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深化任职教育改革

2016-03-21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杨富翔苏俊刚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改革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 杨富翔 苏俊刚



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深化任职教育改革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 杨富翔 苏俊刚

摘 要:深化任职教育改革需要学校大力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注重发挥教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打开突破口,寻找持续“文化内动力”,推动教研文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教研文化 任职教育 改革

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迅猛发展。为满足军队、国防建设和未来战争的人才需求,军事教育特别是军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深化任职教育改革正是根据部队建设实际的需要,军队施行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和谐的教研文化将在任职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教员是主体

1.教研文化就是教员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一种学习文化。深化任职教育改革主要是对岗位急需的知识、技能进行培训,根本上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新的问题。不管对于学员还是教员来说,再建构知识体系基本的途径就是再学习。建设和谐的教研文化,作为主体的教员要通过改革实现自己的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学能力的再造和锻炼,同时也是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尺。

2.教研文化应该是一种师德文化,师德的灵魂应该是三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爱心”就是与学员交心,给学员关爱。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特别是军校教员的爱不同于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之爱,而是对国家、民族、历史、教育事业的无私而崇高的爱。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不仅要平等对待学员、理解学员、爱护学员,更重要的是与学员交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给予学员心灵上的人文关怀,产生同为军队国防事业献身、奋斗的共鸣。任职教育培养的干部和士官都是军队建设的主体,没有爱心的教员无法获得来自学员内心的认可,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下降,谈不上为学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长久的精神动力。

责任心就是爱岗敬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为学员的终身发展负责,每一堂课教员都应认真准备,讲的每一句话都应该仔细斟酌,每一项课程的改革都应该慎重考虑。

进取心是最重要的一点。“进取心”就是永不止步,永不满足。教员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的典范,“传帮带”的典范。知识爆炸的年代,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碎片化,教员不仅要会教,还要教学员会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认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教研文化应该是一种协作文化,教员之间的协作能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教员之间的协作文化的形成关键是讨论协作交流的风气培育和引导。

首先,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教员之间是否有浓厚的协作氛围。如果对教员的评价取向单一化,只有文章、课时这些硬指标,而无授课能力、教学效果等不易用数据反映的软指标,则极易引起教员间的过度竞争,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协作文化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应改革评价体系,以树立鲜明的导向,促成教员集体浓烈的进取、交流、讨论、互助氛围。

其次,教员本身。教员协作交流的积极性决定了参与协作的程度。形成多样合理的评价机制后,教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还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态度积极,做到自觉投入、精心准备;二是水平真实,只有真实的、有水平的交流协作才能有启发、有深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维持良好的风气;三是尊重和谐;教员不仅要彼此尊重,而且要认识到不同观点给自身带来的不同感受恰好是形成持久的浓厚氛围的推动力,形成和而不同的氛围,百花齐放的效果。

二、建设和谐教研文化,创新是突破口

1.创新是教研最大的动力,也是教研生命力所在。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任何创新都从这里萌发,教学一线最具创新活力。任职教员都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有不少还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或管理者,更多的是来自部队一线的学员,他们经历丰富,需求多样。深化任职教育改革就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学员需要,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任职教育的课堂最易产生创新的火花,很多创新都是在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中产生。建设和谐教研文化应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入手,不仅为学员“充电”,更应为他们“扩容”,即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员不仅掌握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更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院校急需进行教研制度创新设计,走出小圈子,形成大格局。制约军队院校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研员与教研骨干的“近亲繁殖”,教学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例如,有些教研室人员师出同门,思维和行为方式雷同,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而军事学本身受众相对狭小,人员相对封闭,教研体系容易封闭、僵化。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对教员的资格准入制度、考评体系进行创新,五湖四海广纳人才,才能形成教研体系改革创新的大格局。

三、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文化“内动力”是关键

院校教研文化建设点多、面广,制约因素多,需要一种持久的“内动力”才能繁荣。荣誉、物质利益的激励是“双刃剑”,刚性的制度长久便成为一个框,只有自觉的人和自觉的群体才是“内动力”的核心和根基。自觉的人和自觉的群体因变革的过程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内在力量,感受到另一种学校生活的方式,感受到生命有新的体验和活力。他们不受直接的利益驱动,甚至暂时牺牲自己或群体的部分利益,未感受到强制力量,而是文化上的自觉,不断把和谐教研文化的建设推向前进。那么,军校和谐教研文化一方面是人之“所为”,它呈现为人通过积极创造性实践而创生出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更为根本的方面,表现为一种鲜活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常态化的学校教研活动中体现出一种人“无为”的和谐。从这种意义上说,学校建设教研文化的过程正是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教员,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实践、改革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员在强烈的自觉意识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50

猜你喜欢

任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