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情 考法 考术
——高考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要术

2016-03-20韦秉文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示例诗句赏析

●韦秉文

考情 考法 考术
——高考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要术

●韦秉文

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是高考中的热点。如何把握好这个考点?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握考情,清楚考法,会用考术”。

考情——考了什么

新课标卷五年来考查了什么?2015年——联想;奇想。2014年——衬托;细节运用。2013年——烘托;渲染;用典。2012年——用典;曲笔暗示。2011年——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

2015年京沪津苏浙鲁六省市卷考查了什么?

北京卷——以声写声。上海卷——比喻;借景写怀。天津卷——对仗;比拟;通感。江苏卷——铺陈描摹;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浙江卷——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烘托;渲染;典故运用。山东卷——化用典故;寓情于景。

综合以上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可知:①同一种艺术手法,同一省市的考查一般不连续考;但同一种手法同一年高考中可能受到多个命题组的青睐,如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便是。②考查的 “艺术手法”都是常见手法。

考法——怎么考的

“考法”指的是用什么题型来考查。按题干指向来说,近几年考查了以下几种题型:

单一型:一道题中只考手法赏析。如2015年,上海卷第15题考查的是借景(雨)抒怀;天津第14⑵题考查了对仗、比拟、通感。

综合型:又可称 “兼顾型”,即既考查手法,又兼考其他考点。如2015年新课标Ⅱ卷第8题,考查了手法兼语言。

比较型:即比较阅读赏析。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8题: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是比较鉴赏中的“不完全比较型”。说它是“不完全比较型”,是因为考题仅出现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题,却并未引出诗句(这首诗已列入考纲的“必背篇目”);这道题又是综合型,因为它既考查了考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又考查了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从题干指向的显隐来看,试题还可分为明考型和暗考型。明考型,就是挑明要求考生从某个角度赏析。如,2015年上海卷第15题要求考生从 “借景抒怀”角度赏析。暗考型则未指明手法与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己寻找、判别。

当下艺术手法考查的走向,是以综合型、暗考型为主。

考术——如何应对

笔者以为,要答好古诗词的艺术手法鉴赏题,要心存“三个意识”:

一是“分层表述”意识

“分层表述”是为了按题干要求规范答题。先答什么,后答什么,井然有序。一般来说,考题有几问,答案就应分几个大层。每一大层的回答,都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理”, 即观点,是一小层;“据”,即材料,就是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是又一小层。从评分角度来说,层次中隐含着采分点。答题抓住层次,便是抓住了采分点。

上文2015年新课标卷Ⅰ第8题,按这道题题干要求“分层解答”,应先“辨异”,说出 “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而后结合诗句印证观点——“简要分析”。分层表述应该是这样的: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辨异——“有何不同”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印证——“简要分析”。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二是“常见手法”意识

上述考查中的 “热点”,固然必须把握;但 “常见手法”中的“冷点”也不可忽略。

三是“思路变通”意识

赏析手法的一般思路:指出手法——简要分析——指出作用。但具体操作时,要依据题干要求,变通运用。既可先作概括后进行具体分析,也可先作具体分析后进行概括;既可由因推果,亦可由果溯因:不可胶柱鼓瑟、一成不变。

为消化以上所述,下面列出一组以艺术手法品析为主的古诗鉴赏题,供大家进行练习。

⒈阅读下面这首魏诗,完成⑴~⑵题。

朔风诗五章(其一)

曹植①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②,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③,翻飞南翔。

【注释】①曹植(192—232),字子建,屡遭曹丕、曹叡防范、迫害。太和元年,被明帝贬谪浚仪,二年,复还雍丘王。这首诗写于这一年冬日。

②代马:古诗有“代马依北风”之句,说的是北方代郡的良马南来,一闻北风之声,便依恋地嘶鸣不已。

③越鸟:古诗中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⑴首句写朔风怒号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⑵诗句“愿骋代马,倏忽北徂”、“愿随越鸟,翻飞南翔”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

万山潭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①,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

①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郑交甫曾游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前四句。

