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结合学生的运动特长来进行加分(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皆可),旨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3.2.2 建议中考体育总成绩由初一 、初二平时考核成绩和中考体育成绩相结合。积极推行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和中考体育制度,推动体育考试的可持续发展。
3.2.3 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加大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投入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重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防止体育中考给学校体育发展造成扭曲。
[ 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 ]曾吉,吴明智.普通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2001(4).
[ 3 ]中发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S ].2007.
[ 4 ]戴三育,刘新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13.
[ 5 ]向周朝,李辉.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112-113.
[ 6 ]陆建林,华静.对高校体育考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
[ 7 ]何祖新.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72.
[ 8 ]李广,李觉民,孙文平.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12):41-44.
G807.3
A
1674-151X(2016)09-06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32
投稿日期:2016-08-06
崔满红(1971—),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