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2016-03-21王娟周坤柴石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昌平区测试课堂教学

王娟 周坤 柴石彦

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提出建设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作为昌平区中小学教育应用系统的一部分,能够为师生和生生的交互提供环境,能够进行知识检测,开展自主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等功能,是一款功能完善的专业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能开展课堂教学、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包括PAD端、PC端)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平台缘起

自从2010年平板电脑问世,其交互性、体验性、功能性等特点成为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新表征,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支持。平板电脑教学过程包含了课程资源、工具支架、互动教学平台、教学方式四个主要维度。其中,互动教学平台能够高效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记录学生学习的轨迹,提升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从而支撑教与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是由昌平教育信息和网络中心与昌平区中学教研室共同设计,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于一体的平台。课前教师在PC端准备教学设计和布置作业,课中教师和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学生在PC端或PAD端完成作业。

平台设计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在使用新工具软件时会自然产生技术畏惧情绪和使用困难感。为此,软件的设计开发一定要基于教学基因,按照教师的思维和使用习惯进行设计。同时,软件的界面要友好,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原则而设计的。

备课环节中,教师在PC端根据教学设计创建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再把教学素材拖动到相关环节中,即完成备课。其中教学素材分为三个类别,即展示类资源、客观试卷、主观活动。展示类资源包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图片类、音视频类和文档类等教学资源,主要功能是教师借助此类资源进行知识的讲解。客观试卷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连线等试题类型,主要功能是教师借助客观试卷能够快速得到反馈,通过统计数据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整体及个性化的学习情况。主观活动包括多图下发、个性化创作等模式,主要功能是教师借助主观活动组织小组讨论、个性化探究等活动。

授课环节在PAD端完成,客观题测试采用三分屏效果,能查看学生答题完成情况,也能查看每道题答题情况及试题讲解。比如,在课前通过客观测试掌握学情;课中测试优化教学,改变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课后测试,使作业任务更有针对性,为学生减负。通过展示类资源,教师可以进行讲解,也可以把展示类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推送主观活动,学生或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把完成的任务上传,可以在班级内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客观题和主观活动都可以增加文字、音视频解析。

在课后,教师能够查看课堂中产生的数据,如客观题的答题统计和主观题每位学生提交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看错题本进行复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的产品设计来源于一线老师,它经历理论、实践、功能开发和优化、再研究讨论、再教学实践、继续平台开发和优化,就这样快速迭代,响应教学。教师的教学与技术的开发在研磨中碰撞,在碰撞中生长。

应用亮点

1. 资源共享性

在推广使用昌平区互动教学平台初期,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会有老师问:资源从哪里来,可以用其他老师的吗?为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分享教师的教学智慧,我们采用学科资源共建、云平台共享的方式。学科教研组共同研讨备课,集体智慧设计教学环节及相关资源,实现同头备课,资源共享。不仅共享资源,还能共享教学设计中的环节及资源。这样真正达到一人建设、集体共享的效果。在2015年11月,兴寿学校的李剑老师就通过平台完全共享了天通苑学校李静老师上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那节课,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共享教学智慧。

2. 全员参与性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不动笔,研讨交流时不动嘴,课堂似乎离他们很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生生互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教学之中。主观活动提交后,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并能点赞或评论。这种评价功能实现了教学参与者之间的全向互动,增加了课堂交互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根据别人的评价,修改自己的内容再次提交,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场景。学生通过互评,实现了知识的碰撞,不论是原题改错还是重做提交,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建构。如昌平二中朱炜老师把学生做错的填空题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用画笔工具批改,此时学生的认知处于分析、评价阶段。学生不仅参与度100%,而且参与深度也增加了。就如回龙观中学杨秀云老师所说:互动评价使优秀生更优,使后进生变优。

3. 诊断差异性

客观题的测试数据回收后,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出现明显差异,如何处理?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昌平区互动教学系统的技术团队在教师们的分层教学理念下,研发了客观测试分层功能,能够根据客观题的测试结果进行分层。如在昌平一中特级教师周有祥老师的分层教学研究课中,有一道细胞核知识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正确的学生完成细胞核功能的测试,错误的学生完成细胞核结构的测试。测评拉动差异,为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机器来做智能化分层。

4. 学习自主性

英国弗雷尔教学法中提出: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在昌平区互动教学系统中,客观题和主观题都可以添加试题的解析,解析可以是图片、文字、音频和微视频,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客观题或主观题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查看解析,分析自己错题的原因,将知识内化。教师也可以推送音视频、文字图片资源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和阅读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几点经验

目前,昌平区参与互动教学系统的学校有13所,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学科,教师总计40余名,运用互动教学系统尝试开展课堂教学总计400余课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获得如下几点经验。

1. 从部门到团队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团队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教研引领,学校参与,信息中心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开发团队平台定制开发,真正创建了专家、教研、教学、技术、行政、商业服务六位一体、智慧协同的一体化环境。

2. 从建设到应用

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大建设过程,很多的教育应用系统因为不好用、不愿用、不管用等原因使用率很低。在多部门通力合作下,应用昌平互动教学平台成为教学的新常态。

3. 从推广到服务

教研团队、技术团队、开发团队全方位在课堂教学的一线,陪同教师共同成长。每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都要经过教研团队的多次打磨,教学资源都要经过技术团队的精心设计,以及开发团队对相关功能的优化。这些为教学一线支持的力度和全方位的服务,得到了所有实验教师们的认可,并鼓舞着实验教师前行。

4. 从培训到陪伴

在教师应用互动教学平台初期,组织实验教师参加技术功能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学科主题培训,通过跟教师一对一磨课形式将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进,到最后不仅仅是培训,更是一种陪伴。

互动教学平台的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如何利用它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互动教学成为常态,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教育信息和网络中心)

猜你喜欢

昌平区测试课堂教学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