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理论提升高职新生适应能力
2016-03-21刘慧英
刘慧英
江苏开放大学(南京 210019)
积极心理理论提升高职新生适应能力
刘慧英
江苏开放大学(南京 210019)
积极心理学是上个世纪末期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品质如何充分发挥,主张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在高职新生中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从积极的角度区提升高职新生的情绪体验、培养高职新生的人格特质、构建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社会组织系统,进而促进高职新生全面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高职新生;适应性教
积极有效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高职新生从入学伊始便建立起健康的学习心态与良好的生活品质,也为后续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甚至未来带来持续性的正面影响。然而在实际中,高职新生由于大学不适应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还会因为长期不适应而选择退学,常有一些大学生极端事件见诸报端,不禁让人倍感惋惜。大力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利于缓解高职新生面临的适应障碍,有利于助长正面、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态度,减少或覆盖消极方面的态度和情绪,对大学三年的学生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自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来起就肩负着三大任务:治疗心理疾患,帮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培育人们的潜质才能。但在“二战”后,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偏向了第一项任务上,基本抛弃了对后面两项任务的研究。从此心理学变成了类似医生医治病人模式的心理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科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末期。心理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心理学的任务本真,提倡心理学应该回到最初所设想的出发点,不仅要研究心理问题,更要致力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人类更加幸福,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和传统心理学进行对比不难看出,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思考,把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积极品质培育和潜能挖掘上,利用这些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帮助心理问题的人、普通人或者具有卓越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从而生活得更加幸福。可以说,积极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功能的完善和补充有着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支柱,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内容: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人格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1]。具体来讲,提升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是要以提升主观幸福感为核心,帮助人们能够满意地对待过去,积极地感受现在,乐观地迎接未来;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就是要发掘和拓展个体身上积极有益的人格品质:爱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勇气、毅力、宽容等,使得个体具有乐观心态,并成为有力量感和幸福感的人;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就是要倡导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张建立健康、良好、有效能和有责任感的社会,研究公民美德,培养个体成为有责任感、利他、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人。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发掘每一位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去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新生一入校,大多数高职院校便会对新生进行心理筛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把焦点集中在这些筛查出来的所谓有问题的学生身上,而缺乏对对绝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关注和引导。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理论的重大革新,它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痛苦的创伤,也要致力于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2 高职新生适应不良症状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2.1 心理不适应
大部分高职新生对自己考入高职院校带有一种不满情绪,在获得高考高分的同学、父母以及他人面前,
往往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表现在生活上不安心,学习上踏不下心、摸不着头绪,情绪上不稳定。高职新生中有部分高考高分考生,因为填报志愿失误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总觉得自己的高职院校“英雄无用武之地”,觉得有点屈才,常带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想法。
2.2 环境的变化引发的生活适应不良
高职新生从高中跨入大学,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由父母包办和照顾的环境,过渡到了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而且还需要自己独立去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很多高职新生适应不良。部分地域界限求学的学生还需要应对地域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冲击,他们在语言口音、饮食口味、住宿环境等方面都要面对较大挑战。
2.3 学习方式的变化引发的学习适应不良
高职时期的学习和高中时期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与以往高中时期教师跟班授课和辅导不同,高职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少有任课教师的督促和指导。高职新生如不能及时改变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就会逐渐出现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出现厌学、旷课的现象。
3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应用研究
3.1 从主观层面,提升积极的情绪体验
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高职新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过去的自己、认清现在的自己以及规划未来的自己。作为学生管理者,要从新生一入校就努力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学会为自己解压。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经常体验快乐的情感。
在实践中,培养积极情感体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一系列拓展训练开展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不同的适应不良症状,可以采取不同的团队辅导主题:拉近距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培养自我激励和规划能力的“和未来的自己say hello”,陪养团队合作能力的“翻越求生墙”,培养互助、信任精神的“信任背摔”、指点迷津、解开心结的“说说心里的那点事”等团队辅导活动。在这些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高职新生们通过积极体验,领悟积极情绪,内化为自身的积极力量,从而获得心理成长和满足。
3.2 从个体层面,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有着一股积极的力量,同时也存在着与之相抗争的消极力量,只有不断培养和发展积极方面的力量,才能消除或抑制消极力量。要培养高职新生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实践积极力量,这样积极的人格品质便在习惯中形成。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3.3 从群体层面,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应该建立高职院校、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依托家庭教育,搭建与社会的联系,形成互动多维的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引导高职新生更加主动地适应环境,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实施积极的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校园心理环境,有利于高职新生形成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理氛围。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无论他是课堂授课的老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亦或是后勤保卫人员要形成全员合力,全员树立积极的理念,让每一个教职员工成为撒播积极“阳光”的“心理使者”,用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加强与社会互动。在高职新生入学后,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优秀人才到校开展讲座、沙龙等,使高职新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未来发展和企业用人要求,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同时还应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参与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各种环境,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加强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增强自信心和适应力。
[1]张继玉,王瑞霞.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5):99-101.
[2]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1113-1115.
[3]张雅峰.关于在大学新生中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5(7):50-51.
(责任编辑:兴安)
B84-0
A
1003-3319(2016)04-00060-02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4.0060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14SEW-Q-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