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文化建设

2016-03-21林婷婷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作者档案管理文化

2011年10月召开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此次会议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此同时在此次会义中还特别部署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确定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一年11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文化都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载体。2012年10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也特地以“谈档案与文化建设”为主题,着重提出:“档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相当于‘根或‘核的那一部分。“要以文化兴国,就必须落实与之相匹配的档案。”基于这一点,高校档案部门就必须不断调整,以顺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进一步刺激高校档案部事业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

1 文化、档案管理文化及其关系

1.1 文化的定义

毋庸置疑从苦至今都没有统一定义“文化”,从广义上,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各种财富的总和。其主要指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的。狭义的文化,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老师一句话来解释,就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在高校的框架下,可以简单理解为组成高校的基本元素——师生,通过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工作,为了学校与自身协同发展的共同目标,经过一代一代的积累和逐步升华,慢慢积淀成为一种集体人格,而这集体人格体现的就是这所大学的文化。

1.2 对档案管理文化的理解

根据以上对文化的定义,运用逻辑学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我们可以认为广义的档案管理文化就是档案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在档案管理事务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了在以档案的利用与开发得到的成果为表现的“物质财富”,以档案管理各种规章制度、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社会对档案事业的认知和理解为表现的“精神财富”。而狭义的档案管理文化则可认为是在追求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中档案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形成的集体人格,也就是其中的“精神财富”。

1.3 文化与档案管理文化的关系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文化应该从属于文化,是文化概念的下位概念,文化在产生、发展、甚至消亡的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而在保管、利用这些档案的同时,档案管理文化也随之变化和发展,从而成为合乎某个时期文化的一部分。中央在建国前十年就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共同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与此同时在同时及时接收中华民国时期各政权机关档案也成为了当下各档案管理部门最为迫切的任务。一方面要积极接收、改组明清档案、历历史档案,另外一方面加快完善各级党政机关档案工作,统一、集中管理档案工作,为此国务院也于1956年4月16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加上当时的档案还具有“资政”的作用,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制定的规章制度等都体现了“集中统一”的文化性质。在文化大革命期由于《关于揭发档案工作中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的通知》的影响,各地方档案不仅形同虚设,各地档案管理物质基础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还叔叔发生抢档案的问题。总之档案管理一时间进入混乱的状态之中。

2 高校档案管理文化在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2.1 高校档案管理在高校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的记忆”,是一个高校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真实反映了高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演进。说到底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广泛、深层次的利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同时必将传承高校文化精髓,有机结合整个高校文化。

2.2 高校档案管理在高校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客观上说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必然需要保存、管理各种档案资料。而这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最为主要工作。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被动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不利于档案资料管理,相反的还有可能影响高校文化的发展。因而就非常有必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技术一方面不断创新技术,另外一方面也要不断增大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扩展、补充高校文化,充分体现档案管理文化的特色。足够的补充和扩展,会促使量变走向质变,也就是为了高校文化的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如何建设高校档案管理文化

3.1 建立合理的战略目标

所谓战略目标指的就是对预期取得成果的期望值。而这首先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高校文化发展方向为命脉合理建立计划。其主要可分为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文化、档案管理文化的和谐发展。在目前档案工作还是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档案管理者首先要自己建立档案管理的文化自信,通过首先提高自身的职业自信心,进而影响身边的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公众,使之真正肯定档案管理工作,认可档案管理文化。

3.2 处理好传承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传承人类文化中,档案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传播的主要过程。甚至可以说传承贯穿着每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档案管理文化亦如此,但档案工作者应当要有选择地“传承”,对于已经与时代脱节的管理则应当机立断地“抛弃”。一直以来,档突如其来工作者都以其兢兢业业的精神从事幕后工作,事实上在工作中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有为才有位,但是“为了”别人不知道,也还是没有“位”。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格局下,档案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档案工作者的包装、推销,才能赢得伯乐的赏识。档案工作者必须将只有将档案事业的影响力进行不断加强,档案其中的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同时档案管理文化也能随之更深刻地影响高校的各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手段;第二制度;第三载体;第四传播等等。而在各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新技术的敏感性、积极性。通过运用新技术,令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规范也随之更新;通过引进知识管理概念,把档案管理重心从保存转移为利用;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参与档案管理文化产品的制作,用档案的角度对高校进行文化宣传,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另外一方面也要全面提高外界的认可度。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整合、利用各种档案管理信息内涵。只有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积极性,档案管理才能源源不断获得创新的动力,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3.4 建立充满生机的内部文化

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能力素质;第二对外形象。针对这一点首先就要让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形成依法治档的理念,原则坚守爱岗敬业、勇于吃苦、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坚持创新的职业操守,培养团结进取、互补协助的团队精神,用良好的能力和优秀的素质打造良好的对外形象。要充满生机,就要有适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要有上有下,不要单以年龄论位置,业绩好、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员要得到重用,要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打造一支可以令档案管理得到健康成长的人才队伍。

总得来说高校档案管理一方面传承了高校文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以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文化,因此总得来说其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也。要适应时代要求,令档案管理文化建设健康可持续的稳步发展,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提升自我、努力探索、端正心态、扎实苦干,除此别无他途。

作者简介

林婷婷(1987—),女,广东省湛江市人,汉,本科。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工作者档案管理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谁远谁近?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