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2016-03-21马华敏
摘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总结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
说明: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河南省科学推进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GH—272
1 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一)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自2011年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城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使得河南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概況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河南省的城镇数量逐年增多,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底,河南省38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约为16.7万平方公里。
2、城镇人口快速增加
据有关统计资料,到2012年底,河南省城镇人口达到了4180万人,城镇化率42.4%,近两年城镇化率还在攀升,如此以来,城镇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3、城镇体系规划不断完善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各具特色、竞争发展的五级城镇体系框架。
4、实现了产业共同发展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河南省的工农业、服务业实现了有效对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就在调整,逐步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 40.7∶41.2∶18.1[31]变为2011年的12.9∶58.3∶28.8[1]。从下表可以看到:1980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40.7%,2011年下降为12.9%;1980年河南省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41.2%,2011年上升为 58.3%;1980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为18.1%,2011年上升为28.8%[2]。
从此表可以看出,河南这几年的产业结构不断稳步推进,工业在所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凸显,带动作用明显。2011 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5.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 5.7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6%,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铝材产量同比增长40.2%。四大先导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3.7 个百分点[3]。
虽然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自改革开放以来明显加快,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业内在素质低下是最主要的表现。表7为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及部分兄弟省份的比较,资料来源于2011年河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及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太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其中,第一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均衡。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也很明显。河南省就第一产业比重而言,比广东、江苏、山东分别高7.9、6.6、3.7个百分点。但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又比以上三个省份分别低16.4、13.4、7.8个百分点。
在第一产业方面,传统农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大,尤其是传统种植业,水果、蔬菜、园艺作物产值所占比重偏低。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增加值在农林牧渔业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低。在第二产业上,工业技术的更新改造及技术的更新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能源、资源高度依赖、耗能高、污染高的工业格局没有得到扭转。70%以上的轻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类产业、金属和非金属采选加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4]。据统计,河南省每万元 GDP 用水量和每万元 GDP 耗能严重超标,其中,每万元耗能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河南省每年由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在 300 亿元左右[5]。这足以说明环境污染成了经济的增长的代价,并将制约河南省经济的增长。从第三产业方面,2003年至今,第三产业的比重稳中有降,整个产业的发展几乎停滞(见表2),而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处于相当低的层次。传统服务业中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类型所占比重过高,新型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
2、城镇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河南省各区域存在资源环境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这样的现实问题,造成了省内各区域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缺乏区域统筹,各城镇之间没有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合作、协调,这些影响了整个城镇体系的功能发挥。
3、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城市效率和总体竞争力低下
随着我省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省内城市中可利用的各种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道路交通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供应系统,以及科教文卫等机构和设施的供给能力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影响着我省城市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2 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1、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这些年来,已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集结地,粮食产量在数10年居于全国首位,早已突破千亿斤。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必要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进,把工业生产中的集约式生产方式用于农业生产中,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实现河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顺利转变。
2、改进农村产业布局,实现农业产业化
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要求,要高质量的发展河南的乡鎮等小城镇,并且要在发展中形成各镇的特点,形成“一乡一业、一镇一品”的示范效应。
3、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
河南独有的区域资源决定了河南省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在传统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可以依靠本地的传统名称、特产,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生产道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创效益,比如信阳的毛尖茶、瓦岗的红薯等;粮棉油生产基地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比如把小麦深加工为面粉等。通过对农产品资源的再加工,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及农民的增收问题;对蔬菜、瓜果和花卉等新兴特色产业上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引进新产品,建设无公害生产园区;畜牧养殖产业要通过科学改良品种,提高其产品质量。
(二)把工业化的扩张作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拉力,以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强其在城镇化过程中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工业的发展,我们要实现2015年河南的新型城镇化得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河南省得经济结构调整,而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河南的工业化水平。过去河南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偏平低,已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工业化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只有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才能快速地提升经济总量,同时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反多来,只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改善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所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要素,把这两个要素协调好了,才能为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2、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并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对传统产业加快改组改、造及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把现有的工业做大做强。尤其是豫北、豫西和豫东等传统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要进一步加快速度,争取早日看到新成果。第二,要尽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工业,尤其是要加快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生物产业、医药制造业、超硬材料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三,要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位置。同时,要加快建设发展郑州的临空工业,着力促进个体私营企业、乡镇工业及外资企业的发展。
