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洞理论视角下城市旅游网络结构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2016-03-22石建中
石建中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旅游业研究]
结构洞理论视角下城市旅游网络结构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石建中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由于结构洞理论能较好地解释网络中关系主体的结构性差异,因而将其应用到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分析旅游主体间的“位置”与“角色”差异及其对旅游绩效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结构洞理论,对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结构洞数量与城市旅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结构洞对处于边缘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从形成结构洞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分析了他们各自对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结构洞;约束度;城市旅游网络
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城市间旅游资源的差异化,致使独立的城市旅游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打造区域旅游经济强区,客观上要求打破市界,构建城市旅游网络,通过城市间旅游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开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合作,凸显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的整体优势。近年来,国内各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纷纷涌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网络[1-2]、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网络[3]、关中—天水城市旅游网络[4]等。尽管区域城市旅游网络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必然与趋势,然而不容置疑的是,由于各城市旅游在区域内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导致各城市旅游绩效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通过对区域城市旅游网络中各城市旅游所处的“位置”与“角色”进行结构性分析,揭示影响城市旅游差异的结构性因素,对于制定优化网络结构以及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产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结构洞理论出发,以山东省为例,着力诠释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的结构性差异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结构洞的内涵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Ronald Burt提出,主要思想体现于其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5],侧重分析怎样的网络结构能够给网络行动主体带来更多的利益或回报。结构洞本质上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或者说一个人拥有的关系对另一个人而言具有排他性,即非重复关系人之间的断裂形成结构洞,其本质在于彼此存在结构洞的两个关系人向网络贡献的利益是可累加的,而非重叠的。描述结构洞存在的主要维度是凝聚力和结构等位。其中,凝聚力反映了两个关系人间的强弱关系。强关系(直接关系)意味着两个关系人是重复的,具有高凝聚力,但缺乏结构洞。而弱关系(间接关系)意味着两个关系人是非重复的,具有低凝聚力,但存在结构洞。结构等位反映了关系人在结构上的相似性。换言之,具有结构等位的关系人因为导向同样的资源而产生关系冗余,造成结构洞缺失。
如图1-1所示, A与B之间直接相联,存在强关系,结构凝聚性高,故相对于C,A与B之间不存在结构洞;而A、B与D之间不直接相联,不存在强关系,结构凝聚力低,故相对于C,A、B与D之间存在结构洞。在图1-2中,从凝聚力的角度看,虽然A与B不存在直接关系,形式上他们是非重复的,但是他们与第三方E均有直接关系,具有结构等位的特点,故相对于C,无论信息来源于A或B都是重复的,即A与B之间不存在结构洞。
图1-1 结构洞-凝聚力
资料来源:Burt R. Structure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图1-2 结构洞-结构等位
在构建结构洞和促进网络开放性方面,弱关系发挥重要作用。Granovetter指出通过弱关系的“搭桥”作用,它不仅可以将两个没有联系的网络凝聚到一个更广阔的网络中,促进资源的流动,而且会形成众多结构洞[6]。如图2中的3个局部网络中(图中实线表示连接局部网络内部关系人的强关系,虚线表示彼此独立的局部网络间两个关系人之间的弱关系),A与C所在局部网中的任何关系人、A与B所在局部网中的任何关系人以及B与C之间均存在结构洞。当然,弱关系并不等同结构洞,因为弱关系仅是相关关系,是传导信息的通道,而结构洞则是具有一定跨度和裂口的结构,不仅会产生信息利益而且更能产生控制利益。
数据来源:Burt R. Structure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图2 结构洞与弱关系
