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
2016-03-21杜聪
杜聪
摘 要:近代文学史上,不谙外文的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小说,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文学视野。林纾的翻译小说(以下称为林译小说)是在内忧外患、人心思变的复杂形势中产生,这些译作中不乏大量的启蒙思想,包过“警醒国人”、“传播西方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和“改革”等。其翻译成果给这个特殊时代带来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启蒙思想;影响
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先后在《新青年》刊登,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序幕。林纾,这个走在传统、改良中间的古文家及翻译家,极力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继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了不可饶恕的封建余孽,他的行为被认为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是,在林纾逝世后,不少文学大家先后为林纾重新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其中郑振铎的《林琴南先生》最为中肯,可代表绝大部分“五四”一代人的态度。胡适也曾说“五六年前的反动领袖在三十年前也曾做过社会改革的事业。我们这一辈的少年人只认得守旧的林琴南,而不知道当日的维新党林琴南。”[1]林纾是时代作用下的矛盾体。近现代以来,学界大多从其古文理论、小说理论进行研究,肯定其文学方面的贡献,但对其翻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研究不多。本文将以“林译小说”为中心结合其它相关资料,分析林纾在民族危机日深之时以笔为武器,翻譯外国作品警醒国人、启迪民智的革新立场。
1 林纾及其翻译作品概况
(一)林纾其人
林纾,1852生,1924逝世,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林纾幼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嗜书如命,练就了一手优雅、凝练的古文文笔。这些都为林纾以后的创作和翻译积累了宝贵的财富。青年时,林纾曾七次参加礼部试,次次未考取。后通过教书维持生活。
1897年,林纾的妻子因病去世,对他刺激很大,终日郁郁寡欢。其友人为排解其丧妻之痛,邀他一同译书。于是与王子仁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这部小说翻译的内容新颖,文笔凄美,在文学界流行甚广。“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2]正是严复读过此书发出的感慨。《巴黎茶花女遗事》的不俗反响是促使林纾继续翻译西方小说的催化剂。
(二)林纾翻译作品概况
林纾的翻译实践颇为离奇,他不谙外语,翻译时根据别人口述,用文言文写下来。当《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外”[3],此书适应了当时开启民智的时代潮流,为闭关自守的中国送来光亮,使中国人进一步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的瑰宝。“林译小说”主要源于英、美、法、俄、希腊、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许多世界著名作家都是林纾第一次介绍到中国来的,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塞万提斯等。林纾文采非凡,译书颇快,他年年都有译作出版,甚至一年十几部。林纾译书方式、速度、产量、影响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堪称奇迹。
2 “林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
1897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促使林纾加深对西方文学的认识,他意识到小说的社会作用。他认为翻译小说目的应是“以代弹词,为劝喻之助”[4]。胡适在读过林纾翻译的《爱国二童子传》后称:“现在上海出了一部极好、极有益处的小说,叫做《爱国二童子传》。那书真好,真可以激发国民的自治思想、实业思想、爱国思想、崇拜思想。这部书狠可以算得一部有用的书了。”[5]像这样的“林译小说”还有很多,包含在其中的启蒙思想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一)以翻译“抨击丑恶现实”的小说,唤醒同胞的爱国热情
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出于偶然,但他后来翻译实践中一直是抱着一种警醒国民之心进行翻译事业。19世纪末,美国政府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的矛盾,开始残酷压榨在美华工,这让中国人民极为不满。为了警醒同胞,1901年林纾与魏易着手翻译《黑奴吁天录》。这部小说讲的是农场主虐待黑奴的悲惨故事,也表现出对受虐待者的同情。林纾翻译这本小说“盖非仅悲黑人之苦状,实悲我四百兆黄人将为黑人续耳”[6]。译本一出版,时人争相购读。有位读者作《读<黑奴吁天录>》署名灵石,认为此书是“沉醉梦中之一警钟”[7]。可见林纾的译作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警醒作用。
(二)林纾在翻译小说中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新思想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等西方小说,传播了近代西方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新思潮。《巴黎茶花女遗事》中茶花女追求内心真正的感情,她与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让青年读者们震惊地意识到在西方这个自由民主的异域里,仍然有着封建的门第观念,而且从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中体会他们为实现爱情自由而做的斗争。《迦茵小传》同样是描写青年男女反抗封建世俗、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在促进青年的个性解放意识上是产生了积极作用的。看来林纾在这一点上头脑还比较开化,这也许是他敢于翻译这些爱情小说的原因。“林译小说”中所反映的西方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新思潮,进行着反封建、反传统纲常礼教的启蒙教育。
