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技术决定论”

2016-03-21杨涵薛阳阳

出版广角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杨涵 薛阳阳

【摘要】2015年9月3日,正值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明星范玮琪一则晒娃微博引来网上一片谩骂,“范玮琪晒娃”成为舆论热点。在这个事件中,受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孰是孰非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网络风波产生的原因——服务器抓取技术。本文以“范玮琪晒娃”事件为例,从传播学的技术决定论出发,分析数字时代技术因素对网络舆论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服务器抓取技术;网络舆论;技术决定论

【作者单位】杨涵,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薛阳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面上项目“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重构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QDXWL-2012-160。

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现代信息社会称为“弹片文化”社会,认为社会将充满密集而快速飞逝的信息弹片。密集的信息与有限的时间之间的矛盾促使浅阅读出现,加上移动工具的发展和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出现,都推动着浅阅读迅猛发展。

浅阅读时代,热点排行是受众选择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些排行都是通过抓取技术实现的。以新浪网为例,其门户网站设有实时新闻排行榜,分别以点击量和评论数为标准,显示24小时内各频道新闻的排行情况;微博则推出热门微博榜,其按微博热度(转发、评论、点赞等)由高至低排序。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浅阅读反映的是一种非常态的大众传播过程:一条微博信息所含搅动舆论的能量,可能超过一篇深度报道;排行榜几个关键词,基本决定了受众的关注方向。那么具体到晒娃事件,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抓取技术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一、本无对错:范玮琪晒娃事件

2015年9月3日上午阅兵仪式直播时段,明星范玮琪在新浪微博上晒出双胞胎儿子的照片,引来4万多条评论,其中大多数是批判其不爱国的。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晒娃行为本无可厚非,范玮琪在阅兵当天晒娃,却引来网友激烈反应,事件甚至上了新闻头条。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行为,引发轩然大波,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反思这一事件,我们必须先接近真相。新浪微博官方数据显示,范玮琪晒娃微博于9月3日10时29分发出,11时25分至12时25分登上了新浪热门微博推荐的小时榜,随后又上了24小时榜。9时至11时30分是阅兵直播时段,公众的注意力理应集中于此,晒娃微博是怎样上了小时榜的呢?通过分析新浪微博的官方数据,事件为营销炒作的可能可以排除,且大多数恶意评论用户是通过提示性链接知道微博内容[1],因此,事件经过的合理推论应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此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基于服务器抓取技术的热门排行。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它的形式,而非内容;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不再纠缠事件本身,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舆论正在进入数字时代,服务器抓取技术改变着舆论,有时甚至决定舆论。

二、新现象:服务器抓取技术改变舆论

当前是浅阅读盛行的时代,服务器抓取技术对舆论的影响逐渐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器抓取技术改变网络舆论的话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介通过选题策划,选择适合报道的话题传播给公众,告诉公众该想些什么,进而影响舆论话题。对网络媒介来说,任何群体或者个人都能成为网络媒介的把关人,他们具有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身份。

在数字时代,技术充当了把关人,点击量、评论量、转发数、搜索量等数据成为能否形成话题的重要依据,热点排行基本构成舆论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这些数据确实是受众创造的,但是微观的个人行为与宏观舆论话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确定,我们不能直接认为网络舆论话题就是由公众设置的。如果范玮琪晒娃是公众设置的话题,那平时也应成为舆论焦点,但事实并非如此,晒孩子的微博在平时可能被各种新闻和话题淹没,根本进不了服务器抓取技术的法眼。

2.服务器抓取技术改变网络舆论的走向

舆论并非一成不变,其走向随着话题讨论的推进和转移发生改变。在网络这个舆论场中,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政府介入通常被认为是影响舆论走势的五个因素[2]。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全面,隐匿在背后的技术因素对舆论走向的作用不可小觑。

