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鱼玄机之死看晚唐的儒道之争

2016-03-21胡思远

卷宗 2016年1期

胡思远

摘 要:鱼玄机,晚唐长安咸宜观女道士,也是著名女诗人和倡女,她因为笞杀婢女绿翘而被京兆尹温璋所斩。她的死,既可以看出儒家势力为了维护封建正统而不容她的一面;也可看出以道教为中心势力为营救鱼玄机而针对儒家进行斗争的一面,这些冲突形成了晚唐儒道之争的一个缩影。本文旨在通过了解鱼玄机被斩一案来剖析晚唐儒道融合的概貌。

关键词:鱼玄机;晚唐;儒道之争

据目前的研究来看,鱼玄机是人们热衷于研究的一个历史人物。有关她的诗歌、婚姻、女性意识、生凭、与道教文化的关系、悲剧人生及其原因等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可以说研究的已经很充分了。譬如关于鱼玄机的死,特别是对于她的死因问题的分析,不少学者已有深入的探究。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她的死是儒家封建伦理道德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强化作用的结果。[ 罗石、周家胜,《鱼玄机悲剧命运探因》,《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笔者认同这种观点,不过笔者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之后发现:事实上,鱼玄机的死是一个观察晚唐儒道两派势力斗争的一个很好的切面。

1 鱼玄机之死

唐代鱼玄机的生凭事迹,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保留的比较原始完整,云:

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长安倡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懵学辈自视缺然。其诗有“绮陌春望远,瑶徽秋兴多”,又“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又“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又云:“多情自郁争因梦,仙貌长芳又胜花。”此数联为绝矣。[ 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4页。]

据此记载,知鱼玄机乃长安某里家女,天生丽质,极有才思。长大后嫁于李亿为妾,爱衰而被李亿遣送至咸宜观当道士。后因笞杀女婢绿翘而被京兆尹温璋斩杀,关于她笞杀绿翘一事,《三水小牍》记述的非常精彩详细,曰:

一女僮曰緑翘,亦明慧有色。忽一日,机为邻院所邀,将行,诫翘曰:“无出,若有客,但云在某处。”机为女伴所留,迨暮方归院。緑翘迎门曰:“适某客来,知练师不在,不舍辔而去矣。”客乃机素相昵者,意翘与之私。及夜,张灯扄户,乃命翘入卧内,讯之。翘曰:“自执巾盥数年,实自检御,不令有似是之过,致忤尊意。且某客至欵扉,翘隔阖报云,练师不在,客无言策马而去。若云情爱,不蓄于胸襟有年矣,幸练师无疑。”机愈怒,裸而笞百数。但言无之,既委顿请杯水酹地曰:“练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珮荐枕之欢,反以沈猜厚诬贞正,翘今必毙于毒手矣,无天则无所诉,若有,谁能抑我强魂?誓不蠢蠢于??之中,纵尔淫佚。”言讫,絶于地……[ 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5页。]

根据记载,鱼玄机因为怀疑绿翘与自己的骈夫有染而笞杀她。罪行终被人揭发,鱼玄机因此系狱被斩。不过,鱼玄机被斩一事却颇令人费解。其蹊跷之处在于:不管是按照当时的律法《唐律疏议》三百二十一条“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 长孙无忌:《唐律疏义》,中华书局,1983年,第406页。]的规定来判还是按照当时“奴婢是人主的财产,可以任意支配”[ 樊忠梨,《鱼玄机死因新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的社会观念和习俗来裁定,鱼玄机都不至于在“朝士多为言之”[ 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4页。]的状况下被处决。对此,人们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她“不能自持,纵怀为娼”的放荡行为为儒家礼法所不容,故不能有其立身之所,反过来看,笔者以为也可观察当时儒道相争极有趣的地方。

