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

2016-03-2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嵌入式专业课素养

,,,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多以培养大学生对纸质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为主,并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结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尤其是MOOC和SPOC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由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元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转变。

1 背景

1.1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自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罗·柯斯基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之后,信息素养在研究和教育领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国内外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尝试也随之开始[1]。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积极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2]。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指馆员、专业教师、学生三者积极配合,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学科教育中,是一种集专业知识教学、科学研究与信息素养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1.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于2007年前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出现,随着MOOC的兴起,其影响力扩展至全世界,现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3]。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包括了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的面对面学习两部分,它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调整学习进度、提出疑难问题,并与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从而获取学习上的主动权。这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接收和内化。

1.3 SPOC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实验室主任Armando Fox于2013年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概念,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4]。其中,Small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和几百人之间,Private是指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5]。SPOC的小规模化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洞悉学生学习中的需求和问题,其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2 整合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是指利用SPOC平台,以翻转课堂为主线,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相关研究甚少,而对翻转课堂与嵌入式教育整合的研究已有报道[6]。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科技查新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2.1 整合理念

为改变山西医科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多年来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我馆以自建的SPOC平台为基础,将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开展科技查新课程。课程侧重学习科技查新知识,培养文献检索技能和文献分析能力,面向研一学生以小班课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首先与专业课导师沟通,根据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方向制定查新课题,进行有目标的学习,为下一步的论文开题和科研开展打下基础。

2.2 整合模式

整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3部分(图1)。

图1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模式

第一部分为前期准备,在课程开展之前对参与教学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教学活动设计,以SPOC为基础,翻转课堂为主线,分阶段进行教学;第三部分为考核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2.2.1 前期准备

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实施,需对以下5个因素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因素:包括学生学习意愿、研究方向、应用SPOC平台的熟练程度等;第二,专业课导师:包括与查新课指导教师的合作意愿、协助学生完成选题、专业知识指导等;第三,查新课指导教师:包括科技查新资质、文献检索技能、医学专业背景、计算机技能等;第四,SPOC平台的建立:包括学习平台、教学大纲、课程资源、课后作业等;第五,学习环境:线上和线下教学环境,即保证学生有流畅的网络学习环境和适合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2.2.2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依照教学大纲分阶段依次进行,每一阶段包括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课后深化3个环节,当3个环节都完成后,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一,课前自学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知识和引发问题,学生借助SPOC平台,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并完成课后作业,同时可以将疑难问题在课程平台上进行交流及学习资源分享。第二,课中交流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是在传统课堂中分小组进行,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对个性问题指导教师进行点拨。第三,课后深化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知识和深化问题,课中交流后,学生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化理解并及时修改作业,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遇到的专业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课导师。

2.2.3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旨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本课程采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由指导教师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表现、态度及情感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不计分值,但需要指导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助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7];过程性评价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自学情况、线上学术交流情况、资源分享情况和参加课中讨论的积极情况四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占总分值的40%;终结性评价是由指导教师及专业课导师共同根据学生每一阶段完成作业及作业修改的情况进行评价,即指导教师从文检技能、查新方法和查新报告规范性角度进行评价,专业课导师从查新报告内容方面进行评价[8],过程性评价占总分值的60%,其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导师的评分各占30%。本课程针对每个阶段都进行一次完整的考核评价,取平均值作为最后考核成绩。

3 优势与挑战

3.1 优势

3.1.1 教学方式更灵动

目前信息素养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固定案例教学法,往往出现教学无针对性、内容单调的情况。本课程要求学生在SPOC平台中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根据其科研方向制定查新课题,调动学习积极性;专业课导师全程的协助,使学生及早进入科研状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科研方向进行分组,更利于交流、协作,培养科研合作精神。本教学方式将学生由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提高了教学效率。

3.1.2 考核评价更智能

本课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考试等单一的评价标准,采用形成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其针对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把握学习过程。这种多元化、可操作的智能评价体系,不仅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推进。

3.2 挑战

本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图书馆需要为建设SPOC提供适合的网络平台和充足的经费,进行课中小组交流时需要个性化的环境,学生学习需要有流畅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因该模式仅适用于小班教学,有查新资质的图书馆员人数有限,故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展。查新课指导教师、专业课导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三者的合作热情也是该教学方式积极推进的因素之一。这种整合的教学方式要广泛开展还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4 结语

随着MOOC、SPOC等在线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变革。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图书馆员、专业课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采用多元的智能考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形,为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嵌入式专业课素养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