关于结构洞的重要性,Burt阐述如下:网络中结构洞越多,不仅意味着非重复关系的数量也就越多,网络中的资源也就越具多样性,进而网络效率(非冗余关系占全部关系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也意味着拥有较多结构洞的关系人在网络结构中处于优势位置,通过与非冗余关系人信息的互动,更能够辨别威胁和机遇,易产生信息利益与控制利益,故将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其中,信息利益表现于类似于关系人A,因其是信息的集中与发散地,故可根据战略目标调整信息(精确、模糊或者歪曲)在其他关系人之间传递。控制利益则表现为网络关系中因竞争者被结构洞分离,即陷入结构洞里失去自主性,故类似于关系人A具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和获取资源的渠道,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二、理论综述
由于结构洞理论能较好地解释网络中关系主体的行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与经济现象的分析。目前,较多的成果主要是针对社会学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而形成。如Granovetter在《找工作》著作中强调了“弱关系的力量”,并指出结构洞是形成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然而,将结构洞理论运用到经济与管理领域并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较为鲜见,主要原因在于关系数据难以获取。既有的实证研究,比如Ostgaard T A、Birley S分析了加拿大的投资银行产业,发现拥有较多结构洞的银行绩效好于其他银行,指出拥有结构洞越多的银行越易获取异质性信息,越有利于提升银行竞争优势[7]。石建中通过对日本三菱集团网络组织结构分析,发现约束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指出具有结构洞的企业在网络中更容易获得较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具有更高权力的位置优势,并且凭借持有的网络支配力对具有构造同质且相互间无任何关系的企业实施操纵行为,进而从关系者的相互竞争中获利,最后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8]。Burt通过对美国一家高科技领军公司中高级经理的关系网络进行分析,发现结构洞对处于社会边界的管理者影响更大,比如拥有丰富结构洞的经理人在年轻的时候比其他同事升迁得更快,且对于女性升迁显得更为重要。在Burt看来,相对于边界内的同质性更高的管理者而言,处于社会边界的管理者,由于他们总是与跨越该边界的人们保持关系,异质化程度高,更需要企业家智慧,所以发展机遇更多。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组织是近几年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尽管成果众多,但是大多数集中在旅游资源空间位置的研究,难以触及影响城市旅游网络运行的深层次因素。目前,国内运用结构洞理论进行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的研究尚未发现,可以说该研究方向尚处于未开题状态。尽管如此,根据其他领域运用结构洞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的实际,依然可以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拥有较多结构洞的城市,相对于其他拥有较少结构洞的城市更易获得较高的旅游绩效。
假设2:结构洞对网络内地位不同的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三、数据处理与结构洞分析
山东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业发展,对于山东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在同一区域内气候的相似性,故将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等因素视为影响城市旅游结构洞差异的主要因素。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旅游年鉴》与17个地市的旅游政务网公布的相关数据。具体处理过程请参见2014年作者主持的山东省软科学研究报告(2014RKE29003)。数据处理的基础思路是:采用旅游资源禀赋潜在价值、基础设施潜在价值以及地市间空间距离(公路里程数)3个维度,借助普遍采用的万有引力定律,测度山东省城市旅游间的经济依存度。其中,评价某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的潜在价值时,首先将这两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多种可操作单项指标,然后在专家对单项指标评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得出各地市旅游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的潜在价值。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6.0 for windows,通过一系列形式的数据变换(标准化、对称化、二值化等),最后得到山东省城市旅游的经济依存度数据。为了使城市旅游间关系层次性更加明晰,将标准化后关系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05(此值能较好地过滤掉一部分强度较弱的关系),进行二值化处理,假设数值1代表具有关系,0代表无关系,则得出表1。
表1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经济依赖度二值化
数据来源:关系数据及详细处理过程请参照Shi JZ.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city tourism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Shandong Province [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15 (1): 87-92.[石建中.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 87-92.]
