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邓小平研究及其启示

2016-03-20姚元军冯颜利

邓小平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者改革开放研究

姚元军 冯颜利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北京 100732)



国外邓小平研究及其启示

姚元军冯颜利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北京10073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继续发展,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研究的角度和解读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最近一些国外学者刻意将毛泽东与邓小平对立起来以割裂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联系,或者以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来否定邓小平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这些新动向,我们要予以高度关注和全面分析。

一、国外邓小平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改革开放以前国外对邓小平的研究比较少、很零散,影响甚微,主要是在一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政治方面的著作中有所涉及,专门研究邓小平的学者和成果都非常少,如最早提及邓小平的著作是美国军人埃文斯·卡尔逊所著《中国的双星》,叙述了与邓小平第一次见面时对邓的印象。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尤其是邓小平正式复出后,国外对邓小平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总体上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年这一阶段学术上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对邓小平的初步认知、生平介绍等层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如1977年由日本学者和田武司和田中信一合作的由德间出版社出版的《不屈的革命家— 邓小平传》。1988年5月,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著,阚思静、季叶译的《邓小平》,详细完整地介绍了邓小平的整个成长历程,清晰地勾勒出邓小平从孩童的乱世时代到巴黎岁月、从莫斯科到上海以及到中央苏区、赣南、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邓小平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历程,对其再次复出以来一些重大政治决定、决策如真理标准讨论、改革开放、现代化道路、制度、法制建设等方面对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生涯做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梳理。此外,1987年联邦德国乌利·费兰茨所著,天力、李强所译《邓小平传》,由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比较客观地记述了邓小平的家族历史,展示了邓小平坎坷而英勇的传奇经历,称颂了邓小平的“未出土前先有节,凌云深处总虚心”的“风中竹”式的伟大人格,一定程度上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本书绝不是第一本关于邓小平的著作。但它却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传记”〔1〕。

但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外界对邓小平的研究发生了一个短暂的曲折。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西方对邓小平的研究基调由称赞转向批评,西方国家甚至对中国开始采取制裁措施,一些理论家、新闻媒体还充当起了抹黑中国、批评邓小平、反对中国的急先锋。相对来说,这一时期日本的研究则较为公正、客观,正如日本学者所言“回顾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可以看到,直到‘文革’结束的70年代中期以前,这一领域一直深受中国政治变化的影响,但这以后,较为客观、实证的研究则成为主流”〔2〕。但此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持续改善而得到转变。尤其是在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南方谈话,再一次使邓小平成为中外学界研究的焦点。此后,对邓小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个较大增长和提升,主要成果有:美国学者杨中美的《建立实用共产主义:邓小平早期生活1904—1949》、戴维·W·张的《政治家邓小平》和《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迈克尔·奥克森伯格的《回忆邓小平》、张大卫《中国领导接班人危机中的周恩来与邓小平》、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等;日本学者矢吹晋于日本苍苍社1995年出版的《邓小平以后的中国经济》、渡边利夫和小岛朋之的《毛泽东与邓小平》、天儿慧所著的《中国改革最前线》、《邓小平》、《作为历史的邓小平时代》和《变化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冈部达味和毛里和子的《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本场康治的《邓小平的长征》、伊藤诚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竹内实的《当代中国的掌舵人—邓小平》等;俄罗斯学者巴拉赫塔和库兹涅佐夫的《风风雨雨六十五载——邓小平的革命生涯》和《人们在议论他们——国外活动家政治肖像》等书、皮沃瓦罗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英国前外交官理查德·伊文斯的《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法国学者帕特里·萨巴蒂埃的《邓小平传》、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古德曼的《邓小平政治评传》等。同时还有一些学术论文和其他各种涉及邓小平的著作成果。

