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2016-03-21黄一芸

电大理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理论课法治

黄一芸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黄一芸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现阶段的青少年仍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容易触碰法律的界线却浑然不知情。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把“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必要的举措。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依法治国”的嵌入进行了研究分析。

依法治国;思想政治;高校课堂

从古至今,法制一直是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规矩不成方圆”,若然没有制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社会便会变得毫无章法,难以稳定。法规是治国之根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培育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是任何时期的重要使命。

1 环境影响法治意识的形成

我们身处在一个法治国家,遵法守法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然而,大部分人对于法律懵懂无知,他们普遍认为偷讹抢骗是道德缺失,杀人放火才会招来牢狱之灾。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小乡村,经济十分落后,人们的知识水平低下,当地没有强硬落实法制法规,对犯罪事件往往都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置之。在这些人的想法中,这些触犯法律法规的作为纯属无关紧要。每一个人的思想形成都与其自身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一个缺乏法律意识的环境会使一个人成为法盲,一味地按照主观意识来办事,容易铸成大错[1]。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善,读书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很多穷苦地方的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了大城市求学。在各所高校中,来自不同环境的青少年便越来越多,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相互间矛盾的产生。一些家里条件贫寒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家境富裕的学生的影响,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平,甚至产生忌富如仇的心理。一些家境富裕的学生往往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当中,深受父母的疼惜,养成一种较为刁蛮的性格,在为人处事方面欠缺思考,不经意间的话语容易伤害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冲突的发生显得屡见不鲜。比如,2013年4月的“复旦投毒案”,林森浩因对同寝室的黄洋不满所以投毒到饮水机想借机报复,最终致使黄洋抢救无效死亡。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并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行为处事方面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做法。而且,青少年都处于一个成长阶段,容易意气用事不想后果。

2 青少年知法守法促进国家日渐强大

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非常正确的。何为“依法治国”?从字面上来理解,即依照法制治理国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法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有法制的制约,社会动荡不安,犯罪分子无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人做事都不计后果,国家会渐渐走向灭亡。“依法治国”,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监督,犯罪就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惩罚,警示人们犯罪需要付出代价。每一个青少年都会成长,步入社会,他们可能会成为个体户、白领、老师或者官员等等。无论从事哪一方面的职业,都会对社会产生间接的影响。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糖精枣”、“瘦肉精”、“地沟油”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人性贪婪,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健康。他们认为,只要吃不死人,不出大毛病,就没有触碰法律的界线。但是,不安全的食品对人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容易导致小孩子智力下降,发育不全,从而影响国家的发展。这种行为严重祸及人们的健康,触犯了法律。

近年来,因为习近平主席加大了对政府机关的监督与管理,揪出了很多利用权力实行贪赃枉法的官员并处以严重的刑罚,给其他官员敲响了警钟。“依法治国”,是权力之间的制约,避免高权力者为所欲为,

做损人利已的事情。

青少年在高校中学习,毕业后会走向不同的岗位,如果对法律知识了解尚浅,容易误入歧途。或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成为一个销售有害食品的商人,或许会受人贿赂成为一个执法不公的官员。在很多小城市,贫富差距大,一些富家子弟会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为非作歹,欺负弱势群体,贫苦人家很不幸就成为了当中的受害者。贫苦人家经济困难,没有条件,只能指望当地官员秉公处理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但是,官员却因为受到富家子弟的贿赂对事情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贫苦人家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容易滋生愤世情结,三观扭曲,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对国家对社会是一种忧患。

把“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纠正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了解法律,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知法守法,学生做事情时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并在受到侵犯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2]。要使国家强大起来,人们必须团结一致,减少内部矛盾。青少年的教育是国家的投资。教育得当,收益不断上升;教育不当,亏损惨重。在高校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追求专业成绩的优秀。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2010年10月的“药家鑫案”回顾。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驾驶时撞倒骑电动车的张妙后怕被找麻烦,连捅了张妙数刀致其死亡。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药家鑫缺乏法律意识。在撞倒张妙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做的是了解受害者伤势如何,情况严重的话应立即呼叫120送往医院抢救。而当事人药家鑫却怕承担责任,冲动地杀死了受害者张妙想逃之夭夭。在意外撞人和故意杀人这两者中,无疑是故意杀人比意外撞人要承担的后果严重。药家鑫在案发当时却为自己选择了故意杀人,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还是法律意识的薄弱?药家鑫杀人的动机是怕受害者找其麻烦,但把人杀了就不会有麻烦了吗?肯定不是的,反而会面临更大的麻烦。这就说明了药家鑫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一个忽视法律的人做事情时不会考虑后果,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事情,对社会对国家都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为了让青少年的三观正确,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依法治国”必须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清楚何谓对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了解法治知识,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在法治学习中,学生清楚判定犯法的界线标准,懂得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需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就会抑制住犯法的念头。

青少年知法守法,国家才会日渐强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根本,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每个青少年的观念都会有所不同,对于道德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青少年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对象,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所以,“依法治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明辨是非黑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基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往往受诸多方面的影响,而内部问题是决定的关键。青少年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培育优秀的青少年是国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变的重要使命。很多人认为,一个优秀的青少年的评判标准取决于成绩的高低,成就的大小。确实,时代的发展需要知识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生产力水平,防止技术水平的缺乏而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内在修养才是评判优秀与否的主要出发点。人可无才,但不可无德,一个无德有才的人是恐怖的。故此,青少年应加强法治意识,在法治下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3 结语

当代青少年仍旧处于缺乏法治意识的时期,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知法守法,是使国家日渐强大的重要举措。把“依法治国”纳入高校思想奠定政治理论课能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减少犯错的机会。

[1]王辉.高校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与研究[J].法制博览,法治论坛.2013(10)中:104.

[2]孔鹏皓.加强高校研究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A].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9):85-86.

[3]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78-79.

[4]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law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责任编辑:兴安)

D442.62

A

1003-3319(2016)04-00078-02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4.0078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研究”(15c0812)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理论课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