如表1所示,省内其他城市除与济南、青岛均具有经济依存关系之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关系缺失的现象,其中,莱芜、德州、聊城、菏泽最为严重。这不仅突出地反映了济南与青岛在山东省旅游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反映了17个地市旅游在网络中结构的差异性,客观地成为结构洞形成的现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反映山东省城市旅游间是否存在结构等位性,按照聚类分析的方法构建块模型。所谓的块模型{bklr}:是把一个网络N中的行动者分区成为各个位置B1,……,B2,BB,并且存在一个对应法则Ø,将行动者分到各个位置之中,即如果行动者i处于位置Bk之中,则Ø(i)=Bk。利用bklr表征Bk和B1在关系Xr上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关系,则bklr=1,否则为0。块模型主要作用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将省内具有结构等位的城市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位置”,也可称之为“聚类”。二是考察位置之间的关系。对表1实施网络组织块模型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数据来源:作者绘制。图3-1 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块模型的位置
数据来源:作者绘制。图3-2 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块模型的位置关系
如图3-1所示,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中,在关系强度为0.05时,具有结构等位的位置有6个,分别是:位置1(济南,泰安),位置2(青岛、济宁、潍坊、烟台),位置3(淄博、威海、临沂、日照),位置4(枣庄、莱芜、德州、聊城),位置5(滨州、东营),位置6(菏泽)。由于每一个位置内成员之间具有结构等位性,所以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彼此间依赖性较强,自然彼此约束力也较强,较难形成结构洞。对于位置间关系而言,若某位置与其他位置建立的关系越多,说明此位置在网络中越具有优势,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能力,越易形成结构洞。反之,较为孤立的位置在网络中越缺乏自主性,受限程度越高。如图3-2所示,位置1与其他位置建立的关系最多,其次是位置2;而位置4、位置5与其他位置建立的关系较少,位置6甚至无任何关系。显然,位置1与位置2的城市在网络中的优越性强于其他位置的城市。可见,结构等位与位置关系差异进一步促进了结构洞的形成。按照结构洞的构造原理及计算程序,得出山东省各城市旅游在网络中的约束度①(参见表2)。
表2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的结构洞
数据来源:为了客观地反映山东省城市旅游结构洞的实际情况,减少人为设定赋值带来的误差,本研究直接采用标准化后的山东省城市旅游的经济依存度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6.0 for windows计算而得。
如表2所示,省内各城市对青岛、济南、济宁、潍坊、泰安与淄博6个城市旅游的约束度均较低,均没有超过0.05,表明这6个城市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网络中居于优势地位,拥有较多的结构洞。相比之下,这6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旅游都会受到自身之外的某些城市的较强约束。如枣庄旅游较强地受制于济宁(0.07)与泰安(0.06),烟台旅游较强地受制于青岛(0.07)与潍坊(0.07)(其他城市的约束度可作类似解释),说明这些城市旅游在省内属于依附地位,与实施限制的城市间存在结构等位的现象,彼此竞争严重,致使结构洞较少或不存在。综合比较各城市旅游受到省内其他城市的总约束程度,最低的6位依次是:青岛(0.258)、潍坊(0.264)、泰安(0.267)、济南(0.271)、淄博(0.272)与济宁(0.273);最高的3位是威海(0.372)、滨州(0.358)和菏泽(0.355)。总约束度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各城市旅游在省内网络中的位置差异,即总约束度越低的城市在省内旅游网络中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地位越具有优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城市在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中的角色差异,即总约束度较低的城市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桥梁”作用,发挥着将其他城市旅游有机联结成网络的功能。
综上分析,约束度的大小反比例于结构洞的数量,表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省各城市旅游在网络中的地位、角色以及城市旅游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约束度或者结构洞数量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到城市旅游绩效需要进一步验证。
四、结构洞对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
为了反映结构洞对网络中各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将各城市旅游的总收入、入境人数、外汇收入、国内收入与总人次绝对量等指标作为因变量,将约束度作为自变量,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实施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约束度与城市各项旅游绩效指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0.5)。换言之,用约束度表征的结构洞与城市各项旅游绩效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结构洞对城市旅游绩效的正向作用,即拥有越多结构洞的城市,受到其他城市的约束就越少,旅游绩效也就越好;相反,越是缺乏结构洞的城市旅游,越会受到其他城市的约束,结果旅游绩效也会越差,支持了假设1。
表3 结构洞与网络中各城市旅游绩效的相关性
**:在.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既然结构洞对城市旅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在拥有不同结构洞的城市旅游间是否存在强弱差异。针对此问题,对具有较低约束度的6个城市,如青岛、潍坊、泰安、济南、淄博与济宁,因其均拥有较多结构洞,具有桥梁作用,中心化程度较高,故赋值为1,视为相对核心城市;对其他约束度较高的城市因其均拥有较少结构洞,边缘化程度较高,故赋值为0,视为相对边缘城市(参见图4)。利用“折叠刀”估计法中的伪值(pseudo values)进行分析(参见图5)。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4 约速度下城市旅游位次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5 结构洞对城市旅游间绩效影响的强弱差异
如图5所示,总体来看,相对于中心城市,结构洞对边缘城市旅游绩效各项指标的影响作用更强,充分地支持了假设2。缺乏结构洞的边缘城市由于与之互动的城市较少,其旅游绩效对周边城市旅游表现出了较强的依赖信,故所受约束性较强,关系缺失或断裂将对其旅游绩效产生更强的影响。相反,拥有较多结构洞的中心城市往往被多个城市包围着,与周边的城市旅游具有多种关系,处于资源流动的中心,信息畅通,其旅游绩效较少会受到某个城市旅游变动的影响,故所受约束力较弱,即约束度对其旅游绩效产生的影响并不如边缘城市强。从旅游绩效的各指标来看,约束度对中心/边缘城市旅游指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的是入境人次(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0.672)、外汇收入(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0.612)、总收入(相关系数分别为-0.232,-0.681)和国内收入(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692),而对总人次绝对量的影响并没有较大差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694)。这说明相对于边缘城市,拥有较多结构洞的中心城市凭借其优势地位,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旅游者特别是外国游客表现出了更强的旅游吸引力,进而能创造更高的旅游绩效。