(2)设想诗句“沿月棹歌还”描写的画面,这种画面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

答张十一

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竹子。

⑴王夫之《唐诗评选》中说“寄悲正在比兴处”,请指出诗中的“比兴处”,请作简要分析。

⑵诗句 “斗觉霜毛一半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⑴~⑵题。

寒食

[宋]陈与义①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释】

①陈与义:宣和六年冬天,因别人牵连被贬,冬末春初,抵河南陈留南镇。这首《寒食》诗写于宣和七年春。

⑴本诗中“浓阴花照艳”与唐代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都描写了暮春“花”景,这两处花景表达技巧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⑵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后四句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⒌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⑴~⑵题。

黄山道中

赵沨

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⑴这首诗首联描写去黄山的道路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⑵刘祁《归潜志》说,赵沨世号“赵蹇驴”,是因颈联“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请问这联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⑵题。

鹧鸪天

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⑴赏析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这两句诗的艺术手法。

⑵下阕画线句借梅花、海棠抒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⑴~⑵题。

清平乐

折柳

杨基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⑴ “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⑵结句 “风流全在轻黄”中的“轻黄”,有评论者说,“轻黄”二字是画龙点睛之笔。请作赏析。

⒏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⑴~⑵题。

天净沙·秋

白朴①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①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流离中失母,终身未仕。

⑴这两首元曲,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作简要赏析。

⑵请简要赏析“一点飞鸿影下”的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

⒈⑴①开篇用朔风怒号起兴,引起下文。②烘托心中怀念魏都之切、报效国家之忠和哀伤、苦闷、惶恐之情。(从“起兴”特点角度思考,联系后文,联系注释分析。起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本事。常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⑵诗人是用化用典故的方法来表达感情的。“愿骋代马”句化用古诗 “代马依北风”,表达他怀念国都的感情。“愿随越鸟”化用古诗句“越鸟巢南枝”,抒发了诗人南征孙吴的壮志和渴望。(结合注释提示思考。)

⒉(1)一、二句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首句中的“坐”字,表现了垂钓者的安闲之态。次句“水清心亦闲”,“清”写水静,“闲”写心静。三、四句写景,“鱼行” 是动,“猿挂”是静中有动。

(2)画面:月光如水,一位诗人身披月色,放歌荡桨,从山林间悠然而回。画面传达出诗人悠闲、淡泊、旷达、平和的情怀。(先译写诗句,再以此为基础,构成对画面的描绘。)

⒊⑴诗中的 “比兴处”就是前四句写景句,写景句寄托着诗人此时的“悲”愁。僻远荒冷处的景物隐喻仕途冷遇,隐含孤独、凄凉;诗人身居闲地,心却常被“未报恩波”所搅扰,诗中的“景语”,实际上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隐情。(首先读懂王夫之的话的意思,即在比兴的地方寄托着诗人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然后通读全诗,找出“比兴处”前四句。后四句是叙事抒情。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运用了借喻 (比喻,称白发为“霜毛”)、夸张的修辞手法。诗句含蓄形象,诗意婉转,把愤怨与悲愁表现得深切感人。(尽管诗人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又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的潜流,读来令人感动,令人慨叹、回味。)

⒋⑴示例一:陈诗是乐景写哀情,韩诗是乐景写乐情。陈诗写花光照野,意在用美景写诗人被贬后的冷瑟、落寞。韩诗写“无处不飞花”,意在用“飞花”之美表达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示例二:陈诗用的是反衬手法,用春花美景反衬被贬后的失意和冷落。韩诗用的是正衬手法,用长安处处飞花的迷人风光,映衬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愉悦之情。

(乐景写哀情,也是一种反衬。诗歌中的反衬,有场面的反衬,氛围、色调的反衬,物景形象的反衬和思想感情的反衬。陈诗中的“浓阴花照艳”属“物景形象的反衬”。正衬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辅助,它的绿叶,使红花更鲜丽。韩诗中的“飞花”意在映衬皇都春色和盛世承平的景象。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的 《寒食》,为此特赐诗人“贺部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的显职。)

