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启示

2016-03-21史慧丽王东海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刘少奇共产党员

史慧丽 王东海

摘 要:《论共产党的修养》一文中,刘少奇深刻论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与修养,表明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项重大的历史课题。所以,不断增强党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必要的,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

关键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所著,于1939年11月在延安的新华书店首次发表,该书成为培养成熟伟大的共产党员的必备教科书,为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带领党员干部走先进的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党员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新时期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

《论共产党的修养》首先提出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的篇幅中明确提到:“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身负重大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所以共产党员“要在这种斗争中去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由一个幼稚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这一过程将贯穿于实现共产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在今天仍然是指导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指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指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迅速凸显,党员的个人修养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在思想上,理想信念严重滑坡,过分信鬼神,而抛弃了马列主义,习近平后来用“补钙”来形象的解决这一精神上得了“软骨病”的问题;组织上表现为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钻起了制度的空子,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互相吹捧、讨好的形式;政治方面,对于上级的指示尽力不周、走捷径,将党性原则性的规定置之不理;作风问题上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甚至变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归根结底就是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轻视了学习,放弃了思想改造,人云亦云,不注意个人修养的建设与学习所造成的。所以,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法宝,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在充满矛盾和挑战的今天,共产党员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刻不容缓。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经历了纷繁复杂的重大变化,新时期任务十分艰巨,党员队伍的具体状况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党在践行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不能“庸俗化”,违背客观规律,加快步伐进入共产主义,也不能将共产主义过度“神秘化”,认为这一最高理想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必须与党的根本宗旨密切相关,将党员干部能否吃苦耐劳、辛勤工作,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生命作为衡量的标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端正态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很实的工作作风,努力的做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每一项工作。

2 加强党性是塑造党员修养的根本

刘少奇在文章中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对共产党员的党性进行锻炼和修养,将成为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这些修养包括马列主义理论的修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从这些方面来塑造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也是对党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有助于加强共产党员党性的锻炼和党性的修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作为根本性的政治,是实现目标的奋斗动力,必须坚定革命的意志,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种理想信念是具体的、真实的,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是一种坚实的力量,激励共产党员不断取得进步。邓小平强调,共产党员之所以能战胜千难万险,在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并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指引。理想信念会指引我们辨别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考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必不可少的因素。党性作为党员的灵魂之所在,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方面的修养的重要性。文中指出,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所以,共产党员要正确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品质。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侵蚀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表现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党内部分成员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将商品交换等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引入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最终使得部分缺乏自律性的党员党性的丧失。习近平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并且结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端正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想信念上首先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更深入的开展。这样的思想根基是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从而树立坚强的精神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在艰苦奋斗中抵制住各种利欲诱惑,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争取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做真正合格的共产党人。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曹屯裕.谭献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性修养的统一[M], 宁波大学学报,2003.9.

[3]李 冬,刘少奇党员修养理论的当代价值[M], 领导科学论坛,2013.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一285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一1095.

作者简介

史慧丽(1989-),山西省阳泉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组织管理。

王东海(1991-),山西省阳泉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共产党员
刘少奇穿越103道封锁线回延安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你的名字叫共产党员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湘籍早期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