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2016-03-20黄佳彤
黄佳彤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黄佳彤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的关键目的即是论证“社会主义同样存在市场”这一重要结论,同时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进行积极探究,而将社会主义与市场进行完美结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既存在着相通的部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平等公正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中,社会主义与市场常常被视作相互对立的存在。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关键目的即是对“社会主义同样存在市场”这一重要结论进行论证,同时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进行积极探究。将社会主义与市场进行完美结合,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目标。实际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有着相通的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加深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理论的科学内涵,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吸收其他理论有益成分、实现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内涵
(一)市场社会主义
西方众多学者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英国学者艾斯特林、培尔森、米勒,美国学者佩特曼等众多市场社会主义者都曾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内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定义。从整体上来看,市场社会主义可被概括为探索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方式的产物,人们认为市场经济仅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分配形式而独立存在,它不决定也不从属于社会制度,市场与社会主义可以同时存在。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可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70年代。这一阶段为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是研究公有制通过市场的作用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的方法,此时公有制作为核心部分,市场被作为补偿而出现。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在这一阶段市场社会主义探讨的主要内容则是在保证资本主义现有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和实现社会主义倡导的公正、民主等特质,其理论本质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所采取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式,它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被提出,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发布之后正式确立。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经济类型的界定:公有制的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而存在,而非公有制经济被称为市场经济,即社会市场主义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对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将市场划为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违背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二、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共通部分
(一)二者对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法的认可
将市场作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方法与工具,是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致选择。对于市场社会主义而言,这种理论来自对社会资源分配问题的探讨,而该理论的重大成果即是充分证明了市场是仅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法而存在的,并非与社会制度不可分割。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理论中,也将市场作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工具,在整体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两种理论对于将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手段的一致认可,充分彰显了二者对于市场配置效率的深刻认识与肯定。健康、稳定运行的市场环境,更有益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健发展和进步。具体地说,市场功能的实现主要是由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以及民主三个重要机制来保证的。
同时,市场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市场本身附带的着盲目性、自发性等特征,因此我们不能对市场的调节功能过分推崇和依赖。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准确地认识到了这些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在市场社会主义中提到了规避市场调节风险的一些做法,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强调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
(二)二者对社会平等公正的追求
公正与平等是市场社会主义所秉承的价值取向。因此,建立一种涵盖公平与公正取向的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要求完成的重要任务。在早期的理论中,该理论的支持倡导者主张消除市场中的资本收入,即社会中的非劳动收入,通过公有制的制度和手段,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正义。而在后一阶段的理论中提出,公有制已不再是国家的主体制度,而公平的原则依然是市场社会主义者的追求目标,也是其实现社会主义的要素。此时,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已经不是公正的必要保障,人们将积极建立其他的制度和机构来保证平等公正的实现,如罗默提出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联合股份公司”等诸多模式和机构。然而无论对于何种具体模式,都必须以追求平等公正为目标。
平等与公正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中,充分强调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而共同富裕的价值核心,即是对平等与公正的体现与追求。
三、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差异
(一)理论渊源的不同
实际上,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巧妙融合,而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理论渊源上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相关理论,比如边际效用价值论等,它们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条件对市场的改良要求而出现的,并没有充分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而其中谈到的社会主义,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衍生,而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新设计,仅是通过加入了公正平等等要求来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并没有强调公有制的重大意义。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系列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即邓小平理论思想的指导。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我们所强调的市场经济并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突出特征。首先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这是我国以市场为手段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前提,也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同时,我们还将社会主义理论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沿袭下来,更加具体地适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现状。综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渊源上明显地与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创新成果。
(二)最终发展目标的巨大差异
在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另一项差异是最终发展目标,这项差异的根源是二者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巨大差别。在前者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平等的象征出现,罗默、米勒等一些学者甚至直接将社会中的平等描述为社会主义的特性,他们将理论目标设定为借助社会主义中的平等特性,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以便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和福利,使人们在公共领域获得最大的利益。正如罗默所提到的:“任何复杂的社会都必须利用市场,以便生产和分配人们为自我实现和福利所需的物品。”[1]市场社会主义者在平等思想的驱使下,通过建构经济模型等手段,试图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的平等,他们的理论学说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了经济、人们的地位、分配等,其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的充分实现。
与市场社会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理论本质上与单纯的平等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过归纳和定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2]从该定义中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对于市场而言,很难单纯通过平等特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市场更多的作用体现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市场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而且它竞争性的特点甚至有引起两极分化的风险。因此,最终目标中要求的共同富裕,主要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形式,让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与市场社会主义将平等作为最终目标截然不同。
(三)社会制度背景的差异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本质差异,在于二者所存在的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其理论体系都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和运行来设计的,适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指导;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土壤之上的,也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充分结合。
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而言,它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其理论目标在于建立一个超越现存资本主义市场缺陷的存在,即人们理想中处于未来的全新社会主义形态,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摒弃和改革,而是“作为对不公正不平等无效率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替代形式”,[3]通过不断扩大资本市场之中存在的、微观层面的社会主义成分,并将之不断发展,将社会主义的优势因素植入到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经过缓慢而合理的过渡,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从本质上而言,可以将市场社会主义视作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其成分更多体现在思想性而非实践性上。同时,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法制健全的现实,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并不倡导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是尽量淡化并主张减少国家的干预性,在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的实现更大的目的不是并为了提高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而是为了解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面对的新阶段问题,包括克服两极分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最终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经济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存在与运行都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补充。它的产生与实施是我国针对于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政策与方针,在运行方面比市场社会主义理论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原因首先是在国家由以往计划经济到如今的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通过体系建立、完善法制等途径来实现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其次,与市场社会主义所面对的情况相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具备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的特点,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生产力的发展,借助市场的配置方式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30多年,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众多成就和突破,这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高效率、极大生命力的彰显。
[1][美]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2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余文烈.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1).
〔责任编辑:席书涛〕
F091.96
A
1002-2341(2016)01-0084-03
2015-11-06
黄佳彤(1990-),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