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标学界开新业
——读《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①中的“心心授受”与“循技入道”

2016-03-21

东吴学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王新雄心融通

来 洁

随笔与书评

芝标学界开新业
——读《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①中的“心心授受”与“循技入道”

来 洁

全显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与德国莱比锡画派同出一源,且融汇了中国古代美术传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独树一帜的宝贵财富。青年学者王新的力作《孤往雄心》一书全面介绍全显光艺术大师的艺术传略、学海渊源,对德国学派“心心授受”的“默会”教学模式、“循技入道”的美学精神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结合大师论文成果、教学笔记、艺术创作和工作室学生习作等第一手资料,重新构建了完整的“德国学派”美术基础教育体系与艺术原发创造体系,由此开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研究范式,本文在当代艺术史与艺术教育教史的背景里,对该书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评析。

德国学派;美育;默会;心心授受;循技入道;融通

在亦步亦趋、僵硬难化的“苏式”素描一统天下的学院教学中,源自德国莱比锡画派传统,更融合了中西古典艺术的意蕴精华,鲁迅美术学院全显光教授开创的美术教学实践探索,孑然独树一帜,挺秀于国内各大美院盛行的新中国时代教育,成为不同流俗的独有篇章。青年学者王新历经十年探索,对“德国学派”全显光在艺术创造和美术教育领域的不断挖掘和持续研究,完成了《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一书,绝对可谓是对现今艺术研究和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

《孤往雄心》是王新继《诗画乐的融通:多维视阈下的艺术研究》和《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之后,完成的第三本关注艺术本真和美术教育的个人专著。书中开篇部分笔墨精简地勾画了艺术家波澜壮阔的传略历程、克里斯玛式的学海渊源,②“克里斯玛型”用来指一种神奇的近乎天赋的领袖魅力。《孤往雄心》中讲述全显光求艺经历中接受了莱比锡版画与书籍艺术学院的克里斯玛型的权威影响力,见第105页。将孤往雄心的全显光大师置于聚光灯下,再结合其论文成果、教学笔记、艺术作品和学生习作等几方面第一手资料,重新构建形成完整的“德国学派”美术基础教育体系与艺术原发创造体系,由此开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研究范式,可为后来者镜鉴。

一、美育——精神核心

艺术经历了“为艺术而艺术”,到现在 “为社会服务”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沦落关于艺术的功利性、现实性等问题,而对于艺术精神的追求逐渐迷失。在探寻艺术本源和价值标准的问题上,王新提出了全显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的精神核心是“美育”。全显光认为美育应当贯穿整个基础教学内容和环节中,脱离了美育的教学,培养出来的都是技术过硬的美盲型专家。①转引自全显光《素描教学求索录》,《美苑》1985年第4期。在他的艺术创作与美术教学中,更是贯穿体现了其刚健厚重、松灵雄放的美育观。而王新指出这种美育思想是借助了中西方古典精华,接通了西方两希文明与中国儒释道文明的终极境界,是最能感动人的艺术精神。当我们正在为伟大的古典艺术日渐式微一味感叹,将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物体形体、质地、色彩等技法处理上时,我们逐渐失落了艺术的趣味、格调和情操,殊不知距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

全显光认为“素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出高品位的创作人材来。人材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综合体现,不是素描基础训练能包括和做到的。素描只能完成它份内之事”。②全显光:《视觉记忆,动向造型与素描的基础训练》,《美苑》1981年第1期。全显光朴素自然的素描理念,骨子里全是他开放与自由的心性。他认为素描就是从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不是一般意义上准不准、像不像的问题,线条就是写诗,要有情,有味儿。③转引自全显光《素描求索》,第8页,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还有全显光在教学理念中提倡大胆想象,快画和乱画,只有不怕出错,捕捉对象的神韵,不受视觉冲击和细部刻画的干扰,训练这样的艺术气质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核心。王新总结得出“德国学派”素描的特点在于其具有线条运用的“活”性与结构程式提炼的“神”性,伟大艺术的共性正是在于科学理性的凝练中融入了人的心神结构。

二、默会——心心授受

在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启发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作用尤其关键。全显光在教学中提倡“以创作带动基础”,而这种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正是汲取了民间“非学校教育”的师徒授受传统。王新对这种“心心授受”的默会教学模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种师徒授受的传统,能够有效地传递个性化的心心授受知识,这些就是默会知识。④王新:《孤往雄心》,第103、110页。随着新中国“苏式”程式化教育体系一统天下,整个西方社会技术理性泛滥,在艺术教育领域个性化传授的默会传统也几乎消亡殆尽。而全显光在工作室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知识储备给予其不同的教学训练;全显光的教学模式包含了四类独有的内容:师徒授受的行业秘诀、德国学派传统的不能言说的画理知识、培养敏锐的艺术直觉和一种反复动作渐入佳境的强悍创造力。⑤王新:《孤往雄心》,第103、110页。这些都是从一对一的亲身授受才能习得的知识和技艺。