(三)林纾主张学习西方、重视教育、发展实业等途径来救国救民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林纾与康、梁等人一样是中国最早一批主张维新变法的学人。他在大量翻译作品中强调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经济及政治制度等。林纾还提出了“学盗以备盗”[8]的主张,不是学习西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而是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抵挡外国侵略。
林纾认为,振兴中华关键的还是要振兴教育。他在《雾中人》的序中他说:“学生,基也;国家,墉也。学生先为之基,基已重固,墉何由颠?”[9]因此,林纾认为没有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而仅靠“精炮坚船”也是空无一用的,所以“先培育人才,更积资为购船制炮之用,未为晚也”[10],可以说是找到了中国落后的病因所在。
要使中国强大起来,林纾也强调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发展实业。这在林纾翻译的《雾中人》的序中可察。在林纾看来,实业才是救国的根本。“实业者,人人附身之能力。国可亡,而实业之附身者不可亡”[11],然而国人对实业的轻视,使林纾悲痛扼腕,他只愿:“死固有时,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学生,请治实业自振。”[12]林纾的这种认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非常难能可贵。
3 “林译小说”启蒙思想的影响
(一)“林译小说”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新文化运动之前,鲁迅曾工作于北京政府教育部所属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公开表扬《黑奴吁天录》等林译小说。1924年林纾逝世后周作人又说:“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决不在任何人之下……”[13]。郑振铎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也给林纾很高的评价,他写道:“……其可以称得较完美者已有四十余种。在中国,恐怕译了四十余种的世界名著的人,除了林先生外,到现在还不曾有过一个人呀。所以我们对于林先生这种劳苦的工作是应该十二分的感谢的。”[14]从《巴黎茶花女遗事》直到1924年林纾逝世,20多年里,他共译述近200部西方文学作品。这些“林译小说”起码有四分之一以上是世界文学名著,这些译本水平也较高。即便新文化运动取得胜利后,仍有6部“林译小说”被商务印书馆收录到“万有文库”。
(二)“林譯小说”在当时的现实意义与影响
在文学创作方面,林译小说启蒙了“五四”一代的年轻文人的成长。在《鲁迅与清末文坛》中,周作人这样叙述他与鲁迅对林译小说的喜爱:“我们对于林译小说有那么的热心,只要他印出一部,……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国书林,去把它买来”[15],他在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很模仿过他的译文”[16]。林译小说对中国早期小说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作品借鉴过林译小说的手法。
在思想传播方面,那时的新派学者大多留学国外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教育,但他们最初受到的启蒙却来自国内。林译小说就是他们最初接受外国文艺思潮浸染的途径之一。比如《林译小说丛书》就曾对钱钟书有较大启蒙意味,他说“自从接触了林译小说,才知道西洋小说那么迷人”[17],进而才去学习西方语言、文学。林译小说打开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对改造和发展本国文学有推动作用。所以,林译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起到了过渡和启蒙作用。
4 结语
林纾的翻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虽然由于林纾不通晓任何外国语言文字,他的翻译也存在不足,但就其整个译学思想和译著成就来说,积极一面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面,新一代有志青年通过林纾的译作,接触了许多先进的西方思想,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觉醒。另一方面,“林译小说”又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部分作家最先模仿的范本,这对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之,在近现代,林纾对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警醒国人、传播西方自由民主的新思潮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俊才.“悠悠百年,自有能辨者”[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陈福巍.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132.
[3]寒光.林琴南[M].北京:中华书局,1935.
[4]沛那原.爱国二童子传[M].林纾,李世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14:4.
[5]胡适.读《爱国二童子传》,胡适全集,第19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606
[6][8]斯土活.黑奴吁天录[M].林纾,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
[7]灵石.读《黑奴吁天录》[C]//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128.
[9][11][12]哈葛德.雾中人[M].林纾,曾宗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14:6.
[10]德富健次郎.不如归[M].林纾,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14:3.
[13]周作人.林琴南与罗振玉[J].语丝周刊,1924,(3).
[14]邓华祥,肖忠声.试论林纾的爱国维新思想[J].福建师专学报,1999,(3):27
[15]周启明.鲁迅与清末文坛[M].//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39-240
[16]周作人.知堂文集[M].上海:天马书店,1933:14.
[17]钱钟书.林纾的翻译[M].//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