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本色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卷II)作文试题评析及作文教学建议

2016-03-20吴丹霞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理性

吴丹霞

追求本色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卷II)作文试题评析及作文教学建议

吴丹霞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卷II)作文试题大多是一些感悟生活的题目,这存在其鲜明特点,但也相对缺少“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的意向和“科学理性精神”。高考作文不应受制于外在的要求,而更应追求本色。当前的作文教学需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的训练;同时,应基于现实也高于现实,面向时代也回望传统。由是,作文教学才能在减低思维束缚、发展思维个性、引导思维创新方面实现高考作文命题对作文本色的追求。

高考作文;试题分析;教学建议

作文题的设计和试卷的其他命题一样,要充分考虑难度系数、信度和效度等要求:作文题难易得适中,测试结果 (分数)得相对可靠和稳定,还得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1]和阅读题、知识题等其他题型比起来,作文题设计更麻烦,既要创新又要稳妥,要防止雷同、套题,还要考虑到阅卷评分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区分度等。

高考作文试题评价标准共有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和难易度六项指标。

可写性:考生对试题内容熟悉,不陌生、不深奥,有话可说。

选择性: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导向性: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探究性: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随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防套性: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

据说2016年高考大多数省市都将使用全国卷。下面以近三年 (即2013年至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新课标卷II)作文试题为例进行评析。

2013年全国卷 (新课标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 “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该作文题以 “同学关系”为话题,具有较强的可写性。学生的生活现实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身边的事情,既可以是学生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学生的所思所想。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这种 “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在一定程度上,作文的命题是否存在距离现实生活太远的问题,主要是看学生认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中学生囿于一定的生活范围,因此一般而言,大事情不宜成为高考作文的主题,大多数高中生对那些时事与热点不会有什么深刻的认识。高考作文题目应当以学生感兴趣的小事情为主,这里的“小”,其侧重点不是细微、微不足道,而是学生有能力关注、有能力思考、能有比较深刻见解的事情。所谓大与小、所谓现实与否,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针对什么群体的人。一般来说,面对较 “实”的题目考生更易入题,但试题因缺乏纵深而容易造成区分度低下;面对较 “虚”的题目,试题容易保证必要的区分度,但也容易导致考生难以入题,甚至跑题。因此,高考作文的题目,虚与实都应有一定的限度。创造力只是教育要培养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创造力是一种难以考核的能力,在高考这种统一考试中,对创造力考核的比重过大,将会严重降低高考的科学性。作文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考察学生的书面语言应用水平,立意、思想、社会现实、生活阅历、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甚至什么其他所谓的能力都不应凌驾于文字表达能力之上,即阐述观点、表达感情、叙述事件能力之上,更不用说表达能力的欠缺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缺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更为切合实际。[2]

2014年全国卷 (新课标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该题从生活现象入手,既能从感性上给学生以感动或触动,又能从理性上给学生以思维启迪。考生可从观赏者的角度去思考培养人才要尊重天性,或从野生动物的角度去思考要自强不息苦练生存本领,也可从执法者角度思考要严惩违反规律 (特别是自然规律)的现象等等。一般而言,作文题应当多替十八九岁的孩子着想,看是否贴近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是否能激发思维与想象力,而不是居高临下设置一些教化味很重的问题等着考生去正面作答。高考作文题往知性靠拢是必需的,有些知性思维要求也是必要的,但作文不等于哲学,还是要照顾考生普遍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值得商榷的是,“明确文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议论文。培养理性思辨能力和智性分析能力,并不一定要通过写议论文来考查。[3]写记叙类文章,比如散文、小说、戏剧甚至是诗歌,也能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智性分析能力。一篇文学作品,尽管它可能是抒情性的、审美性的,也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理性智慧之光。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思辨的成分,卡夫卡的小说里有智性的活动,梭罗的 《瓦尔登湖》里有理性的火花。至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它尽管是文学的、审美的,但同时也是最接近哲学的,它可能比很多议论性文章更具有理性思辨和智性分析的价值。面对多样的文体,高考作文命题该如何实现它准确的选择性与合乎情理的探究性?

2015年全国卷 (新课标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迷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 “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 “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长期以来,从写作对象看,高考作文题主要关注社稷。从写作思维的角度来看,学生 “关注个体”的思维空间可能要远远大于“关注社稷”的思维空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关乎个体的问题与关乎社稷的问题相比,其答案往往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可能性,因而对学生写作思维训练和开拓可能更有帮助。对 “社稷”与 “个体”二者之间的矛盾,该题试图调和。三名候选人中,任一个都可以是 “更具风采”,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从价值判断看,高考作文题比较实,都有相对比较明确的价值判断约束,有相对比较明确的立意范围限定。因此,以理解和把握作文题的价值判断和立意范围为最主要内容的 “审题训练”,就成为高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4]而从材料限定看,作文题比较虚。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写作材料的限定越 “实”,套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写作材料的限定越 “虚”,套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不脱离话题所规定的立意范围,作文写什么内容都可以。也就是说,作文在写作材料上基本没什么限定,以这样的题目作文,套作是轻而易举的。如何在保证人人有内容可写与减少甚至杜绝套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题目越 “虚” 越 “社稷”, 越易于 “高谈阔论”;题目越实越偏向个体性,越需要实证。这个作文题目在朝着后面这个方向努力。

以上题目总而言之,大多是一些感悟生活的题目,而缺少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的意向和 “科学理性精神”。高考作文不应当再受制于外在的要求而应追求本色。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又将如何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产生正面的 “指挥棒”作用呢?

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乃至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互联网时代,“自媒体”风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许多偏激、片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大行其道。学生语文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思维能力低下。片面、偏激、虚无、不着调,往往是因为思维混乱。其实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育,还是目前的应试教育,都不注重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有必要重新强调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所以高考作文命题往理性靠拢,既是人才选拔的需要,也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不要总是让学生在文章里发表一些空泛的人云亦云的议论,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头脑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判断,要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养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应当强调的是记叙和抒情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连一件事都说不清楚,或者说出来干瘪无味,就不会有逻辑严密、令人信服的议论。所以又不应过分地强调理性思辨、强调论述文的写作而忽略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训练,这将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的畸形发展。

此外,高中作文教学应基于现实也高于现实,面向时代也回望传统。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站在文化的高度,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作文命题至今,很少使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材料,而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中又在高喊人文性。所以作文教学有必要回归 “本义”——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通过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反观自己的内心和社会。[5]在大力倡导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教师要继承民族文化中思辨的传统,培养学生的 “科学理性精神”。这在阅读风气不浓、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书的今天,这种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甚至有同学到高中毕业也没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教师应坚守学科阵地,保证学生投入有效的适量学习时间,采取合适的训练策略和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由此,作文教学才能在减低思维束缚、发展思维个性、引导思维创新方面实现高考作文命题对作文本色的追求。

注释:

[1]胡中锋、李方编著:《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9页。

[2]何明:《写作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页。

[3]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7页。

[4]李白坚:《我们怎样教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8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编辑:随喜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理性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