2 鱼玄机之死透视出的晚唐儒道之争

有唐一代,儒道佛三教都是处在一种冲突的状态下发展的,鱼玄机之死正可以让我们管窥晚唐时期的儒道之争。

鱼玄机事件发生在懿宗朝。懿宗在位之初信奉佛教,但同时也不断利用道教来粉饰太平。宣宗朝时,中书门下一份关于停止道举科考的奏疏中,认为其“取人颇滥,曾无实艺可采,徒添入仕之门”,并希望从这一年起“权停三年”,宣宗皇帝“从之”。[ 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634~635页]而到了懿宗时,皮日休上书大骂庄列之文是“荒唐之文”时,[ 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8350页。]懿宗皇帝却不予任何回应。此后,一份剿灭徐州庞勋之乱后而将功劳归于太上老君的诏文和在天台山修老君殿的事实证明了懿宗极其支持者倾向道教的情况更严重。[ 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9719页。]

与此同时,儒家的势力则相对较弱。儒学在唐前期一度得到朝廷的扶持而势大,安史之后,地方势力崛起伴随着中央权力的被侵蚀,政府对维护统治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大大削弱。而儒家也希望在这种巨变中寻求突破,自韩愈“道统论”提出之后,更有了一种复兴之象。陈寅恪说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1980年,第296页。],殊为确论,正是这种“转旧为新”使得儒家势力看起来极为虚弱。在鱼玄机事件中,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这种虚弱。首先,温璋的所作所为。温璋本出于儒学之家,他的六世祖温大雅及大雅之弟温大博、温大有是唐初的开国功臣,史家称他们“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 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2372页。]。且温璋的祖父温辅国也是通晓儒家礼仪知识的太常丞。由此可知,温璋在处理鱼玄机事件上必定受到了儒家文化观念的驱使。且令人不解的是:大唐律法的制定贯彻的多是儒家礼法的理念,代表的也多是儒家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但是,为了打倒自己的竞争对手,温璋及其支持者们竟然违背自己制定的律法,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这种极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儒家势力的衰落,正是因为无力抗衡才会采取如此下策。其次,朝士的作为。鱼玄机有不少的支持者,他们大多是科举入仕之人,从小受的都是儒家文化的教育。他们支持不杀鱼玄机反映了存在另外一股势力,这股势力与极力维护儒家礼法的势力不同,对于道家可能采取了一种比较柔和不排斥的态度。这说明晚唐时期的儒家内部有一种分化,这种分化正是一种文化转型期出现的现象。

据上分析,鱼玄机被斩似乎昭示着儒家正统的一次胜利,但从温璋对鱼玄机的执意斩杀,为了维护儒家正统而不惜以自我践踏自己构建起的维护正统的律法,显示了儒家应对道教挑战的方式的极端化,它表明儒家势力事实上的微弱不堪,至少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的作用难以发挥。虽然有部分人有复兴儒学的企图,但是糟糕的环境及自身影响力的不足使得他们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让儒学及儒家势力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取得对道教的实质性胜利。

3 结语

综上考辩和分析,笔者认为鱼玄机之死反映了晚唐儒道两大势力的激烈冲突。鱼玄机最终被温璋斩杀,透露出晚唐儒家的虚弱,这也是儒家文化在蜕变期必须经历的阵痛。反过来看,儒家的虚弱反映了道家的强势,但将儒道的冲突拉到一个更广阔的历史时代去看,也可如此看待道教在懿宗朝的这次“胜利”,即自魏晋玄学兴盛以来的辉煌渐渐消逝,成为了到晚唐时期透射出的“回光返照”式的余晖。唐以后理学的兴起以及它牢牢占据着多数朝代官方正统文化的话语权可以说明以上对道教的认识不至于太过偏颇。

注释

[1]罗石、周家胜,《鱼玄机悲剧命运探因》,《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4页。

[3]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5页。

[4]长孙无忌:《唐律疏义》,中华书局,1983年,第406页。

[5]樊忠梨,《鱼玄机死因新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

[6]皇甫枚:《三水小牍》,上海书店,1994年,第584页。

[7]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634~635页

[8]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8350页。

[9]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9719页。

[10]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1980年,第296页。

[11]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23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