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真实与经验复述

2016-03-21许仁浩

长江丛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集首诗经验

■许仁浩



温暖、真实与经验复述

■许仁浩

我和荣光启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诗集《噢恰当》是我在网上买的,然后请他签了名,一则对他的新书表示支持,二则把老师的签名纳入我的收藏。买诗集和要签名都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正如我现在阖上仍带有墨香的《噢恰当》。

在这本诗集的自序当中,荣老师引用了叶芝的比喻:“诗写得恰到好处,就像一只盒子关闭时发出的卡嗒一声响一样。”“卡嗒一声”的状态正是表达的恰当,但是要获得这样的恰当又谈何容易?不过在《噢恰当》中,荣老师孜孜以求,最终收获到一种表达的自由,我想这样的美事出现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远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为“恰当”吧。

当下的中国诗坛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元的生态状况,信息化时代把当代诗歌纳入到比特传播的形式之中。不过令诗歌读者欣喜的是,仍有一部分优秀诗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坚持审读自我和贴近现实,不断创作出具有审美意义和思想撞击的诗歌,比如荣老师的《噢恰当》。这本诗集是“清心诗丛”中的一本,这套书总体上承接圣经诗歌传统并与基督教精神密切相关,因而《噢恰当》中的诗歌合乎圣经思想并带有一些基督教色彩,它以荣老师的个人生命经历为经、以其见闻和情绪为纬,共同勾勒出属于自我与外界的真实。正如刘平博士在诗丛总序中所言,这些诗歌是“一种流自凝思默思之幽幽山谷的‘清心诗歌’”。

简言之,诗集《噢恰当》给我的阅读印象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温暖、真实和经验复述。“温暖”着眼于其诗歌的审美效果,“真实”是诗歌透露出的价值立场,“经验复述”则是我对荣老师在诗歌写作层面上的揣度。

“温暖”在汉典网上有一种解释为“使人心里觉得暖和”,我想这就是《噢恰当》给我的第一感觉。温暖和冷峻是两种背离的特质,但在荣老师的诗歌中后者几乎没有出场的机会,一如荣老师是个暖如春风的诗人。他以个人的经历入诗,并把这些简单的素材合成一本集子,这本集子就像是一本关于时间的草稿,虽然少有修葺后的精致,但却落得瓷实原始。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能与诗人相遇并发生对话,有时好像还能回到老师当时所处的语境之中。《噢恰当》除去集外集共收录110首诗,不管采用何种顺序阅读(顺读、倒读我都有尝试),“温暖”都是一种首要的并油然而生的阅读体验。这些“温暖”有的浮在水面,比如那些对妻子、女儿、亲人、自然的关心和爱;有的则在零度的叙事缝隙中泄露出来,比如一些平凡事实掩藏住的思考、探索、质疑和超越。显性的“温暖”不必多说,隐性的“温暖”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许仁浩,25岁,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热爱文学,向往学术,“不为物役,但为书痴”。喜欢打篮球和养植物,偶尔旅行,经常写字。有作品发表于《诗刊》等杂志,曾获多种文学征文奖。信奉诗意生活和自由写作。文学观:文学是自我的救赎。

荣老师作为一个父亲,对天使女儿的爱自然无以复加。对于他那细致入微的父爱,既有直接书写的《女儿》,也有间接描述的《早晨送女儿上学》,而更多的无私的爱就像隐形的大手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新绿》中:

那棵树突然换了衣裳

并推开窗户

它张开的枝桠向我诉说

这个久违的季节就这样来了吗

习惯于寒冷的身躯

怯懦于这温情暖意

新绿是世界上最可爱的

她是虚无最大的敌人

就像身边欢跳的小女

这首诗择取季节更换时触目可及的素材,没有神奇瑰丽的想象和晦涩朦胧的隐喻,采用日常的口语外加一点诗性的处理,是一首只有三节九行的小诗。所以,它不是一首境界阔大、呼风唤雨的作品,更不会成为诗人的名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首诗,具有诗的特质。我从诗中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图景——春天来临,树木换上绿妆并和诗人进行亲切的对话:“春天真的来了吗”,但是还习惯在寒冷季节生活的诗人对这样的对话还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诗人还是觉得枝头的新绿是最可爱的,就如同诗人身边的小女一样。在这样“扬——抑——扬”的情绪链条中,“小女”的形象成为全诗的压轴,姑且不论这首诗的好坏,但蕴于其中的那份来自父爱的温暖绝对溢于言表。

隐性的温暖则需要依靠接受者的解读,这与读者的个性气质和人生阅历相关。如果对诗人比较熟悉的话,亦可以使用“知人论诗”的读法,这样可能更有意思。荣老师在《感谢》和《告别》中都写到Jackson地铁站和地铁站内唱歌的黑人,第一次在地铁站见到黑人唱歌时,诗人下意识地逃避但还是注意到了黑人音乐中的魅力,所以他想要说声“谢谢”;第二次再见到他们的时候,诗人说自己应该停下来和他们一起并支持他们,但钻出地铁站的诗人只能默默与他们“告别”。这两首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互读(《噢恰当》中很多同题同材诗可以进行互读),诗中表现出来的理解、赞美和博爱与荣老师本人的气质相近,也和基督教义中“爱人如己”的道德核心相吻合。

