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效性探索

2016-03-21高升镇黄煜熙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群众性实效性活动

高升镇 黄煜熙

摘 要:青少年的体质现状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拥有一批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广东省2014年响应团中央相关号召,组织开展了系列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下简称“三走”活动),以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本文紧紧抓住“三走”活动开展现状这一主旋律,全面反映“三走”活动开展的现状与成效,深入分析“三走”活动模式。

关键词:“三走”活动;实效性;群众性;体育锻炼意愿

本文以广东为例,对比其它省份具体情况,全面反映“三走”活动开展的现状与成效,深入分析“三走”活动模式的实效性。

1 “三走”活动现状

1.1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愿现状

目前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对体育运动活动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缺乏器材是制约他们锻炼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缺乏锻炼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而体育锻炼意愿淡薄,从而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以至于他们的体质成下降趋势。

1.2 “三走”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现状

广东省作为“三走”全国试点省份,结合手机APP和公益,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进“三走”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三走”活动等各类体育锻炼中来。

2 “三走”活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追本溯源,中小学体育活动缺乏

中学生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相当缺乏,在中学期间未能形成体育锻炼意愿,到了大学也就没有意识锻炼了。

2.2 习惯性未养成,“三走”活动形式未能贴近学生

仍有部分高校开展的“三走”活动形式与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定差异,未能使学生有习惯性的养成。

2.3 覆盖面不够广,群众性不够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展以体育竞赛、运动会等老牌体育项目为主,而此类运动毕竟只有少数人可以参与其中,未能达到真正的群众性体育锻炼。

2.4 创新性平台推广不足,“三走”活动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

各高校新媒体宣传平台、新技术应用平台、公益项目、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

2.5 机制未完善,奖惩机制助推长效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奖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带动更多的个人及集体参与到“三走”活动等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2.6 群众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

在运动形式、项目的参与中多数以兴趣为主,大部分人未能针对自身体质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运动,群众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

3 新一轮的“三走”活动开展对策

3.1 固本培基,将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推广到中小学

3.1.1 注重体育教学,增强体育锻炼意愿。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现状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3.1.2 以赛促炼,开展校内、校际各类体育竞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

在校内、校际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同时针对性的简化竞赛程序,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3.1.3 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引导课余时间参与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

3.2 关注群众,结合本土文化,吸引社区乡镇青少年参与

3.2.1 立足本土,完善体育锻炼平台。

社区及乡镇基层团组织立足本土文化,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质。

3.2.2 走下网络、走出宅门、走向阳光。

针对社区、乡镇青少年特点,组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宅门、走向阳光”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社区、乡镇青少年参与。

3.3 注重“三性”,使“三走”活动更具影响力

3.3.1 注重习惯性养成,使科学锻炼成为习惯,使健康成为常态。

让体育锻炼成为习惯,让健康体质成为常态,引导青少年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习惯养成。

3.3.2 注重趣味性打造,让趣味成就锻炼,让快乐成就健康。

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喜恶,组织多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锻炼形式,简化竞赛程序及规则,使其更具趣味性、群众性。

3.3.3 注重自主性参与,用意识带动参与,用运动带来健康。

在习惯性的养成与趣味性的打造下,引导青少年自发性的参与群众性体育锻炼,在兴趣带动下,在习惯引导下,自发的参与体育锻炼。

3.4 依托“三新”,让“三走”活动更接地气,贴近生活

3.4.1 依托新媒体,利用网络将青少年赶下网络。

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结合“三性”,引导青少年走下网络。利用青少年喜爱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将青少年赶下网络。

3.4.2 依托新技术,让“低头族”带动抬头运动。

开发手机APP等新技术,用青少年喜爱的手机,开发APP软件,引导青少年“低头族”抬头,发起抬头运动式群众性体育锻炼。

3.4.3 依托新潮流,使宅男宅女走向阳光少年。

结合青少年喜爱的新潮流,开展与新潮流切合度高的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使宅男宅女除了宅着上网观看相关潮流节目之余,也可亲身参与到相关的潮流体育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3.5 创新“三平台”,“三走”活动新模式更加朝气蓬勃

3.5.1 创新公益平台,运动融入公益元素。

群众性体育锻炼融入慈善万人行、公益募跑、体育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公益元素,使运动与公益有机结合,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带动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3.5.2 创新活动平台,活动融入文化元素。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地方文化、明星文化等文化元素,让青少年在运动热情高涨的同时能更深入的了解文化知识,同时结合“三性”,开拓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其中。

3.5.3 创新教学平台,课堂融入时尚元素。

体育教学课堂应引入青少年所喜爱的时尚元素,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更多青少年持续参与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

3.6 优化“三机制”,使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持续发展

3.6.1 优化长效性机制,让群众性体育持续发展。

优化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结合“三性”、“三新”、“三平台”,不断探索新模式,确保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持续开展。

3.6.2 优化意识培养机制,运动从心开始。

优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意愿培养机制建设,强化青少年化育锻炼意愿,使青少年参与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从心开始。

3.6.3 优化奖励机制,让激情燃烧岁月。

优化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奖励机制,以点带面,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3.7 开展“四边”工程,为青少年提供实质性、针对性服务

3.7.1 使青少年身边的体育锻炼场地更便利。

打造便利型大学生身边的体育锻炼场地,建立学生五分钟运动圈;打造便利型社区、社会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建立十分钟生活圈,使青少年走出宅门十分钟内能开展运动。

3.7.2 让青少年身边的体育锻炼活动更丰富。

丰富身边的群众体育锻炼活动,丰富课外体育运动及社会群众体育运动活动形式,如万人马拉松、万人健步行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3.7.3 促进青少年身边的体育锻炼组织建设。

建设体育运动指导师队伍、专业体育队伍、体育类社团、体质监测站、运动处方社团等体育锻炼组织,为青少年等群众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处分及运动平台。

3.7.4 为青少年提供身边的体育锻炼服务。

以建立的体育锻炼组织为依托,针对每个青少年的体质现状开出“运动处方”,使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更具针对性。

猜你喜欢

群众性实效性活动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