王新自己更擅长“默会”的“心心授受”模式,他从全显光、王洪义等师辈那里习得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深厚的默会知识,融合自然天性和艺术兴趣,创新性地从知觉现象学⑥比较完整地将现象学的方法应用于知觉分析的学科理论。知觉理论最重要的是恢复和培养视觉的触觉感。角度去发掘和探析艺术的情感和精湛技艺。而对视觉艺术的触觉感的深入研究,对于艺术教学来说,可谓是跨越了一道只可意会的难关。王新重点对全显光自创的素描体系和最有风格的钟馗人物像进行了总结、梳理和阐释,详细讲解了全显光工作室基础教学体系以素描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静物、肖像和风景写生,教学中使用直接写生、间接写生、动态造型、记忆画、想象画等训练步骤,使学生掌握拆分结构、以线写形和精神表现力等复杂艺术技艺。

三、艺境——循技入道

对于全显光德国学派的艺术实践教学,王新认为其神妙之处在于循迹造型,抵达艺境,此艺境是全显光的终极美学追求,是他艺术气质的尽情挥洒。王新从中默会领悟出不同于文雅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大刀阔斧的粗粝气象“大生动”,以及德国文化本质的一种浩瀚壮阔的神性意境“大浑茫”,两者乃是全显光艺术创作的独有的灵魂和不断超越的境界。

此外,王新精专研究和分析了全显光的素描、色彩、油画、版画等技巧,从结构分析中他读出了“重叠”的理法和心法;①王新:《孤往雄心》,第117、120、181、192页。在色彩和肌理的层叠里,他发现了“分明”与“融洽”的韵律和秩序,正如围棋,有气有眼方能存活;他还从细微之处发现全显光创作中生发的艺术中的“痕”和“迹”,这里面蕴藏着艺术创造的微言大义。②王新:《孤往雄心》,第117、120、181、192页。循技入道是全显光艺术创作和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王新创新性地从身体书写的角度,深入探讨全显光画作的艺术意境,他以知觉现象学关于艺术创作的身体和意识参与为理论基础,鲜活地解释了全显光系统有序的素描人体教学从刻板的几何形研究,到狂放肆意的自由表现。同时无论是全显光本人的创作,还是其工作室学生的作品,都能摆脱一般苏式素描的拘谨和刻板,具有强悍自由的美学风格。

四、融通——创造转化

“融通”是王新艺术研究中的母命题。他擅长诗画形式的融通,探索视觉形式对音乐的映现,③王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更能将造型艺术的看、听、摸的艺术感受力在文学、美术、音乐等综合艺术领域交织和融通。在《孤往雄心》这本书中,王新将研究视角放在中西文化比较和思想史的宏大背景上,具体分析了全显光在中西艺术“西学东渐”融通过程中所实现的“创造性转化”。④王新:《孤往雄心》,第117、120、181、192页。从中国艺术教育的中西融合谱系来看,全显光提倡“心心授受”,让学生种自己的根,长自己的苗,融合西方基础美术系统和中国传统意境,在美育与技法、素描与色彩、结构与线条、理性与非理性、古典与现代、精英与民间的沟壑之间,实现深度的融通与建构。⑤王新:《孤往雄心》,第117、120、181、192页。

在论述全显光艺术融通价值定位的同时,王新还表现出自己在艺术认知、审美、研究与创作领域的融通。他着眼于浩瀚的古今中外“西学东渐”与“融创中西”思潮流变,着力于对融合中西⑥指融合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现代艺术、中国文人画、民间艺术四大传统的艺术再创造。见《孤往雄心》,第193页。的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各艺术门类作品和风貌特征的研究,严谨的学术论述和灵动的文学叙说相交织,融合形成了新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与艺术创作实践和创造理论。

人类文明传播的经验是,当不同类型的文化和艺术相遇,或激荡出更优秀的艺术,或于抵触之中各个沦落,放眼中西艺术融合研究的领域,多有各种史料概论的高头讲章,或是创作感悟的艺品随笔,或是对于艺术实践和技法研究的海量专著,但能如此清楚细腻、准确合理地研究出心心授受的教学模式,深解循技入道的艺术技术,将艺术的精神和生发态势完整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架构,此书而外,似尚未见。在这个意义上,王新的研究对于美术教育的贡献,何止于对新中国艺术教育史和艺术史“失踪者”的寻找,更重要的是,他为进退维谷的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找到了全新可能,因此完全可以期待,该书成为百年以来中国艺术学的经典论著。

来洁,美术学博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文化管理系讲师。

① 王新:《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文中简称《孤往雄心》。

猜你喜欢

王新雄心融通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A simple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nitrate and nitrite in plasma treated water
雄心壮“智”塑品牌,四载春秋担使命——记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四周年
Stress in Young People
自 然
咏蝉
Bionic design of packag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