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网络成瘾根源 构筑“心理防护墙”

2016-03-2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吧人格中学生

近年来通过主持研究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健全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也有了基本思路。

一、享用“网络”便利,警惕诸多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成瘾导致学业荒废。有的中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上网很容易成瘾,常常在网吧熬到深夜,甚至夜不归宿,这不但影响了当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学习。课程落下很难再跟上,长期下去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致沉迷于网吧而置学习于不顾。

上网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不少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含有淫秽内容,许多网络游戏非常暴力,聊天室中也不太健康,学生沉迷其中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被引上犯罪的道路。

网上交友不慎易受骗。许多中学生喜欢网上交友,而又特别看重友谊、过分相信情感再加上涉世不深,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人员利用,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若处理不当会留下终身遗憾。

沉迷网络者身心俱受创伤。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时间久了还会出现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身心憔悴,精神萎靡。个别中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性格孤僻,脱离集体,心灵游荡不愿回家,也找不到停泊的港湾,人生之路变得阴暗,整个家庭从此蒙上阴影……

二、探寻根本原因,明晰克服网络成瘾有效策略

为什么有的中学生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其中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而心理发展不完善,人格发展不健全才是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最根本的原因。从理论层面上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克服网络成瘾至关重要。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要求来看,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有很多中学生之所以沉迷于网络,往往与他们人格不健全有关。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而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假大空”的德育内容和枯燥灌输、外在强制的教育方式,不仅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学生抗拒接受,而且还不断造就出青少年认知和行为脱节甚至相反的“双重人格”或“两面人”。一般认为,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换句话说,忽视了情感、意志这些把“知”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的培养,往往会造成知行矛盾的恶果,这也是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认识到上网有害,但仍然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

三、健全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帮助中学生戒除网瘾、远离网吧,需引导他们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范机制,而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通过“五个结合”来完善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

1、“知、情、意、行”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上网、网络成瘾现象明显存在,这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更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在完善学生心理,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健全学生人格,建立心理防范机制,让学生从心理上远离网吧,戒除网瘾。

一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远离网吧,戒除网瘾”的主题教育活动,经常开展有关“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增强他们自觉的心理防范意识。

二是成立留守班,向留守学生实施关爱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三远离”主题教育活动、“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是通过军训、“李阳疯狂周”、励志讲座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

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投身于校园内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进行网络成瘾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上网的危害;参加远离网吧签字仪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戒除网瘾。

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家庭、社会的作用往往大于学校。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特别注重家校联系,并积极寻求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

每学期学校都要请社会上著名人士到学校开展报告、讲座。民主派出所、消防大队的领导是学校的常客,“关工委”的几位老人也常到校与学生谈心,合肥一中等名校的名师经常向学生传经送宝,李阳等著名的励志专家也经常性的为学生鼓劲打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同时,我们还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治疗“网络痛疾”不能“堵”只能“疏”。很多家长,一提到网络,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网络一棍子打死。实际上,根据调查显示,有13%的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发现了就训斥”,43.9%的家长则是采取严格“控制时间”的办法。常听到一些父母哭诉,苦口婆心的劝说失效后,就把孩子关在家里,甚至看着他不让他出门。但是,孩子仍然能找到借口或办法“逃出”家门,紧接着是更长时间的不回家。这些家长都忽略了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是网络本身,在它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网络成瘾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人机对话代替不了师生对话,也代替不了亲子关系,所以,这需要父母、老师更细心地关心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多一点关切,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各种心理教育力量相结合。

完善学生心理,健全学生人格,学校心理老师责任重大,学校心理咨询室担负着主要责任。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寻求校园内各种心理教育力量的配合。

教导处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风格,比如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等等。另外,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组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考探索的氛围。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了,课堂的吸引力自然加大,那么对网络的兴趣就会减少。

中学生迷恋网络或厌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存在着学习障碍或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如果不能关注到这些孤独脆弱的孩子,让他们融入班集体,这些孩子就很容易成为离群的孤雁,去寻找有价值的地方,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引导班主任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篮球赛等活动,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老师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内外相结合来完成探究学习任务;认真开展课外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结识更多朋友。同学关系好了,沟通的时间多了,虚拟的网络世界自然就会退居“二线”。

4、外部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好,对学生而言只是外部教育。要使教育真正有效,还需把外部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学校发出“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倡议书,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网络的黑板报评比,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假期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学生上网及网络成瘾的情况,对学生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会的领导下,学生会、文学社、青年志愿者等学生团体,以及广播站、校报、橱窗等媒体在学生自我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帮助学生完善心理,健全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最重要的自我教育力量。

5、不同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健全人格方面,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心理咨询室利用开展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的有利时机,努力尝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引导中学生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心理咨询室常年、全天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排忧解难;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学会调适心理;经常利用教室小喇叭、橱窗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解除学习上的困惑;多渠道与家长联系,寻求社会力量帮助,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会的领导下,取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理解与配合,促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

当然,彻底解决中学生“网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学校和教师所能完全解决的。而学校和教师却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占领学生心理教育的制高点,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帮助和学生的认同,通过不懈的努力助力学生走出“迷网”,打赢这场心灵保护战,让网络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网吧人格中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漫画之页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