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明代方元焕书法作品辨伪

2016-03-22赵铮司树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落款两江馆藏

赵铮 司树美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有一幅署名“两江方元焕”的手卷,纵25.5厘米,横378厘米,纸质,稍有破损。书写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洗兵马·收京后作》长诗,落款“崇祯癸酉冬至日书于白毫庵之南窗下 两江方元焕书”,钤印“竹解虚心是我师”(见图1)。

方元焕(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1620年),安徽籍,山东临清人,系徽商后代,字子文,别号两江,嘉靖丁酉举人。方元焕天性颖慧,一生好古文辞,尤擅书法。“……以行草擅名山东。王元美以为疎野粗放,备诸恶道。署书稍胜,亦无佛处称尊。中立载其歌行一卷,大都豪放,亦类其书也。”[1]嘉靖进士、湖广佥事、松江华亭人周思兼评其书法:“两江书如卫霍子弟兵,千里赴利神气自倍;又如鹰隼乘风搏狐兔转顾自如。”时有“家无两江字,不是大人家”之美誉。

此卷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全无时人所说的“鹰隼乘风搏狐兔转顾自如”之感。笔者颇为疑惑,遂寻找方元焕存世的其他作品做比对。

方元焕存世作品寥若晨星,形式多以碑刻为主:西安碑林藏其手迹碑刻两通(见图2),山西沁水县柳氏民居藏四箴影壁一通(见图3),黄山书社出版《方元焕草书千字文》(见图4)等。

我们把馆藏作品《洗兵马·收京后作》与《方元焕草书千字文》作比对,可看出明显不同:

1. 馆藏作品全卷布局僵硬呆滞,结体轻拙晦涩、纵横交错,笔法多以侧锋作横截翻折为主,一味强硬,棱角毕露,给人以剑走偏锋之感。此用笔方式是仿明代书法大家张瑞图之法,虽有其形似,未得其神韵。图4布局开合有度,落笔千钧,狂而不怪,奔放纵逸而不失规矩。笔法字体方中有圆,书写中提按、使转、虚实相间。结字隽永,章法严谨,行间布局疏密呼应、错落有致,刚柔相济,浑然一体。细观察其书体虽无不规则的涂抹,然很多细微的笔画见缠丝之弊,字间过渡处理稍显含混,有拖沓之感(见图5、图6)。但瑕不掩瑜,“两江书如卫霍子弟兵,千里赴利神气自倍;又如鹰隼乘风搏狐兔转顾自如”之评价恰如其分。

2. 在方元焕存世不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落款下钤印为“元焕”,但馆藏作品落款下钤印为“竹解心虚是我师”。把闲章改到落款处不合规矩(见图7)。

3. 此卷有两处割补,其一在卷首“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夜”(应为日)字后缺失直至“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一句中的“血马”找回。其二在卷尾“崇祯癸酉冬至日书于白毫庵之南窗下 两江方元焕书”,“南窗下 两江方元焕书”为后补。

4. 此卷作伪最大的败笔在于时间的错误,卷尾款为“崇祯癸酉 冬至日书于白毫庵之南窗下 两江方元焕书”。方元焕大约是在公元1620年去世,应该是明代泰昌年号,崇祯年号的使用为公元1628年,一个去世八年的人怎么能写出手卷?

5. 方元焕别号“两江”,明代另一书法大家张瑞图号“白毫庵主”,此卷落款为“白毫庵之南窗下”尤为可疑。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馆藏这幅手卷是仿明代书法大家张瑞图之作,但不知是何原因,后割补落款为方元焕的赝品。

参考文献

[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93.

[2]郭东升,杨兴诚.临清明清运河文化一瞥[J].山东档案,2007(2):60-62.

作者:赵铮(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文博馆员)

司树美(聊城市博物馆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落款两江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凶手老罗
落款
墨韵书香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古玩落款有讲究
金小麒谈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重庆两江新区试水“大部制”改革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