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邓小平相关生平事迹做出了报道,认为“邓小平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伟大人物之一”〔3〕。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发布的“亚洲英雄榜”中,邓小平依旧赫然在列。他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等思想和论断,通过媒体的介绍在美国广为人知。〔4〕2007年,日本谷阿帕电影发行公司在东京、大阪两地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影全貌展映会,开幕片就是《你好,邓小平》。该片共公映12场,约千名“小平迷”观看了该片。〔5〕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国外媒体、专家、学者纷纷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欧洲新报发表文章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文章认为“邓小平的所作所为,就是将国家从文革这一团毁灭性的烈火中拯救了出来,让中国重新成为了真正的国家”〔6〕。这段时期俄罗斯帕利亚出版社出版了俄文版的《邓小平文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也翻译出版了《我的父亲邓小平》。一批著作如俄罗斯的斯米尔诺夫的 《中国现代化理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B.H.乌索夫的《邓小平和他的时代》,日本矢吹晋的《邓小平》,美国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等相继出版,研究成果也越来越系统化,其科学研究价值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美国作者傅高义所作《邓小平时代》于2013年由冯克利译出,“该书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中国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进程的全景式描述。……本书被评论者称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7〕。

二、国外邓小平研究出现的几个新动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步骤的加快,使得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同时也给国外邓小平研究带来几个新的研究动向。

其一,在关于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方面,存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中国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国外邓小平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很多国外学者认为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很多地方存在较大差异。在两者的历史功绩比较方面,美国内华达州教授张霞认为毛泽东将中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而邓小平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改革提供了路线图和合法性,通过回归到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的强调,成功使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思想,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道路。〔8〕在两者执政思维和执政方式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较倾向于主观意志、个人权威,行事比较急躁,容易冒进和理想化,而邓小平则较为务实,重视制度和规律,渐进式思维较强。在如何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方面,季塔连科在其1999年出版的《中国的文明与改革》一书中就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无论在方法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的内涵、建设新社会的途径和期限以及资本主义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上。〔9〕在二者外交理念比较方面,国外学者大多认为由于二者对待国际形势认识上的不同,导致其外交理念和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如何认识社会发展动力方面,认为毛泽东比较注重大规模自发的群众运动来推动社会发展,而邓小平则对此持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学者还从现代企业视角审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待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认为毛泽东是属于那种变革型的领导者,具有超凡人格魅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对意识形态领域和经济政策实行革新。他具有宏大的思想,能够塑造历史,给社会带来“创造性的破坏”。邓小平是属于适应型的领导者,他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具有务实、灵活和适应性,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能够较好地平衡经济活动和社会其它活动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经济秩序。〔10〕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在比较二者差异性的同时,也大都能肯定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正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英国学者克莱尔·霍林沃恩在其文章《毛泽东和邓小平》中指出,邓小平正确处理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既指出了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又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1〕俄罗斯《独立报》认为邓小平的英明之处表现在:他不抹杀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所做的各种事情,尽管国内和党内都谴责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毛泽东的方针的其他消极方面。同时,邓小平竭力把积累起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利用起来,以利于新政策。〔12〕日本学者小林弘二在《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中阐述邓小平否定了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判断,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二者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但是二者依据的共同基础使二者的发展战略具有共同点,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很多正确的东西,走上了独立探索中国自主发展道路。〔13〕日本学者天儿慧中从发展任务和战略方向不同入手,认为邓小平吸取了毛泽东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以邓小平战略方针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政策上也具备合理性。并从发展战略上对毛和邓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论述。〔14〕

但目前也存在着一种极端地将二者简单对立起来的倾向。这种观点刻意放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差别,忽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利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标志的三十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或者是认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存在的一些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从而利用改革开放前一个三十年来否定后一个三十年。

如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人们一般把改革前的三十年称为‘毛泽东时代’,而改革以来的三十年称为‘邓小平时代’,于是在官方的意识形态中,就有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分野。总体来说,左派认同‘毛泽东思想’,而自由派认同‘邓小平理论’。左、右派之间往往互相批评、指责和攻击。”〔15〕“两个相互否定”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是一种简单割裂、对立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对此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上,来客观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并予以正确的评价,不能将两个三十年简单地对立起来,要认识到没有前一个三十年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后一个三十年的快速发展。

