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2016-03-21智莹
智莹
课堂教学时间短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需要深思考量的。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也不是一味的讲解知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要摒弃以往拼时、拼力的教学模式,要更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全新的教学方案,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需要挖掘一切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化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色彩,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无形中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水的电离”过程理解的不太到位,而且有许多学生反馈,这节内容有些抽象难懂,难以想象。于是,教师就改变自己单纯的讲解教学方式,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水的电离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地观看水电离时,产生的 和 的存在状态和存在量。之后,在探究学习,酸、碱这两种因素,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时,如果也是采用直接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同样是难以理解,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将水电离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中,让学生观察,进而思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二、开展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比听教师讲解学到的更多,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给学生创造体验知识生成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实验、操作实验,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对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发现,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套路,直接将这部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表面上好像是明白、理解了,但实际上还是对这些内容不清楚、不信服。于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并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适时地在一旁引导学生。学生在实验室中表现的很积极,将自己学到的有关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操作中。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到钠与水反应的一些实验现象,比如钠会立即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有水雾,还出现火花,伴随着爆鸣声,还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通过实验,学生对钠与水的反应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和很深刻的记忆。同时,学生还意识到为什么教师要求用铝箔将钠包裹起来,并用扎出一些小孔,因为即使是这样,反应还很迅速激烈。如果没有铝箔,可能会真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发生爆炸。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加快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高效率教学。
三、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能够促使学生交流互动,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例如:在教学“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时,教师将“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这一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为了加快教学进程,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小组合作。这时,有一小组开始了探讨。小组人员选择了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共同合作进行了两个探究实验,一种不放催化剂,另一种放入催化剂。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发现放入酶的反应比较迅速,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比较多。这时有学生就说:“催化剂一定能促进反应发生。”这位学生刚说完,就有学生反驳说:“我不赞同,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催化剂是其中一种影响因素,并不能说明一定促进。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究验证。”于是,学生继续探究。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条件,促使学生互助互学,也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依照实际学情,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努力挖掘各种有利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