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高科技将中小型博物馆打造成为城市文化科技的引领者

2016-03-21马艳芳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陈展全息博物馆

马艳芳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对于博物馆而言,我们的职责是“深度挖掘藏品价值及其所蕴涵的历史信息,再将研究成果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在观众面前。从而让观众了解历史,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中,“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展示能力,吸引更多观众,并能让观众接受的信息量最大且质量最高”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博物馆人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了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就好比春晚,永远跟不上观众的步伐一样。我们应该做城市文化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

一个好的陈展一定能够触及到公众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有创意、令人脑洞大开的智能产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一个称得上精品的展览必须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内容设计要深入浅出;二是形式设计要有创意,能够吸引眼球。博物馆人员研究藏品,靠得是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内容设计这方面可以说是内行是专家。但从陈展方式、展示手段来讲,我们并不专业。展览要出彩,首先设计理念应该走在社会前沿。展览制作方面应该采用前沿科技。在这方面,个人觉得地市级博物馆远达不到。原因诸多,主要有:

一、博物馆人员创新思维不够。在博物馆搞业务做陈展的专业人员,基本不是学历史的就是学考古的,要不就是学美术设计的,或是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在博物馆这种工作环境中,思想逐渐被禁锢。对于陈展设计、文化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等没有开拓性的思维。

二、接受当前高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信息不及时、信息量不够大。不能准确判断前沿科技与陈列展览的结合点,也就无法在陈展设计制作中运用。

三、陈展经费不足。满足不了布置一个高水平展览的需求。现在不少地市级博物馆新建或改建,动辄上亿。博物馆建筑成了这个城市的形象,硬件设施十分过硬。但是到了软件建设上,也就是涉及文物征集、陈列展览等工作,却资金缺乏,舍不得投资。很多博物馆金玉其表,空有一幅好皮囊。

要想让中小型博物馆展览火起来,而且常熄不灭,只有解放思想这一条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性学习,开拓思维。不仅要学习专业,学习营销,而且要及时了解高科技发展。把高科技引进展览中,并且找准商业经营模式与博物馆经营模式的契合点。用最有创意的思维,最新的技术把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公众。

1 展厅内使用全息投影等高科技

这里所说的高科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声、光、电技术。而是全息投影这类前沿科技。当然,由于受场地及资金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展柜、每件文物都能用这些技术来展示。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突出亮点。比如有的展厅内有实景展示,最普通的方法是,用一些特殊材料,比如玻璃钢之类,做人物或场景模型,模型后面是立体感较强的背景画。这种展示方法简单、投资少。但是形式单调,吸引不了观众。近些年,国内的各类博物馆、名人故居、百年古镇、历史名街、主题公园、遗址公园、城市规划展示馆等逐渐开始应用起幻影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外广泛使用,优点在于它成像逼真,立体特效很炫,无需戴3D眼镜就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幻影成像仅仅只是全息投影的一个部分,相比较而言,幻影成像技术要比全息技术简单得多。所谓全息就是在各个角度都能看到3D的像。如果我们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场景布置中,将人物、场景及背景用全息技术展示出来的话,观众将会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

2 展厅外互动项目引进AR增强现实交互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人明白了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为满足观众与博物馆互动的需求,各地博物馆开发出了一批有博物馆特色的动手参与项目。例如2012年西安半坡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原始工场设立了8个项目,包括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神奇的尖底瓶、 石器时代、 原始服装秀、植物染色、心中的半坡、原始钻孔。让孩子们回到了6000年前的氏族社会,体验原始人生活。类似互动模式还有很多。有的博物馆教孩子们做陶艺;还有的仿制考古现场,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考古的乐趣等等。这些互动项目非常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欢迎。

笔者认为,在互动项目中完全可以加进AR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试想,一个古代遗址的信息以增强现实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遗址的文字解说,还能看到遗址上残缺部分的虚拟重构。可以穿越回古代,和古人直接对话,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3 加强线上陈展营销

商业上,线上的含义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灯箱、广告牌等,将自己的品牌信息和促销信息以软、硬广告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通过无形的媒体发布信息如微信、QQ、微博等,都可以统称为线上活动。当下,线上营销已成为一种趋势。

与商业不同,博物馆线上线下营销目的不是促销卖东西,而是要通过营销让更多公众知道、了解博物馆,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展览。但是模式上与应该说与商业营销大同小异。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化博物馆、手机APP及官方微信。数字化博物馆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访问博物馆,充分了解各类珍贵文物。手机APP的功能和数字化博物馆差不多,优点是更便捷。笔者认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营销方式应该是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是发布信息及与公众进行线上互动,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博物馆微信平台不仅可以发布参观、展览和各种活动信息,还可以发布历史、考古、博物馆等相关知识,时事新闻及具有创新、创意让人脑洞大开的文章。

线上互动可以参考商家促销的模式。比如配合展览,举办网上摄影、征文比赛,进行展览投票、抽奖等活动。微信平台上的发布的内容和活动要做到常换常新,保持新鲜感。

当然,线上营销成功与否的基础是该微信号的粉丝量多少。这就要求公众首先关注博物馆微信号。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可以做海报,甚至采用DM直投的方式。以达到增加粉丝量的目的。

4 多方筹措资金,解决陈展经费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引进高科技可以说就是一句空话。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创意,没有资金也实现不了。而对于一个地级市的博物馆来讲,每年批复的展览经费根本满足不了我们这些创新需求。财政部门也不可能将大笔资金花在这方面。所以我们不能死死地靠国家,靠地方财政。陈展资金必须多方面去筹措。

1、找天使投资人合作。

现在国家政策鼓励全民创业,一些年轻人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但苦于资金不足,理想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创业都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创意去找天使投资人给他们进行投资。我们是否也可以去找这种天使投资人。他们不一定是百万富翁或高收入人士,而是任何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博物馆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部室来做这项工作。

2、发动社会募捐集资。

博物馆办展览是给公众服务的。办展之前,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将展览方案及预算资金公布于众,发动市民进行社会募捐集资。这样既可以解决一部分陈展经费,也可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体现了展览全民参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个精品展做出来,民众也会有一种自豪感。

笔者真心希望,我们中小型博物馆可以馆小,但心不能小。我们要做出文化内涵高,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展览,去引领城市文化,带动城市科技发展。我们的目标应该不止于提高市民文化素养,而是要去改变一个城市的观念。

猜你喜欢

陈展全息博物馆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论革命纪念馆陈展中的共情艺术
博物馆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时空观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陈展
多媒体交互设计在博物馆陈展中的应用分析
视觉环境在博物馆陈展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