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其他方式造林的比较研究

2016-10-18杨翠云陈建国

低碳世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楠竹澧县成材

杨翠云,关 键,谭 平,陈建国

(1.澧县林业局,湖南澧县415500;2.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1;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1)

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其他方式造林的比较研究

杨翠云1,关键2,谭平1,陈建国3

(1.澧县林业局,湖南澧县415500;2.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1;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1)

楠竹营林技术包含育苗、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抚育、采伐五个环节。我们以澧县近年来楠竹造林为案例、参考省内怀化通道县十年来的楠竹营林经验,以造林环节为重点,对比分析了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大母竹、实生分蘖苗、移兜造林在造林成本、成活率、成林成材速度、效益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比较得出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其他三种不同方式在造林成本、成活率、成林成材速度及效益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为楠竹小母竹造林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楠竹;小母竹造林;成活率;成林成材速度;对比研究

1 试验方案

楠竹造林方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的无性繁殖阶段,即抬移大母竹造林和移兜造林,该种方式种源有限、采挖及运输不便、成本高、成林成材慢,不便于规模化造林。第二阶段为有性繁殖阶段,即通过楠竹种子繁育出楠竹实生苗,实生苗生命力强、分蘖快,用实生分蘖苗(丛生)造林。虽然实生分蘖苗造林成活率高,也便于运输,但植株小,培管难度大,成材相对慢,不是最理想的造林方式。第三阶段为楠竹小母竹造林,即在有性繁殖的基础上,将实生分蘖苗合理密植,经过2~3年精细化培管,使其萌发出大量小竹苗(散生),我们称这种小竹苗为小母竹。小母竹苗植株粗壮、鞭根发达,具备了实生分蘖苗的所有优点,克服了大母竹移栽采挖、运输不便的弱点,成活率高、成林成材快。小母竹造林为大面积实施楠竹造林创造了条件。但人们对小母竹造林能否实现快速成林、成材及相对其他造林方式是否具有优越性还心存疑虑。为此,我们进行了楠竹小母竹造林和大母竹造林、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的对比试验研究。

1.1试验布置

为全面进行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大母竹造林、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方式的对比分析,我们设置了四个试验样地,即楠竹小母竹造林试验地、大母竹造林试验样地、实生分蘖苗造林试验样地和移兜造林样地。四个试验地的安排布置情况如表1。

表1 试验地设置情况

1.2试验地概况

1号试验地:位于澧县火连坡镇金山村,小地名泡桐垭,土壤为低丘岗红黄壤,平均海拔150m,凹坡形,平均坡度15°,面积6667m2,造林年度2009年,造林密度80株/667m2。

2号试验地:和1号试验地位于同一个小班内,以机耕道为界,土壤类型、海拔、坡度及造林年度与1号实验地完全相同,面积6667m2,造林密度30株/667m2。

3号试验地:位于宁乡县道林乡荷花村大坪组,土壤为低丘岗红黄壤,平均海拔120m,缓坡地,平均坡度10°,面积6667m2,造林年度2007年,造林密度80丛/667m2。

4试验地:位于距1、2号试验地不远的火连坡镇楠木村,小地名油榨湾。土壤为板页岩砂壤土,平均海拔180m,平均坡度25°,面积6667m2,造林年度2008年,造林密度40株/ 667m2。

1.3试验设计

1.3.1小母竹造林试验设计

1号试验地于2009年秋季采用机械化全垦整地,垦覆深度为40cm,从怀化通道县林业局小母竹园引进小母竹造林。

小母竹标准:地径1~2cm,高度1m左右,保留3~5盘枝,侧枝缩短1/2,保留来鞭20cm、去鞭30cm,每株带宿土3kg左右。选择雨后晴1~2d再取苗,取苗后24h内栽植完毕,造林3d内没有有效降雨,则需浇足定根水。

抚育措施:造林3年内套种黄豆、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以耕代抚。作物与竹株须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喧宾夺主。2月底3月初结合耕作施用笋前肥,7~8月结合垦覆施用孕笋肥。

