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社会资本注入基层医疗开沟挖渠

2016-03-21戴艳乔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

消费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社会资本

戴艳乔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



为社会资本注入基层医疗开沟挖渠

戴艳乔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

摘 要:分级诊疗推进的最大关卡就是“基层太弱”。“强基层”是分级诊疗推进之路上的首要重任。“强基层”的根本还在解决资金和人的问题。社会资本引进基层医疗领域成为一种必然。针对社会资本引进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必要性、政策支持、引进方式、与人才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为社会资本的引进基层医疗领域继续“开沟挖渠”,做好这个“引流人”。

关键词:分级诊疗 社会资本 基层医疗机构

我国非常重视医疗制度的改革,并为规范医疗秩序,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要求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一、基层医疗引进社会资本必要性

目前我国分级诊疗推进的重要关卡就是基层医疗太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明确了分级诊疗的总体要求、体系建设、保障机制、组织实施要点等。意见指出强基层为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健康是人生存的一切之本,医疗乃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在选择医疗服务上,人们向来是就高不就低,哪怕是小病,也毫不含糊。所以,强基层不仅仅是分级诊疗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基层不够强大,硬生生让百姓违心选择基层首诊,反倒好事变成了坏事,甚至连首诊和转诊都成了形式,严重的还会耽误病人的及时诊治甚至导致误诊。

基层医疗机构“太弱”,重点还是弱在“钱”和“人”,也就是医疗硬件设施差和缺乏好医生。这两项也正是医疗服务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无法保障,基层医疗也仅仅是有了“壳”,一个在政府保障下的“空壳”。基层医疗机构也自然沦落为医疗领域的资金洼地、技术洼地、人才洼地。医疗设备的投入,医疗环境的改善,优秀医务人员的聘用,这些根本问题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财政资金投入有限,而且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了,所以,社会资本的引入也成为一种必然。我国医疗领域吸收社会资本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公立牵手民营、中资外资合营,举不胜举,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影响力。总的来说,社会资本的引入,不但能快速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能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有效解决 “市场经营失灵”和“政府经营低效”问题等。

二、基层医疗引入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

国家对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十分关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和措施也不断出台。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并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2013年11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并规定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决定》还明确了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和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提出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15]45号),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提出将社会办医放在重要位置。

政策的一步步放开,为社会资本办医带来了福音,也为社会资本注入基层医疗服务领域逐步指明了方向和扫除障碍。地方上在中央的指导思想下也不断出台新的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国内很多省市也都有了大胆的尝试。

三、基层医疗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探索

社会资本注入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不过乡镇医院、社区医院一般都是公立医疗机构,社会资本的介入将涉及公私合作,公私合作在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规范和明确。

社会资本引入的方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不触动产权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业务托管等;另一类是涉及产权变化的,包括利用社会资本新建医疗机构、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股份制合作、公立医院产权转让(收购)等方式。

(一)不触动产权的引入方式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最直接、普遍、操作简便的一种社会融资方式。(2)融资租赁。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医疗设备,融资成本可能高于银行贷款。但融资租赁的好处是不但可以迅速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利用资产租出方专业的资产管理优势,获得后续的有效服务。缺点是融资租赁合同年限一般较长,不能撤销。(3)业务托管。业务托管方式是指医疗机构将经营管理权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社会机构,产权所有者不变,公立医疗机构的事业法人性质不变,实现管办分开。一般社会机构通过资本投入,拥有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权,并应用自己专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机构获得托管费和其他补偿作为管理回报。凤凰集团托管北京门头沟医院和上海美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托管无锡市仁德医院就是国内医院托管的典型案例。托管机构一般是有相关领域运营管理经验的大型公司,可对位于一定区域范围、或者类型相似的“基层医疗机构群”进行托管,形成一定的基层医疗网络,提供标准化的连锁医疗服务,打造基层医疗服务品牌。

(二)触动产权的引入方式

(1)社会资本新办医疗机构。除了以上不促动产权的引入方式外,也应鼓励社会资本新办医疗机构。社会资本新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关键要获得医保定点资格。(2)股份制合作。这种方式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改制后不保留事业单位法人的资格;另一种是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共同投资新建医疗机构。股份制合作在大型医院领域应用的较为成功和广泛,例如北京儿童医院与北京创巨科技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新世纪儿童医院、天坛医院与美国医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天坛普华医院。股份制合作在改善筹资渠道、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上开创了新的篇章。(3)产权转让。政府可通过拍卖的方式转让医疗机构,原有的事业单位法人不复存在,转让后法人性质为私营或其他。例如中信集团收购杭州整形医院,广厦集团收购金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基层医疗领域,产权转让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受让方需有足够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受让“基层医疗网络”的形式,提供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初期,不能为了迅速引进资本、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而盲目、重复建设。现在城市社区、乡镇都有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政策应主要鼓励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强,并根据资源规划需要,适当以新建的方式。此外,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经验不能完全参照大型医院。

四、转活社会资本的关键:人才引进

社会办医向来容易被扣上医疗水平有限的帽子,在招揽人才上往往不如“体制内”的大型公立医院,很多社会办医的成功案例都依托了大型公立医院的人才优势。所以“开沟挖渠”的重要环节还包括优秀医务人才的引进,否则社会资本注入后也只是“一潭死水”。当今优秀的医生都汇集在大型公立医院,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也都寻求大医院作为自己的发展平台。基层医院在人才引进上可谓“断源”。鉴于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少,服务病种单一,想要靠自己培养优秀的医师,也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基层有优秀的医生,也往往庙小难留人。

要强大基层的医务人员队伍,首先要“开源”。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这是大医院应承担的与治病救人同样重要的社会责任,政策上应予以鼓励和引导。“源”有了后,还要保证后续的人才不流失或者少流失,孙宇等人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民营和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医务人员觉得工资待遇不理想,所以待遇上的保障是关键。此外,后续的培养和深造机会、职称评审也要尽量多的向基层医师开放,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职业上的满足感。

五、结语:关键还要看政府

资本本身就具有逐利性,社会办医向来青睐“高大上”,国内有很多成功案例。特色医疗、专科医疗、高端医疗都是香甜可口的大蛋糕,但基层医疗领域却迟迟无人问津。所以,在基层医疗领域社会资本的引进上,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要让社会资本“有利可图”。关键还是看政府怎样开好这个口子,让社会资本及时“注入”,并获得应有的收益。政策倾斜和相关性的保障措施必须明确到位,让社会资本“放心”。

参考文献:

[1]梅现红,罗捃,戴伟杰.社会资本介入重庆市公立医院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2015年第7期,第28-30页.

[2]杨蕾.PPP模式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20期,第161-162页.

[3]李雅琳,张瑞宏,陈龙,俞群俊.我国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改革的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5年第7期,第405-411页.

[4]孙宇,陈举亮,谢金亮,方鹏骞.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医师人力资源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4年第12期,第15-17页

[5]魏超,叶睿,孟开,汝宇龙,王若蒙.我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2014年第12期,第17-20页.

作者简介:戴艳乔(1985-),女,助理会计师,硕士研究生,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社会资本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