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03-20宋婧泽湘乡市第一中学湖南湘乡411400
宋婧泽(湘乡市第一中学,湖南湘乡411400)
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宋婧泽(湘乡市第一中学,湖南湘乡4114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学生消费观念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一部分中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消费观念,对此本文通过一定的调查分析介绍了目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及影响其消费观念的因素,以期帮助中学生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
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1 中学生消费心理介绍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中存在很多正确的消费观念,这部分学生在消费心理上普遍呈现出对于知识、文化以及科学的热爱,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往往会从正确的角度进行,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部分不良的消费信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1.1盲目追星心理
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盲目的追求崇拜明星偶像,产生了一定的狂热心理,在进行消费时不理智消费,只要和明星偶像相关的商品在进行消费时不考虑自身以及家庭的经济因素,盲目的追星消费。
1.2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消费心理,因为一部分中学生过分的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片面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在学习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要使用最好的,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他人使用的物品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希望超过对方,这样的心理就是攀比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消费是极不理智的。
1.3个性心理
中学生处于一个易于叛逆的阶段,在个性上、外表上都希望和别人显示出与众不同。因此会对一些夸张、特别的东西产生浓厚的猎奇心理,希望借此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
2 中学生消费行为
如果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不良的消费心理的动机上,那么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健康的。具体来说有下列几种:
2.1模仿行为
这种消费行为与其追星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2005年超女李宇春在受到追捧之后,许多女中学生都将发型改为李宇春式的短发。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崇拜而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改变,最终会从简单的追星演变为盲目的追从。
2.2奢侈行为
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他们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们往往做出相对奢侈的消费行为。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大部分的中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出了对名牌的肯定和追求,他们对品牌的注重反映出了超前消费的存在。
2.3时尚消费行为
中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对个性塑造极为注重,他们渴望引起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他们追逐时尚,更有甚者违反学校的规定,上网、玩电子游戏、出入营业性舞厅,做出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娱乐消费。
3 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3.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人的欲望在无限的被膨胀,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呢?
3.2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大家子人守着一个宝贝,十分疼爱。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们那时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不让孩子在钱上受苦,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尽量满足。”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不给就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助长乱消费的习气,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重则就会犯下上面事例二中所提到的大错。
3.3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强
注重仪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穿的、用的、吃的、喝的都要卖好的。原因就是名牌更漂亮,更显得有档次,可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
4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一心一意学习,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一心不能二用,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势必导致高中生追求物质,丧失志向,进而毁掉自己美好的未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应当从以下角度入手,引导中心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4.1中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不应为了追时髦、赶潮流而超前消费。中学生应在修身、学习、健体上下工夫,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常的消费心理,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作为中学生本身也应该有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不攀比,不追求名牌,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习惯,从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即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应选择物美价廉的,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如别人的好时,不必理会别人的想法,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更加应该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来的不易。应该学会节俭,用的合理。
4.2中学生家长引导合理的理财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合理需求提供消费,同时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观念和习惯。同时,家长不能过度溺爱,不要相互攀比,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消费观的影响尤其重要。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也可以适当的减少他们的零花钱,切实控制学生的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位家长,他的做法很好,可以借鉴。这位家长做了一份家务活清单表,并且根据工作的量和难易程度在每一种家务活后面都写上相应的价格。比方说:刷碗10块、扫地5块、拖地20块。收拾房间30块。孩子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根据孩子做的工作来给付相应的酬劳。如果孩子表现好的话,每个周末带他出去玩作为对他的奖励。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应该对他好,给他钱。要让他知道只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家长要先行动起来。
4.3学校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学生健康的消费,合理的消费。现在主要靠政治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消费知识的内容,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正确合理消费的知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校和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座、报告会、班会、学校社团的宣传等等形式。在开班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自己不合理消费的例子,进行讨论,然后将一些正面的例子,比如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旧的能用的就不卖新的等等来正确引导。一方面,学生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合理消费的好处,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冲动的、盲目地消费行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想明白,他才会心甘情愿的改变。
4.4社会和媒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让中学生合理消费,积极倡导朴素的外表消费风气。媒体则要注意对舆论的正确引导,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多树立勤俭节约的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
4.5政府各部门宣传勤俭的文化传统
政府应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等手段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为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一方面能够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1]杨大兴.中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教育,2001(15):46.
[2]邵 飞.中学生消费观问题及原因探析[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2(9):146~147.
[3]金木西.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的探究与引导[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9):172.
[4]喻雪莉.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3(12):178.
[5]潘思齐,佳 妮,张 盼.关于中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6):76~77.
G631
A
2095-2066(2016)26-0229-02
201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