1.3.2大母竹造林试验设计

2号试验地造林前与1号试验地2009年同期进行全垦整地、垦覆深度相同,从澧县天供山林场楠竹成林内挖取大母竹造林。

大母竹标准:胸径3~6cm,1~2年生,林缘竹,保留3~5盘枝,保留来鞭30cm、去鞭40cm,每株带宿土10kg左右,轻抬轻放,防止螺丝钉(竹杆与地下鞭根的连接部位)松动。选择雨后晴1~2d取苗,取苗后24h内栽植完毕,造林3d内没有有效降雨,则需浇足定根水。

抚育措施:每年5月和9月进行两次刀抚除杂灌草,3月初结合垦覆施用笋前肥,7~8月结合垦覆施用孕笋肥。

1.3.3实生分蘖苗造林试验设计

3号试验地于2007年10月全垦整地,垦覆深度为35cm,从广西桂林引进实生分蘖苗造林。

实生分蘖苗标准:每2~3株为一丛,根部打好泥浆,剪掉顶端枝叶,保留植株高度30cm左右,取苗后尽快栽植,造林后3d内无有效降雨则需浇足定根水。

抚育措施:造林后前两年内林间套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实施精细化培管,确保常年无杂草,干旱时及时灌溉,3月初结合耕作施用笋前肥,7~8月结合垦覆施用孕笋肥。

1.3.4移兜造林试验设计

4号试验地于2008年10月采用挖掘机大穴整地,从石门三圣乡楠竹成林中挖取竹兜,同年12月完成造林。

移兜标准:1~2年生,地径3~6cm,竹杆根部保留1尺高的桩,保留来鞭30cm、去鞭40cm,每兜带宿土10kg以上。栽植穴规格100×100×150(cm)。

抚育措施:造林后每年5月和9月进行刀抚除杂灌草,每年3月初结合垦覆施用笋前肥,7~8月结合垦覆施用鞭前肥。

1.4调查取样方法

(1)全林实测:实测株数、地径、走鞭方向等。

(2)保留方法: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砍密留稀。

(3)施肥方法:挖穴时施用猪粪作底肥,造林后结合垦覆、开竹节沟施用猪粪、鸡粪等农家肥。

(4)观测时间:每年5月进行全面观测,测定数据包括:出笋数、走鞭方向、新竹地径、胸径及高度。

1.5数据整理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方差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楠竹不同造林方式成本比较

根据试验设计,小母竹造林与大母竹造林、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的成本核算:按照省内2007~2009年度苗木价格、运输费用和澧县劳务用工价格计算,造林成本如表2。

表2 造林成本表(含前三年抚育) 单位:元

楠竹小母竹造林成本为2340元/667m2,比大母竹造林成本3130元/667m2要低790元,比实生分蘖苗造林成本2630元/667m2要低190元,比移兜造林成本2630元/667m2要低290元,从表2中可以看出节约出来的成本几乎全部为苗木费(包括运费)。本地有小母竹园后,小母竹造林成本还可下降30%以上。

2.2楠竹不同造林方式成活率比较

表3 楠竹不同造林方式成活率比较 单位:株/丛

注:如当地有小母竹园,小母竹造林成活率还可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2.3楠竹不同造林方式走鞭发笋速度比较

按试验地设计的培管措施进行楠竹小母竹、大母竹、实生苗和移鞭造林,前三年的出笋情况如表4。

表4 平均每667m2的出笋情况 单位:个

2.4楠竹不同造林方式前三年新竹地径比较

表5 楠竹不同造林方式前三年新竹地径比较 单位:cm

2.5楠竹不同造林方式成林成材年度比较(见表6)