五、结构洞形成因素对城市旅游绩效影响分析
以上内容主要分析了山东省各城市旅游在城市旅游网络中结构洞的状况,以及结构洞对城市旅游绩效影响的差异。虽然结构洞与城市旅游绩效存在密切关联,但是揭示城市旅游绩效差异的内在本质,尚需从形成结构洞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着手,分析他们各自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程度。那么这3个因素又如何影响城市旅游网络中的结构洞以及多大程度地贡献于旅游绩效?
利用2013年山东省17个城市(地级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亿元),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星级旅游饭店(个),文化、体育、娱乐及饭店业的就业人数(万人)的统计数据表,进行了二值化处理。二值化的意义在于模糊各指标的统计单位,并赋予它们共同的含义,以反映各城市相应的经济指标在总体平均水平上是否具有积极作用,其中1代表积极作用,0代表作用不大。二值化处理的基本过程简单描述如下:对17个城市的4个经济指标分别求解平均值,将各城市各经济指标值与对应的均值比较,大于均值的取1,否则取0。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旅游绩效贡献矩阵A,参见表4。
表4 城市旅游绩效贡献矩阵与属性矩阵S、R与B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同时,构建城市滨海属性、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3个属性矩阵S、R与B,表4罗列了属于滨海城市、资源禀赋丰富与基础设施良好的相应向量,具体说明如下: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将山东省17个地市是否临海,划分为滨海城市与非滨海城市。其中滨海城市恰好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包含的7个城市(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洲),构建城市滨海属性矩阵S。则城市滨海属性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矩阵 Ps→A,如式(1)所示:
(1)
其次在旅游资源禀赋方面,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规划司对资源的划分标准,从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古迹建筑3个方面建立的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全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求解各旅游城市资源禀赋的总得分及平均得分,并将总得分高于平均得分的城市视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低于平均得分的各城市视为旅游资源禀赋相对贫乏,构建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属性矩阵R。则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属性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矩阵PR→A,如式(2)所示:
(2)
再次在基础设施方面,指标体系包含五星级酒店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旅行社数量、国际旅行社数量、私家车保有量、高速铁路直达城市、航空通达城市等。利用因子分析,对全省17个地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求解了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的总得分及平均得分,并将总得分高于平均得分的各城市视为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而低于平均得分的各城市视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属性矩阵B。则城市基础设施属性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矩阵PB→A,如式(3)所示:
(3)
利用式(1)、(2)与(3),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结构洞形成因素对城市旅游绩效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结合表4与表5,总体来看,在创造良好城市旅游绩效诸方面,如外汇收入、国内收入与就业人数,地处滨海,或旅游资源禀赋丰富,或旅游基础良好的城市数量明显多于地处内陆,或旅游资源禀赋贫乏,或旅游基础较差的城市数量。
从各因素分别来看,首先,对于地理位置而言,对外汇收入、国内收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滨海城市有4个,分别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非滨海城市有2个,分别是济宁和泰安,这两个指标一方面凸显了滨海城市显著优胜于非滨海城市,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具备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与潜力。在就业人数方面,青岛与烟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青岛与烟台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由于占据较好的地理位置,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境内文化古迹众多,已成为了山东省迎接世界各国以及国内游客的主要门户,在推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对于旅游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而言,两个因素对旅游绩效的影响具有相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的协调发展。其中在外汇收入与国内收入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城市分别有6个和7个,二者的交集为6个城市,分别是青岛、烟台、潍坊、济宁、泰山和威海;其中济南在国内收入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外汇收入方面却不占有优势。在就业人数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城市有济南、青岛和烟台。需要强调的是,济南一方面作为省会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地位突出,在山东省旅游经济中具有战略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虽然济南旅游资源也较丰富,但旅游吸引力却稍显逊色的客观实际。相比之下,对外汇收入、国内收入及就业人数具有积极作用且来源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较差的城市分别有0、2(淄博与临沂)、1(淄博)。城市间旅游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差异不仅说明了旅游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同步性,而且也显示了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
