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谈力学实验的设计与创新

2016-03-20上海虞利刚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斜面挡板因数

上海 虞利刚

由“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谈力学实验的设计与创新

上海 虞利刚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的实验,奔赴自然。——康德

经过一轮、二轮的积累,实验的复习也要提升档次,既要注重综合,还要提倡创新。本文以命题率较高的测定动摩擦因数为题,谈谈后期力学实验的综合设计与创新。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条件是使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解决。接触面可以是平面、斜面;物体的相对滑动可以是教材中常规的小车(滑块)+钩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也可以是使滑块先加速再减速运动,还可以与抛体等其他运动组合。涉及的器材可以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频闪照片,甚至是传感器等。不管哪种,利用F=ma(牛顿第二定律)和相对滑动是测量问题的核心。

一、抓住核心内容,创设多元变化

【例1】(2015·长沙4月模拟)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解析】(1)当A达到稳定状态时,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与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大小相等,B对木块A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mg,由Ff=μFN得,从C上读取F1,则可求得μ,即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点评】(1)本题中甲同学巧妙利用转换对象的方法测定了动摩擦因数。乙同学也可以将装置中的平面改为斜面测定动摩擦因数。试问,乙同学用图1乙装置能进一步验证动能定理吗?如何能,还需要哪些器材?还需要增加哪些实验的步骤?

二、抓住核心内容,创设关联情景

【例2】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3)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有时间差

(2)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沿斜面方向:mgsinθ-Ff=ma

垂直斜面方向:FN-mgcosθ=0

又有:Ff=μFN

由以上三式解得a=gsinθ-μgcosθ,

(3)由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知选c、d。

【总结】斜面是力学主要的器件,用此测量阻力或动摩擦因数也非常常见。如物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下滑有mgsinθ-μmgcosθ=0,解得μ=tanθ;若物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加速下滑有a=gsinθ-μgcosθ;若物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减速上冲有a=gsinθ+μgcosθ。加速度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利用逐差法求解,倾角可以用刻度尺量出斜面长度和底边长度求解。本题的创新之处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物块联动解决时间问题。针对最后一问中的误差,读者要分清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引申】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图甲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上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________(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________,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________,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________(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2)斜面高度h;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

由上面的关系可以解出θ=arcsin0.6,μ=0.3。

【答案】(1)6 不明显,可忽略 (2)斜面高度h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 (3)滑动摩擦力 arcsin0.6 0.3

【总结】(1)在数据分析方面可以表现为数据处理和图象分析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求“纸带类”速度(替代法) 求加速度(逐差法和图象法)vN=xn+xn+12TvN=dn+1-dn-12T根据a=ΔvΔt求斜率

即时演练

1.(2015·江苏南通调研)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

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3)滑块停止滑动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

(4)不可行,滑块在空中飞行时间很短,难以把握计时起点和终点,秒表测时间误差较大

滑块第二次滑动过程中,弹力做功W和摩擦力做功,CB距离为x+d,根据动能定理有,联立解得。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

猜你喜欢

斜面挡板因数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因数是11的巧算
燃烧器二次风挡板开度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折叠加热挡板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