未来的舆论场是一个有抓取技术参与的战场,网络媒体通过服务器抓取技术实时形成的微博热门推荐、今日头条推送新闻、自动弹出的窗口消息等,促使公众围绕话题进行议论,推动舆论焦点的转移,影响舆论的演变和走势。试想新浪微博若没有推出小时榜,看阅兵和晒孩子两个舆论场也不会有交集;没有24小时榜,晒孩子微博可能很快被其他话题刷下榜,而不会引来更多关注,造成舆论升级。

3.服务器抓取技术改变网络舆论的效应

一般来说,一个热点事件的出现会引发公众意见围绕几类观点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舆论逐渐趋于理性。在浅阅读环境中,人们看得多了,思考得少了,对社会的认知变得简单、片面和机械。受众往往根据抓取技术提供的关键词和标题,将事件和人物按固有思维模式去认知和定性,从而形成舆论的“标签化”。

在服务器抓取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大众越来越热衷于给人或事贴标签,这些标签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范玮琪在阅兵仪式直播期间的晒娃行为被贴上了不爱国的标签,追捧她的粉丝几日间减少了18万,其负面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难以扭转。

三、“技术决定论”的当下释义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他被认定为“技术决定论者”最重要的依据。何为技术决定论?将技术视为变动因素,以此来对全部的社会结构变化进行说明,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主张被称为技术决定论[3]。

在当前数字时代,按照“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说法,媒介在时空上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崭新而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幻觉世界。但当人们对媒介技术的态度从使用逐渐转向依赖时,我们便成为媒介技术的一部分,即“我们变成我们的观察对象”或是“机器控制人”,也就是罗伯特·洛根所说的“使用者变成了技术的延伸”[4]。海德格尔提示人们对技术保持警惕:“在现代技术中隐藏着的力量决定了人与存在着东西的关系”[5]。也就是说,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会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技术会变成人不能控制的力量。

在数字时代与浅阅读的环境下,“技术决定论”呈现为“人变为技术的延伸”。媒介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海量的信息与多样的服务,我们的感官由此延伸得无限广阔,但个人却很容易在这种使用与满足下逐渐形成对技术的依赖。当人们完全依靠技术存在而彻底丧失自我时,技术就如同获得意识的生命体一样操纵人的生活,人沉沦在技术形成的虚拟世界中延伸着感官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决定论”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在数字时代,由抓取技术形成的热点排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和思考习惯,网络媒体纷纷以关键词的搜索量、转载量等指标为依据进行新闻选择与话题设置,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解构着专业主义。抓取技术改变着舆论,并通过舆论改变世界。人们通过新媒体形成的拟态环境认识世界、形成舆论的同时,服务器抓取技术也通过人们对舆论的反应改变着现实世界。人有理性,但服务器抓取技术并无理性。服务器抓取技术表面上是由人创造,遵循程序设计者设定的计算机算法,但它造成的结果却是不可控的。具体到网络媒体来说,服务器抓取技术引发的舆论话题很可能失控。

阅兵仪式直播期间在网络上发生的这起晒娃事件,原本就是服务器抓取技术制造出话题引发了网络热议。事件最后无果而终,形象地说就是技术跟人开了一个玩笑,人却较真了起来。当技术开始主导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规则时,我们应当对此保持充分警惕。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技术,而是要不为技术的外在所迷惑,更合理使用技术为人类服务。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写,“哪里存在着危险,哪里便冲腾着拯救的力量”,“当危险是危险时,拯救的力量已在升起”。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性的关怀,需要理性的回归,虽然当下信息的“弹片”横飞,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应当也必须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邹振东. 范玮琪事件:服务器改变舆论[EB/OL] . [2015-09-08]. http://www.mediacircle.cn/?p=27243.

[2]周志平. 微博舆论影响力研究——基于突发公共事件视域[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69.

[3][日]仓桥重史. 技术社会学[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71.

[4][美]罗伯特·洛根. 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 何道宽,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16.

[5][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6.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社会传播视域下微信的影响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效应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