综上分析,造成山东省城市旅游间结构洞与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及基础设施3个因素的差异:首先,济南与青岛,分别是山东省内陆与半岛的核心城市,在城市旅游网络中地位优越,拥有较多的结构洞,是其他城市建立关联所必须涉及的主要城市,旅游绩效总体表现突出。如省会济南是联结东部与西部的重要中介,不仅经济地位突出,基础设施完善,而且享有“泉城”美誉,拥有四大泉群、两湖(大明湖、白云湖)、两山(千佛山、龙洞山)及柳埠古迹、灵岩古寺和各类公园、购物中心等,以水域风光资源最为重要,地文、古迹古建筑类资源也比较丰富,在省内就业人数与国内收入的作用显著。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有崂山、大泽山、薛家岛、田横岛等风景区以及体现当地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的啤酒节、艺术节、度假村、浴场和购物中心等,且其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古迹古建筑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提升旅游绩效方面,尤其在外汇收入与就业人数方面,相对全省的其他地市而言,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其次,潍坊、泰安、淄博、济宁、烟台、威海6个城市,一方面,虽然这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周边城市的联动,在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中拥有一定的结构洞,但同时也受到一些城市如青岛、济南等的约束。另一方面,这些城市或者地处滨海或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收入及就业人数方面发挥着突出的推动作用。如泰安市由泰山、徂徕山、东平湖等构成市内旅游资源主体,地文和古迹古建筑类资源位居全省丰富区之列,水域风光也较好,在外汇收入、国内外收入方面表现突出。烟台有蓬莱阁、牟氏庄园、烟台山、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以长岛国家森林公园等;济宁市有“三孔”“四孟”、南四湖、大运河及济宁铁塔、太白楼、泗水泉林、嘉祥曾庙等,以水域风光和古迹、古建筑最为重要,地文景观资源也较丰富,在外汇收入及就业人数方面的贡献突出。淄博既地处滨海又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临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境内文化古迹有蒲松龄故居、古车博物馆等,风景区有原山森林公园,鲁山还有开元溶洞等,在国内收入与就业人数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省内基础设施并不优越的城市中表现最突出的。威海与潍坊地处滨海,拥有刘公岛、天鹅湖、昆俞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山头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汇收入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最后,其余城市枣庄、东营、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这些城市或者远离滨海,或者旅游资源匮乏,或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即便是日照、滨州、东营虽地处滨海,但是由于景点分散,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总体质量不是很高。这些城市旅游发展需建立关联的路径相对较长,受限较多,约束度较大,虽然旅游绩效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显著。
六、结论与启示
城市旅游网络的本质在于城市旅游间一系列关系的建立,是复杂化和差异化的关系网络。城市旅游网络关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契约关系,具有超市场契约、非一体化合作、组织间协作等特征,是每个城市凭借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对旅游活动的依存程度不同,通过网络相互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内完整旅游产品的联合生产。然而,基于各城市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及基础设施差异,导致各城市旅游在网络中的位次不同,进而拥有的结构洞也各不相同,最终直接反映为旅游绩效的差异,研究表明:一方面结构洞的数量与城市旅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结构洞对处于边缘城市旅游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基于结构洞形成与其对城市旅游绩效影响的分析,在促进区域城市旅游网络结构的优化方面,主要策略为:
1.扩展。促进城市旅游网络发展,往往注重区域范围内城市旅游间的互动,即将区域视为闭合网络。虽然闭合网络可以使成员间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可信度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的信任和团结,但是成员间无止境的相互交换会抑制新社会资本的产生。结构洞理论强调的是开放网络的跨结构洞利益,即获得闭合网络所不能企及的跨越组织间结构洞的附加价值。基于此思想,针对山东省内缺少结构洞的城市,如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枣庄、临沂等可以与周边的河北省、河南省以及江苏省等城市旅游构建新关系,扩展关系网络的边界,发展大旅游,通过构建结构洞,降低区域内的约束。
