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牛魔王与佛
2016-03-21朱灿灿
摘 要:牛魔王与佛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牛魔王与佛的关系是匪浅的。牛魔王是西游记中佛教宣扬的使者。牛魔王被降服后变成一头白牛的佛意是明显的。白色通常被认为是“无色”,“无色”是佛的教义之一。同时又是“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的佛教修行的再现。牛魔王被降服后归了如来同样有象征意义。佛的感知、感化、教导,让魔的生灵牛魔王皈依佛。
关键词:西游记;牛魔王;佛
魔非魔,道非道,欲非欲,情非情,心生魔生,心灭魔灭。牛魔王是西游记里的角色。牛魔王又是妖怪中的最主要的一个。作者在西游中用了两回来讲它,再加上与牛魔王相关的角色的章节,包括与牛魔王相关的角色,铁扇公主、红孩儿、玉面狐狸、乱石山碧波潭的万圣龙王,落胎泉卖水的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等。那篇幅要占西游记全书的三分之二了。按照文学写作的特点,重要的角色会占多篇幅来写。因此可见牛魔王的重要性了。
牛魔王是西游记妖怪中最重要的一个。降服牛魔王时,如来佛祖主动派出十万佛兵来降,而且还派了五台山秘魇岩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虚拟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让这四大金刚把牛魔王团团围住。牛魔王犯了什么大的罪过会得到如此的对待。翻看西游记,会发现牛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大,号称平天大圣,但是他不像其他的妖怪一样,没有得罪天庭,佛派或是其他的一个妖怪,也没有见他行凶做恶,危害他人,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杀人,更没有抓唐僧吃唐僧肉。他犯的不过是人间的“欲望”的罪。人的欲望在牛魔王身上全都有体现。人的欲望多时会产生魔,就要消除魔。佛派佛兵、金刚来降无非是想让牛魔王意识到佛的法力无边与力量强大,威慑牛魔王降。最后牛魔王跪地求饶说:我愿皈依佛家。佛的大阵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牛魔王的重视,这里也可见牛魔王是多么的特殊。
西游记中的众仙围剿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这次就是在围剿牛魔王的时候,牛魔王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让天庭大动干戈。在西游记中牛魔王的描写是怎样的呢,在西游记第六十回牛魔王罢站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中对牛魔王的描述是:“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从这一系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牛魔王的威武气派,以及说明牛魔王不同于其他的妖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与牛魔王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性不无关联。重要的角色的装扮会非一般,来显示其特殊性。
牛魔王与佛有什么关系呢,要从一些书籍中记录牛与佛的关系的文章中找起。在《法华经·譬喻品》里有专门的讲到牛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动物。也讲了牛与佛的关系。经云:“尔时长着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灾、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灾。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慰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心踊跃。”在这个《法华经·譬喻品》里,火灾比喻现实的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被喻为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长着比喻佛祖,孩子比喻在世俗中苦难的众生。牛是拉云云众生脱离苦海的牛车。可见牛与佛是有佛缘的。可见牛在佛里是有比喻义的。同样身为牛的牛魔王同样也是有佛缘的。
佛教来自印度,传入中国。牛在印度是有特殊的象征的。在印度教中,牛被视为“圣兽”。牛被敬之如神。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印度人对牛的非常崇拜的,见到牛会恭敬的行礼的。虽然佛教传入中国根据中国的特色加以发展形成了中国的佛教,但是在对牛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就是都会肯定牛的佛性。
在西游记中牛不仅有佛性佛缘还起到了宣扬的作用。牛魔王在西游记中就是佛教宣扬的使者。那就说明牛魔王与佛的关系,首先就是借牛魔王来表达佛的思想内核,无欲无求,赶走人的欲望与贪念。牛魔王是很像人的妖怪,他有妻子铁扇公主,有儿子红孩儿,他还有美丽富有的妾玉面狐狸。通过写牛魔王被收服来写人要摒除人间的欲望与贪念。贪嗔痴在佛界是要不得的。牛魔王起到了佛理宣扬的很好的例证。
牛魔王的名字中有个“魔”字。为什么是“魔”字呢?“魔”,来自梵语的舶来品,全称叫“魔罗”或“恶魔”。意思是阻碍并打搅人们修道的恶魔,使人产生烦恼欲望的魔鬼。“魔”,分为“内魔”和“外魔”。“内魔”会影响“外魔”。内心中充满了魔性,不能修佛,不能悟道,就会产生外魔。在佛教中有句佛语是这样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牛魔王因为其自身的魔性,佛要灭牛魔王的魔性。牛魔王被降服后归了如来。牛魔王并不是一开就是如来的,但后来归给了如来。说明牛魔王已不是魔王。他卸下了魔性成了可以和佛在一起的侍者。佛的感知、感化、教导,让魔的生灵可以有佛性。
在西游记中牛魔王被降服化成原形时,他化成了白色的牛。白色是有特殊的含义的。白色通常被认为是“无色”。“无色”是佛的教义之一。“无色”的牛是摒除了杂念与世俗的黑色而成。白色是纯净、纯粹的。白色的牛它象征牛有了佛性思想和思想的纯粹性。牛在佛教里常常意喻人的“心性”,“瑜伽”的直译就是“牛轭”,隐喻为修心之术,因此“牧牛”常作为“修佛”的经典意象。“牧牛”的过程即驯服心性的过程。佛教经典《大正藏》及其《续藏》涉及到牧牛的就多达1346头。在韩国和日本有一些中国南宋和元代传过去的《牧牛图颂》,是一些连环画,有的就只有十幅。讲的是一开始是一头黑色的牛,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白色的牛,甚至有的画成了最后牛变成了透明的牛。这些画中的牛变化的过程都是在宣扬佛的教义。归佛,信仰佛,也会像黑牛变白一样。也会“无色”。西游记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里有一首揭示主旨的偈语:“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已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栓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缀。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其中“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来自于宋代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它表达的是佛的修行的阶段,到了一定的阶段,有了佛性,牛会变成光皎洁的透明。这首诗像红楼梦里的诗一样,有千里伏线、预示结局的作用。这首诗点名了牛魔王的结局,或是说是牛魔王会向佛的结局。收服牛魔王可以看成佛把陷入人世间欲望的牛魔王“救走”。也说明西游记作者很了解佛教和佛与牛的关系,更了解佛教中牛的隐喻意义。
牛魔王是一头“牛”并且是“魔王”,因为具有“魔王”性质成为佛家要修炼要清洗其魔心的对象。佛说,一笑成魔,一笑成佛。心中有魔会妨碍其走上正道,妨碍其向佛,妨碍其成佛。所以佛要降服“魔”和“心魔”,所以要降服牛魔王使其成为只“牛”无“魔”的生灵。当降服牛魔王的时候,牛魔王跪地求饶说,我愿皈依佛家。表明了佛已经让牛魔王远离魔道,牛魔王也悟道成白牛。牛的纯白喻心的纯善,此时心已经达到了完全解脱的自由的境界。
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欲非欲,情非情,因缘由天定。心生魔生,心灭魔灭。一念之善,就是天堂,一念之恶,就是地狱。
参考资料
1,《西游记》 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第2版
2,《西游记漫话》林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次版
3,《文化载体论—李安纲揭秘西游记》李安纲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第1次版
作者简介
朱灿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