2.6楠竹不同造林方式效益分析比较

2.6.1经济效益分析比较

楠竹成林成材后,每年可采伐竹材、采挖竹笋,按我们试验采取的一般经营措施,丰产后每667m2楠竹林,可采伐竹材1000kg/年,可采挖竹笋500kg/年,按目前市场行情,竹材800元/t,鲜笋2元/kg,每667m2丰产楠竹林的竹材、竹笋收益即第一产业年产值可达1800元以上。在浙江安吉,竹子加工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即第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亩产值可达1万元。怀化通道县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造林成林成材早2a以上,可多产生经济效益3600元,加之小母竹比大母竹造林成本少790元/667m2。所以,楠竹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造林平均经济效益高出4390元/667m2。小母竹造林比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成林成材时间早3a,可多产生经济效益5400元;移兜造林成活率不高,须采取补植补造措施,因此,小母竹造林比移兜造林的平均经济效益要高出6000元/667m2。

表6 

2.6.2生态效益分析比较

楠竹生态效益很好,竹鞭在地下盘根错节,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其固土能力为马尾松的1.5倍,吸收降水能力为杉木的1.3倍,涵养水量比杉木多30~45%。小母竹造林成林成材早,其固土保水功能较大母竹造林、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发挥要早。楠竹枝叶茂密,叶面指数高,能有效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每667m2丰产竹林年固碳量为0.34t,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按目前国际市场的碳交易价格,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为10欧元/t,照这样算来,每667m2丰产竹林的年碳汇创收潜在利益将在3.4欧元,折合人民币34元左右。从成林成材的时间上来分析,小母竹造林较大母竹造林早2a成林成材,多产生效益68元,较实生分蘖苗造林和移兜造林早3a成林成材,多产生效益102元。

竹林的碳汇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浙江安吉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竹林碳汇观测系统,并成功实现 “空气可以卖钱”。2012年2月,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州诞生了世界上首个有关竹子造林的碳汇方法学即“熊猫标准竹林碳汇方法学”,为今后竹林产业进入碳汇市场提供了量化的标准和方向。

在培管过程中,楠竹林需要大量农家肥,猪粪、鸡粪可通过简单处理后施用到楠竹基地,实现禽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解决因禽畜养殖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 小结与建议切换到完整写信模式

(1)楠竹小母竹造林与大母竹、实生分蘖苗和移兜造林相比较,小母竹造林所需造林成本低,运输方便,成活率高,成林成材速度快。并且,小母竹造林以苗繁苗快,便于迅速扩大种植规模。

(2)在竹林生态效益发挥方面,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实生分蘖苗和移兜造林成林成材早2a以上,同样,其固土保水及碳汇等功能要早发挥2a以上。

(3)以楠竹造林十年为计算周期,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实生分蘖苗和移兜造林的经济效益都要高。经测算,楠竹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实生分蘖苗和移兜造林每667m2的平均经济效益分别要高出4390元、5400元、6000元不等。

建议:大力推广楠竹小母竹造林,把小母竹造林作为快速培育楠竹资源的主要途径,这样既培育了森林资源,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还为禽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开辟了重要渠道。澧县从09年至2012年已通过小母竹造林方式完成楠竹造林667hm2,如果与大母竹造林、实生苗造林和移鞭造林相比,全县可增加经济效益值5000万元以上。667hm2成林成材后,第一产业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第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进入碳汇交易市场,667hm2楠竹林50年间可实现生态效益值1700万元以上。所以在适宜楠竹生长的山丘区,利用楠竹小母竹造林,值得大力推广和发展。

[1]竹林培育[M].南京林学院.

[2]全 新,等.实生楠竹林培育技术研究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2006(4).

[3]丁建国,等.楠竹生产实用技术[M].1994.

[4]萧江华.重视发挥竹林的生态功能效益[M].林业经济,2001(1).

[5]数理统计[M].北京林学院,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6]吕玉龙,安 吉.积极推进竹林碳汇发展.浙江林业,2012(1).

[7]《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S795

A

2095-2066(2016)26-0285-03

2016-5-20

杨翠云(1970-),男,助理工程师,中专,主要从事营造林、林业种苗工作。

关 键(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楠竹澧县成材
楠竹全冠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材料作文“成材与成功”写作导引及佳作评点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楠竹丰产措施探讨
到底要不要成材?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阳光薄荷糖
提高材用楠竹林生产力的技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