“真实”是我的第二个阅读印象。我用这个词来概说《噢恰当》,是在我剖析诗集的价值立场后做出的结论。《噢恰当》的语言朴实简练,在和集外集中的诗歌相比,《噢恰当》中的诗明显地被剪掉了很多枝叶。枝叶被剪掉了,诗歌的“核”则自然凸显出来。当然,并不是说《噢恰当》的奥秘就可以一览无遗了,诗歌毕竟是一种隐幽曲折的文体,而且经历了从选择轴到组合轴的投射过程。但是,短句化的《噢恰当》从外到里都写满了“真实”——叙事的真实、内心的真实和爱的真实。这种真实与表达有关,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诗人和诗集的价值立场,即诗人对“不欺人”准则的秉承。

这本诗集首先在叙事维度上具有真实性。比如他写松鼠的死亡:“有自由就有牺牲/你对祖国过于信任/当我驱车从马路上经过/你的散步已变成一块/慢慢降温的血/我不认识你/只认识你的皮毛”《松鼠》,比如他写“装修”:“其实我们一样/大半生都在/忙于一种叫装修的事业/为什么都那么在意/这寄居的事物”《装修》。我相信这些诗中的事都是真实的,上帝为证。《松鼠》和《装修》真实性背后的博爱思想和生命思考,就是如同新闻般的真实背后所蕴藏的“诗”。其次,说说诗人内心的真实。在写内心情绪的诗中,荣老师不卑不亢,既不夸大也不删减,而是把最真实的内在体验呈现出来。在《苏格兰》中,荣老师说:“在辽远的山上/时时出现城堡/世界的暗夜/还有些许风景/不全让人感到悲凉”,这是当时诗人内心真实的直接描述,不隐匿亦不张扬。最后,爱的真实,也是最没有争议的真实。上帝要求以色列人全心全意地爱他,而荣老师作为一个被上帝改变的人,他的诗歌必然充满爱的张力。与其说《噢恰当》是献给荣老师所爱的人和物的,不如说它是献给诗人“尽心、尽性、尽力”爱着的上帝的。

读研第一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名叫《十一月》的小诗册,其间得到了荣老师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同时,我自己也偶尔练笔,算是一个写诗行伍中的初学者。所以我在读诗的时候,除了试图理解诗歌的含义之外,还特别渴望厘清诗歌中的思维路径和技术手法。在读完《噢恰当》后,我没有发现荣老师用了多么玄妙的技术,也少有词汇、意象、形式的炫耀。揣测再三,觉得“经验复述”比较符合他诗歌写作层面上的特点。

如果仔细分析《噢恰当》的目录,我们会发现很多与“经验复述”相关的标题,比如《这件事情》、《这件事》、《弯腰》、《家事》、《回乡》、《小站》、《预备》、《早晨送女儿上学》等等。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写个体经验的题目,在诸如《梦》、《月亮》等无法直接洞察的诗中也都是走“经验复述”的路子。和我一起创办《十一月》的周紫薇曾说:“诗歌写到一定的程度,不再是技术层面的差异,而是经验层面的差异”,我觉得很对。诗歌就是一种经验写作,情感、思想、感觉、阅历都是经验的范畴,没有经验就没有诗。如荣老师所语:“没有‘经验’层面的激动,无文学。”在《噢恰当》中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意思,它就是《勺子——致世洪兄》:

研究维特根斯坦的老杜

也教外语系的学生作文

奥运会期间

他没有出题目热爱祖国

而是说这学期你给我写My Spoon

大失所望者

怒骂老杜名不副实

是啊,一把勺子有什么好说的

老杜说,没什么好说?

从语言的角度

你能否生动地描述它

却不用一个生词?

从经验的角度

你能否像一位同学如是写道:

“弯曲的弧度里

我看见一张金属脸

为了这一勺羹

妈的

如今我也和你一样弯曲”

这首诗把诗人的经验、老杜的经验、学生的经验融为一炉,饶有兴味。从“经验复述”的角度来看,诗人在复述经验,老杜和学生也在复述经验。在一个“复述经验”的场域当中,“经验”对于诗歌的重要性无需言表;同时,这首诗甚至可以看作荣老师的诗论,即经验第一性,经验复述技巧的第二性。

《噢恰当》中的“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但我在本文却有意回避了。平心而论,我对《圣经》和基督教都知之甚少,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我没有资格评论荣老师的诗。但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必然面临不同类型的读者,从这个层面上讲,我又是有权利的。无论是表层印象还是过度阐释,上述的所有解读都是我个人的臆测。“误读”在文学解读的过程中必然发生,而“诗无达诂”就成了我最顺手的挡箭牌。我注定不能理解《噢恰当》的深意,我兴许也不是荣老师心目中的理想读者,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地完整准确地理解诗歌呢?

荣老师在自序中坦言:他写诗,是为了更理解诗,是为了成为能够理解诗人的人,为了做一个称职的现代汉语诗歌读者。我觉得作为一个诗人,能跳出自己的头衔从旁观者的态度审视自己和其他诗人就是最伟大的超越,所以,荣老师的每首诗不论好坏,都是他为了达到“理解诗人”的终极目的所做出的努力。在这个出发点上,我要由衷地表示敬佩。可以说,这正是荣老师对诗人们的至真之“爱”。

《人民文学(海外版)》

我并不了解上帝,但是在读了荣老师融“温暖”、“真实”与“经验复述”为一炉的诗集《噢恰当》之后,我觉得上帝并没有死,并且我们要“尽心、尽性、尽力”地爱他,更要“爱人如己”。

“Love covers over all wrongs.”(《旧约·箴言》)

猜你喜欢

诗集首诗经验
《上课没人抢》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诗集精选
我想写首诗给你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诗集精选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