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2016-03-21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苏 静
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西安医学院 苏 静
摘 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他们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中各种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作为超时空式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代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与外界沟通的信息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然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新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成了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
一、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持高校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网络安全教育成为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需要。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1.网络意识淡薄引发大学生网购被骗。在校大学生都有网购经验,但他们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把握不够,容易成为网购受害者。网购也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商家利用个人信息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发布一些广告,干扰学生正常学习。
2.大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对网络的依赖性日趋严重。有些大学生没有任何明确目的,不可抑制地长时间操作计算机或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近年来,智能手机在我国迅速普及,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用手机上网,刷微博、发微信、聊QQ、看新闻,平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2~3小时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
3.网络交际引发的心理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愿和人直接交往,不合群,沉默寡言,但喜欢网络交际,经常上网聊天或通过其他网络交流方式与人交流思想情感,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舒服。久而久之,他们混淆了虚拟与现实世界,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4.大学生道德滑坡、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出现道德滑坡甚至犯罪现象多。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部分大学生浏览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上交友上当受骗,导致人身伤害。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1.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引导广大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利用班会、校网、电子屏、宣传画报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实现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2.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互联网专业课等主渠道作用,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重点抓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道德教育,注重道德意志力的磨炼,引导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保持清醒头脑,独立思考,科学判断,正确选择。
3.把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对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等环节提出相关要求,引导教师做学生文明用网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支队伍要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正确的网络意识、精湛的网络技术水平。
4.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中加强网络法律意识教育。我国高校开设这些课程偏重理论和技术,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只是知识技术问题而不存在法律问题。高校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旁听审判、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发挥网络便捷性、共享性的作用,抓好网络安全教育。利用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网络优势的平台,如学生普遍使用的E-mail、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交流载体,如网络论坛、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视频欣赏等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接受。
6.统筹规划高校网络建设,全方位满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网络需求和供给服务。加强高校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传播正能量。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高校教育者应把网络安全教育放在工作首位,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体现。通过高校和全体学生的努力,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大大增强、网络安全知识更加丰富、安全防范技能更加熟练。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行为[N].光明日报,2007
[2]吴 晶,刘奕湛.净化网络空间营造青少年健康网络环境[EB/OL].http://edu.youth.cn/2014/0415/157821.shtml,2014
[3]李 彦,宋爱芬.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安全及法律意识调查[J].今传媒,2014
[4]汶录凤.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初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2015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