⑵心情酸楚——向往“故园”——怅恨绵绵。诗人想到家家寒食,看看自己两袖清风,心里不胜酸苦;忽一抬头,莺声忽起,若旧时相识,神游故园;远处传来几声凄厉笛声,梦想中断,落寞空虚,幽思莫可名状,于是怅恨绵绵 (紧扣后四句中的 “客袂”“莺声”,笛声“吹恨”,进行联想、分析。)

⒌⑴写去黄山的道路作用在于:①扣足题意;②暗示黄山风光迷人、引人。黄山偏远荒僻,石板路曲折盘旋,诗人却执意前去造访,可见风光之奇美。

⑵这联好在:①构思奇妙。不说景在诗中,而说“蹇驴驮我画图间”,诗人在山水画卷中缓缓前行,突显山水画卷之长,美不胜收;②道出了即目写景、触物兴感是诗歌创作的一条美学规律。(这两点,说出其中第①点即可。赵秉文说得好,“浮光林杪水参差,意想先生得句时。千古黄山山下路,蹇驴不是少人骑”,意思是说,在黄山下骑蹇驴的人很多,只有诗人具有审美眼光,才能写得出此情此景。)

⒍⑴①这两句诗都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②都采用了借引手法,两句诗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和贺铸《采桑子》中的写愁名句。这种手法容易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产生更深、更广的联想。③两句诗巧成对仗,都写愁绪,加强了气势,渲染了氛围。

⑵示例一:画线句寓情于景,借梅花苦候海棠,海棠开放而梅花凋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相思”中,希望与忧郁相交织的感情。这样写,语淡情浓,物我情感浑然一体。

(分层表述:景象一层,情怀一层,效果分析一层,每一层都隐含得分点。)

示例二:结句“辛苦梅花候海棠”的景象,似实景又不是实景。说梅花为等候海棠花开而熬过了寒冬,然而海棠开了,梅花也凋零了。在自我“相思”中,希望的亮色孕育着忧郁的灰青。这样以景结情,语浅情深,含意隽永。

示例三:画线句采用点染手法,先借“相思树”点明“相思”,接着用梅花苦候海棠,海棠开放而梅花凋零的春天景象来渲染这种情感,烘托这种希望与忧郁交织着的相思之情,这样,离愁别绪的意境就全出来了。

⒎⑴这两句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初春轻拂的柳条比作美人纤细柔软的腰肢,使善舞的女子也羞愧弗如。这样形象化、人格化嫩柳,使嫩柳风姿绰约,饱含无限怜意。

⑵“轻黄”二字给烟雨迷蒙的背景抹上了一片“轻黄”的亮色,揭示出初春杨柳的无限风流正是那嫩嫰的一层鹅黄。有了这一片“轻黄”,整个烟雨杨柳图便极富诗情画意,极富审美情趣。

⒏⑴示例一:两首元曲都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法。《秋》开篇用“落日残霞”勾勒黄昏景象,再选取飞鸿、白草、红叶、黄花等秋天景物,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心境由惆怅失落到开朗平和。《冬》选择了冷月、雪山、淡烟、衰草等景物来描写冬日黄昏景象;心境荒凉、寥落。两首小令情绪意蕴,字字写景,句句含情。(从“情景”角度比较赏析)

示例二:两首元曲都运用了“意象迭加”的手法,构成画面:《秋》中,落日残霞笼罩着孤村,老树寒鸦间炊烟缥缈,“一点飞鸿”的影子在萧瑟凄凉中又增添难以把握的意绪。《冬》中的冷月、雪山、淡烟、衰草等意象构成了冬日黄昏的特有意境。两幅画面,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秋到冬,从景到情,从寥落、凄清发展为悲凉无望的孤寂。(从“意象”角度比较赏析。此题还可从修辞“列锦”角度比较赏析。)

⑵这个诗句中,“一点飞鸿”表示远景,“飞鸿”借代秋天;“影下” 写光线朦胧。整个诗句在冷寂中隐含某种难以把握的意绪,与下文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相映衬,让人意会到诗人的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猜你喜欢

示例诗句赏析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巧用诗句育新人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