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多民族国情认识的深化及其意义

2016-03-21李元晖孙懿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情意义

李元晖 孙懿

【摘 要】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系统地深化了对多民族基本国情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贡献,在党的民族工作思想和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认识、全面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的丰富成果,不仅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而且对于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国情;意义

【作 者】李元晖,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孙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1 - 0008 - 007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召开的首次民族工作会议。会议着眼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认识,做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1 ]对统一思想、汇聚力量、促进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与改革开放后分别于1992年、1999年、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相比较,这次会议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以“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开篇的。这次会议对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贡献,成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贡献,使这次会议 “对解决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不仅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而且做出了精耕细作的政策指导,对我们义无反顾地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指明了方向,夯实了政治定力”[2 ]。因此,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的重要成果,不仅对于深入学习和把握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而且对于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国情认识的体现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深化对多民族国情的认识上取得的成果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历史等众多方面,概括起来看,就是提出了以下几方面重要思想:

1. 提出了“家底论”重要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研究民族问题,谋划民族工作,首先必须知“家底”。这个“家底”就是民族国情。如果“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理论上就容易产生“盲人摸象”,各执一端,自以为是,再多的“道理”都难免失之偏颇,实践中也容易厚此薄彼,不得要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国情,重点从两个方面作了深入阐述:

一是强调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与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不属于单一民族国家而属于多民族国家,除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外,还有55个总人口多达1.13亿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却远远超过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

二是强调民族地区的诸多特殊性和重要性。强调民族地区面积辽阔:155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的总和,西藏自治区尼玛县的面积超过广东省的面积,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贡珠村的边境线就长达60多公里。强调民族地区资源富集: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国的47%,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6%,石油基础储量占全国的20.5%,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36%,钾盐储量占全国的99%,稀土占96%,锂占84%,铬占69%,铝土矿、锰矿占60%,锌矿占54%,铅矿占52%,天然气占45%。云贵高原、川藏高原以及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区,是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强调民族地区位置特殊: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中的1.9万公里、136个边境县(旗)中的105个在民族地区,有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强调民族地区功能独特: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森林、草原、淡水、冰川、湿地等,构成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部民族地区的淡水水域面积占全国的24.5%,新疆的冰川面积占全国的42%,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水源区域,号称“亚洲水塔”。地处青藏高原复地、平均海拔4200米的三江源地区,系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每年向中下游地区供水600多亿立方米,滋养了6亿多人口,被誉为“中华水塔”。强调民族地区文化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同时兼备农耕、牧业和工业三大文明的地区。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足以说明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只有了解这个家底,才能真正了解我国国情,懂得民族工作有多么重要,做好民族工作有多么不容易。这是对多民族基本国情最精辟的阐述。

2. 提出了“特色论”重要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这是第一次由中央专门会议从民族角度概括国家特色。这一特色的现实表现突出地体现在各民族政治上共同团结奋斗、经济上共同繁荣发展、文化上互相借鉴交融。这一特色的历史表现突出地体现在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景秀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特色的基本载体就是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你有我、因我有你的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是当代中国竖比历史的最大特色、横比世界的最大特点。从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庄严宣告,到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代表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到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传统体育运动会,从书写在人民币上的多种民族文字,到用多种民族语言播出节目的中央民族广播电台等等,无不是中国多民族特色的展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多民族特色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时不显、无处不在。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如果看不到当代中国多民族这一特色,就谈不上真正了解当代中国。

3. 提出了“优势论”重要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提出“优势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民族问题普遍成为热点问题的当今世界,把多民族作为一种有利因素、发展优势看待,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这一优势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各民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开发了具有不同地理特征的区域,增强了中华民族内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升了中华民族抗拒自然灾害等的能力。从经济文化类型上看,中国各民族大体可以分为农耕民族和牧业民族两大部分。自古以来,牧业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就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北方游牧民族每一次大规模的南迁,对中原地区的生态客观上都起到了全面修复作用。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江南3000孤儿进草原的故事,就是牧业民族对农耕民族帮助的重要体现。

二是各民族发挥各自智慧,共同推动了中国以“大一统”为基本特征的历史发展。自秦王朝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后,追求“大一统”、维护“大一统”就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3 ]2535;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越是强大的王朝,其所吸纳的民族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大一统”中国的组成部分。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4 ]24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统一,正是由蒙古族主导建立的元朝和由满族主导建立的清朝实现的。元朝统治疆域之大,居中国历代王朝之首。

三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元共生、互补互利、交融一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鲜明特点。回族文化是汉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西合璧”的结晶。云南丽江“纳西古乐”之所以人人喜欢,就在于它创造性地融入了汉、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汉文化也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收了丰富养分。今天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通话,即为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系满族人学讲北京汉人的明朝官话(吴语)时形成的一种全新汉语。[5 ]47学界普遍认为,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面呈现空前繁荣之势,既得益于唐朝本身的开放,也得益于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的深度互动交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推动鲜卑族全面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也为汉文化注入了一股浩荡之气、旷野之力,而这种力量恰恰是中原农耕文化所无法自生的。从此,注入了“新鲜血液”的中原汉文化,如同骑上草原骏马一般,鞭鸣蹄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6 ]243这就是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华文明在世界几大文明中能够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重要原因。

4. 提出了“成员论”重要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个阐述,用十分贴切的比喻,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本质特征阐述得十分深刻:第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离开了各民族,中华民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淡化中华民族概念,甚至否定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就割断了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既不符合历史事实,更不符合各民族根本利益。第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科学内涵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贯穿着“多”,离不开多;“多”贯穿着“一”,离不开“一”。“一”是主线和纽带,“多”是要素和动力;“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4 ]30第四,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对待“多”和“一”的关系,针对狭隘民族主义倾向,要加强“一”的宣传,针对大汉族主义倾向,要加强“多”的宣传。[4 ]31也就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共享中华民族身份,都姓中华民族,同时各有各的名字,这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2 ]

5. 提出了“大事论”重要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以上三个方面,从任何一个方面看,做好民族工作的意义就已经够大了;三个方面合起来看,民族工作的意义就更大了。既然民族工作的意义如此之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牢记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不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以前也讲过,但从基本国情的角度讲,这是第一次。

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国情认识的重要意义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国情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 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族工作大政方针

什么是民族工作大政方针?那就是宪法确立的民族工作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我国的宪法明确界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宪法界定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明确指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宪法规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明确要求“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宪法确立了民族工作根本任务,明确指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宪法第4条还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134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宪法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重大规定,完全是基于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和现实国情深刻把握的结果。也正因为宪法作出了这样的正确规定,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有了最根本的保障。联系宪法学习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联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宪法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精神,我们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把少数民族当“外人”、任何把自己的民族置外于中华民族的言行都是错误的;我们也就能够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和清醒的认识。

猜你喜欢

国情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家国情?家国梦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诗里有你
韩国朝野齐喊国情院长下课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