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激励才是校园量化的唯一初衷

2016-03-21贾宪章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3期
关键词:暖意名次温情

贾宪章

时下的中小学校园里处处可见“量化的身影”,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媒体悄然涌入,无处不在的监控镜头,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准确无误的电子设备,更让其“触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毋庸置疑,有效激励才是校园量化的唯一初衷。可在量化平台日趋完善的同时,却因为过度沉迷于“冰冷的数字”,而让其激励价值悄然迷失——

要么身陷“数字之坑”而难以和师生有效沟通,你的“分数低”必然要取消评优机会,他的“次数少”一定要降低名次,数字面前不用解释;

要么局限于“数字之轨”而在具体管理中过于机械,不是当面依规扣分,就是事后按制罚款,制度面前不用商量;

要么难以走出“数字之沟”而只讲量化,不是因为量化数字强行降低待遇,就是因为量化数字取消提拔资格……

如此“量化”的结果只会让师生们感受冷落和伤害。只有尽快清晰并还原其有效激励的校园价值,校园量化才会展现出自己应有的管理魅力。

让师生可以处处感受到“激励式关注”才是量化过程应该绽放的美丽姿态。一是“多向关注”成自然,让激励精准传递。管理者不应仅仅把量化工作的焦点全都聚在冷冰冰的数字上,只晓得板着面孔盯着“你的分数高”、“他的名次低”,而应在第一时间里多去了解这些“数字”背后“更有价值的故事”,多去做一做“更暖心的工作”:消极者在情感上出现了什么样的难题、在团队中出现了什么的融入障碍、在师生交流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尴尬等,多说一些嘘寒问暖的话语、多给一些雪中送炭的帮助,让激励的暖意可以及时传递;进取者在具体工作中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障碍、在生活中遇到过多少麻烦、交流中经历过多少讽刺挖苦等,多倾注激励的情感,多付出实际的支持,在量化过程中唱好“我很丑却很温柔”,让量化过程可以时时充满激励的“温暖”。二是“抵近关注”成习惯,让激励充满暖意。管理者不应习惯于用“分数”、“名次”、“等级”等冷冰冰的字眼去描述师生及其所在的团队,而应多深入到师生中间去,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去熟悉他们工作和学习上的疑惑、障碍、困难以及他们内心的渴望,并能做到具体数字具体分析、具体数字具体对待,才会让这一行行、一列列被赋予管理职能的“数字”充满激励的暖意而不再仅仅是冷漠。

让师生可以时时受益于“激励式引领”才是量化实践应该挥洒的温馨色彩。一是丰富“前置动作”,让激励更接地气。校园量化不应该仅仅是一些让人倍感冷酷的形式,不是考评分数,就是奖惩等次;不是末位淘汰,就是张榜公布;不是学生评师,就是家长评教……而应该多选取一些前置的引领方式,对待教师多一些像“师徒结对,互助互进”、“外派学习”、“同课异构”等帮扶、研讨活动,对待学生应多一些“家校早跟进”、“师生同研讨”等办法将一些管理难题解决在未然,既方便管理,更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又可以让多数人乐于接受,特别在一些管理细节上更要多一些尊重的提醒、温馨的问候等。这样,量化工作就会平添许多温馨色彩,冷冷的形象也就不复存在。二是创新“差异动作”,让激励更显个性。量化的结果不仅可以成为处罚师生的“晴雨表”,更应成为师生获取帮助、得到关注、减轻负担和压力的“警报器”。属于“偷懒耍滑”的,要适量地加担子,要么让其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惩罚的名义”引领其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发展,这样的量化才更富有温情;属于“主观上无力”的,管理者更要多给予鼓励的话语,多给予支持的举动,而不是只有不顾情面的惩罚;而对于负担重、压力大的,应以帮代罚、轻罚重助,让其尽快地体验到工作和学习的快乐,为量化管理多融入一些温情,这才会避免本末倒置尴尬局面的出现。

有效激励才是校园量化的唯一初衷。量化管理只有不忘初衷,清晰并还原自身的激励身份,管理实践才会因为充满激励而春风拂面,才会让原本看着冰冷的“数字”逐渐注入温情,才会让校园管理充满无尽的动力与活力。校园量化才会在师生们的成长快乐绽放如花、芬芳如花。

猜你喜欢

暖意名次温情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中国力量为何成 法兰克福车展中的一丝暖意?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划船比赛
暖意除夕
中国红 暖意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