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
2016-03-21宋宏伟
宋宏伟
新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学应生活化,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链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巧妙“融合”,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一、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如在教学“生日快乐”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件出示)生日蛋糕、生日蜡烛、鲜花,同时配有生日歌的音乐。当画面一出现,全班同学都惊呼“哇!蛋糕、蜡烛”,接着就情不自禁地拍着小手跟着音乐唱起了“生日歌”,轻柔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性很浓的“过生日”的生活情境中。再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课前我特意到超市进行调查,对食品类、生活用品类、调料类、小包装类、日用品类、洗化用品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等的价钱做了分析,并制作了课件,让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知识经验时,我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二、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请一个学生解答一道有关买东西的两步连减应用题,他答不上来;但请他用10元钱去买块橡皮、买本本子,再问他为什么找回5或6元,他却回答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原因何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反复的演算操练,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畸变成了以数、形为主要构成的纯“算术”问题。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教室需要重新粉刷一下,如果按每平方米5元价钱进行计算,大概需要多少钱?教室一下沸腾了,我马上又问:“同学们想一下应该知道哪些条件才行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然后我让大家分组合作测量数据,进行计算。这节课上,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既检查了他们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语言设计生活化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能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色彩。如我在教学“大于和小于”时,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
四、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使数学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数学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尽可能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点。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如在教“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以学生熟悉的教室图片来观察物体,而后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教学楼,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准备了天平、称水果的秤、称体重的秤,让学生动手去掂一掂,去称一称粉笔、苹果、自己的体重,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很快建立了千克与克的观念,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轻易地知道了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五、教学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努力挖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就是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相结合,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现场测量一下教室的长与宽,再告诉学生几种地砖的规格,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出一套最符合实际的铺地砖的方案。整个过程都是新知识的内化过程,更是知识的应用过程。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