(三)创新农村土地的管理和流转制度,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经营
1、给农民以完整的土地承包权利,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农民所拥有的的完整的土地承包权利包括土地的拥有权、收益权、处置权和经营权。而现实中的农民承包土地后,并没有完全的拥有土地的占有权和处置权利,使得不公平交易出现在了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支持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在广大的农村,需要给农民以完整的土地承包权利,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2、以合适的组织形式培肓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股田制等。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但是其优势效应能不能发挥出来,农民能不能接受,都跟这些经营模式所产生的利益、获得这些利益的保障系数、农民参与这些模式的投入程度这些因素相关,显而易见,哪种模式的利益越大,保障系数越高,农民越真心参与,投入程度也越高,如此这种规模经营的模式才能够顺利实施,才能成为最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的组织形式。所以,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在广大的农村广做调研,因地制宜的,以合适的组织形式培肓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3、培养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的带头人,使土地规模的经营方式扎根农村
一个好的规模化经营的方式要想在农村扎根,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的带头人。带头人的培养应该从农民群众中做起来。一来可以通过村内民主、村务公开等方式让所有村民共享各项资源;二来可以通过政府对农民进行创业及农产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农民创业,争当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的带头人,推动农村土地及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整体提升
目前,农村和城市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为了缩减这个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投入增加、管理加强的原则下,从多方筹措资金,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能够持续增收;二是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挥出乡村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农业的规模效益,为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
2、同化平等机制,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住房问题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很多农业转移人口能不能有其所,关系到一个地区社会的稳定。对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言廉租住房就是他们住的保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省要大力推进同化平等机制,扩大廉租房的覆盖面,保证保障性住宅项目的落实,因地制宜的建设出适合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民社区。
3、统筹城乡就业政策
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的享有劳动权利和发展机会的基础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统筹城乡就业,给劳动者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及环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
一要取消城乡就业的差异,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城乡劳动者有平等就业、自主择业、同工同酬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二要保证农民工工资能够及时发放,为此要清理、取缔各种违法收费项目,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除此之外,要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同时,要不断完善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三要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基地的对口培训能力,以適应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农民工的职业竞争能力。四要增加就业渠道,挖掘农业企业内部的就业潜力,着重发展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农民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4、完善体制机制,留住农业人口
很多时候,农业转移人口因为得不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政策、条件而拒绝市民化。今后一段时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户籍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之后有学上、有粮吃、有房住,真正的成为“市民”。在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进城,可以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提高我省的城镇化比例,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 促进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城镇化工作协调机制
设立河南省城镇化工作组织机构,高层领导小组统筹制定相关政策;各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出台有关人口、土地、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助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健全工作机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政策统筹,积极稳妥推进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制度改革,比如农业转移人口的户口问题,河南省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市、县作为试点,在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基础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对各项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科学,积极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快又好发展。
3、以人为本,优化城市布局
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确保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覆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建设之前要做好优化布局,着力整个省域的共同发展,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高郑州在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大力推动地区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和县级城市扩容提质,有重点地发展中心镇,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补大、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6]。
4、大力推进工业、服务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以此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大力推进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电子商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城镇居民的就业打下基础,满足居民就业需要的多样性。
5、改进居民的技能培训模式,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为了使城镇居民都能就业、就好业,就要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和素质提高,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每一个农民工特别是80后、90后农民工都能至少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要做好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强化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责任。同时,改革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为居民就业上岗打下基础。
6、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制定科学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一是可以做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蓝图,建立完整的河南省的城乡、城镇、乡镇及村庄的节点规划体系;二是要摒弃分割乡村和城市的传统二元体制和观念,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三是不断完善和构建各城镇的功能体系,促进城乡产业的布局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宝臣.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42
[2] 王三芳.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政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06):53
[3] 孟静.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2/02/1330470015621925.htm,2012.02.29
[4]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8):67.
[5] 胡义芳.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J].河南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 4) :42-44
[6] 左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47
作者简介
马华敏(1982-),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学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