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016-03-21曹明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

曹明

摘 要: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方法上应重视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刚健有为”、“内圣外王”、“有教无类”、“厚德载物”、“德业日新”、“中正适度”、“仁者爱人” 等思想对大学生强化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完善人格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塑造群体性格、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理性思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们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向来为我们党所重视,但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来强调,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是首次,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是我们党在民族文化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值得借鉴精髓。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与结合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去。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延绵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汲取优秀的道德资源,积极主动地推动高校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与我国当今所弘扬的主旋律相匹配,需要与我国文明建设相协调,需要与我国文化建设相统一,才能是优秀文化进一步继承,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和本,大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人,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更有责任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能付继承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成为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1 就“中国传统文化”对我院学生展开调查

(一)调查方式及目的

为了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的调查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及对象

2014年5月1日2014年5月31日间,对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现状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调查表明:64%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只是模糊简单的认识,为了更深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免大部分学生只是浮于表面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调查表明:40%的大学生是在学校当中接触,极少数的人会自己主动了解传统文化,所以学校的引导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生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1、社会责任感薄弱

2、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3、基础道德素质不高

4、文明修养较差

5、集体观念和法纪观念淡漠

6、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7、学风不正,缺乏应有的学习道德

3 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凝聚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体现在人们的性格上、气质上,有的物化为艺术品、服饰、建筑风格等,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这些积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承接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就要让大学生了解祖国璀璨的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 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就是说只有具备浓厚的兴趣,才会把全部 身心沉浸其中,才不怕困难,不怕苦累,乐在其中。 孔子的“有教无类”集中体现了他重视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全面施教的教育思想。他对弟子的个性特点十分了解,能准确地把弟子的性格特点概括出来,再根据其差异,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挖掘潜能。这种教育理念获得了极大成功,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因为兴趣作为重要的情商素质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素 质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并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因此,兴趣作为内在驱动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强化推动作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一肥沃的土壤上培育出了无数的中华英才,他们为民族的发展书写了各自的辉煌。在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大学生素质开发与培养的视角去反观中华传统文化,其精华定会为更好地加强学生素质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商聚德,刘荣林,李振纲.《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2]赵春霞,朱书卉.《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