2.嵌入。在区域城市旅游网络中,尽管城市旅游间通过一系列关系的互动,导致因结构洞的差异引起各城市旅游所占据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这种网络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发展的,会随着各种关系的嵌入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如在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传统旅游格局下,通过加强城市间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或者通过加强城市间基础设施建设,将那些拥有较少结构洞的城市如临沂、枣庄、德州等嵌入到更多新的子网中,使其在子网中与其他城市构建新关系,以改善自身的网络结构位置,进而降低传统格局下受限于某个核心城市旅游的约束,实现自身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3.合理布局、科学开发。打破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实现城市间旅游协同发展是弱化结构洞约束作用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山东省在构建功能强大的城市旅游网络时,应避免各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时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策略,需要结合各城市的实际,对区域内的城市旅游业合理布局,科学开发优势旅游源,突出当地旅游特色,增强各城市旅游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释:
①约束度是度量结构洞的重要指标,通常描述的是网络中某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紧密程度,其系数越高,说明网络闭合性越高,结构洞越少。
参考文献:
[1]Bian XH.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2005,21(4):354-357.[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54-357.]
[2]Zhang WJ,Xu LN. An exploration of tourism network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Delta Region [J]. Tourism Science,2007,21(4):12-18.[张文建,徐露农. 长三角旅游网络化发展路径探析[J].旅游科学,2007,21(4):12-18.]
[3]Chen H,Lu L,Zheng ST. The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1,66(10):1427-1437.[陈浩, 陆林, 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11,66(10):1427-1437.]
[4]Wang L,Zhang HQ. Analysis of spatial tourism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approaches for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cities [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ional Science Edition),2010,40(5):891-895.[王浪,张河清. 关中—天水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891-895.]
[5]Burt RS. Structure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411-415.
[6]Nohria 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Structure,form and action [M].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25-56.
[7]Ostgaard TA,Birley S. New venture growth and personal network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 (1):37-50.
[8]Shi JZ.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n the scale of Mitsubishi group [J]. Japan Studies, 2011 (1):54-58.[石建中. 网络组织结构对三菱集团企业规模的影响[J].日本研究,2011 (1):54-58.]
[责任编辑:潘岳风]
The Influe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City Tourism Network on Tourism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Hole
SHI Jianzhong
(ManagementCollege,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structure hol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ociety and economic phenomena, because it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jects efficiently. The main index to reflect the structure hole is under constrai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han Dong province city tourism network by structure hole,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e quantity of structure hole is related to the city tourism performance, and the structure hole has stronger effect on periphery city than core city. In addition, from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structural holes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ir respective on the city tourism performanc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main strategies of optimizing regional city tourism network structure.
Key words:structure hole; constraint; city tourism network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6)01-0080-08
[作者简介]石建中(1976-),男,内蒙古锡盟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系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山东省软科学一般项目(2014RKE29003);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项目(CAMAQN20140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510项目
[收稿日期]2015-11-13
[引用格式]Shi JZ. The influe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city tourism network on tourism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hole[J].Tourism Forum,2016,9(1):80-87.[石建中.结构洞理论视角下城市旅游网络结构对旅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旅游论坛,2016,9(1):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