其二,在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和争议。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俄罗斯学界甚至普遍认为“邓小平的最主要的成就是进行经济改革。这是邓小平在世界共产主义实践中创造的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先例”〔16〕。总体而言,国外学界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会随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逐步得到深化。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国外学者主要是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主要特征来展开,主要观点有:第一,认为改革开放是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革命。如美国学者戴维·W·张在其著作《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中认为,“邓和他的伙伴要用和平革命的方式挽救被毛及其支持者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了的革命”,他评价邓“作为一个‘和平革命’进行改革的改革家”〔17〕。美国学者卢西恩· 派依在《邓小平和中国政治文化》中也持有此种观点。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探索性的改革。改革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因而邓小平在领导这场改革时,不以任何既定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或价值系统为指导方针,而是用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最开放的心态来处理改革的问题,因此改革具有探索性质〔18〕,如新加坡学者林住君等也持有此种观点。第三,改革开放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无论从改革的类型、改革的范围,还是改革的深度来看,这场改革已涉及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改革尚未波及的地方。〔19〕第四,邓小平经济改革方面具有不同于苏联改革的政治策略。认为邓小平在实行经济改革的时候并没有改变旧的政治制度,而是将地方政府作为制衡中央政权的有效力量。邓小平倾向于保留党的传统官僚体制,只是稍微做些修正如增加政策工作会议频率以加强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2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邓小平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随着“北京共识”、“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概念的提出和流行,表明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所创立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超出一国范畴,为世界上其他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验。国外大多数学者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显著成就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如德国柏林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表示,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恰逢邓小平的诞辰110周年。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等于完成了改革开放的上半场,总体实力获得了大发展,接下来是下半场,在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下半场的任务将更具挑战性。〔21〕同时有很多学者也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邓小平时代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吉米·福罗库兹认为“中国的改革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失业率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环境的污染、腐败、犯罪率的上升以及社会不稳定,中国的改革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22〕。尤其是“从这种旧式的、封闭的经济向由邓小平所开创的现代化经济转型并得到外界的认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23〕。但也有一些学者利用这些存在的问题来否定改革开放事业,继而否定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予以正视和解决,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不容抹杀。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依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对改革开放作整体性否定的观点明显是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的。

其三,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社会发展道路属性的争议以及出现的新观点。邓小平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和推进者,要研究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理论,都不能绕开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属性这一重要领域,国外邓小平研究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有很多国外学者提出关于如何认识邓小平所创立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性质问题,并围绕这一命题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旧的道路延续和修补。如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迈斯纳将邓小平时代称为后毛泽东时代,认为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一种新的制度,而只是一种经过改造和修整过的旧的毛泽东主义的制度,尤其是一种大量地借鉴了苏联的相关内容的制度。〔24〕而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将邓小平所开创的道路概括为“后社会主义”,其意思指的是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和为这种思想所鼓舞的一种有阶级基础的政治运动,提供了一种可以取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种社会主义,既须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又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既要同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相结合,又要确保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既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经验,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25〕“后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社会主义内涵和解读的创新,其根本旨意在于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描绘成为一种既具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又具有资本主义社会优势的新的发展道路。还有学者从区别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出发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上从多角度解读这一重要命题的内涵及其本质,虽然由于研究立场的局限或者对资料掌握的不够全面,致使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但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把握。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国外学者将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归结为“变相资本主义”,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必然会走向资本主义,放开和激活私有制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权的垮台等等。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断开拓以及各种新问题的出现,此种观点更是大行其道。如国外学者黄亚生在其《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一书中就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归结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有的学者甚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上等号,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所有这一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仅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而且俨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新边疆。未来世界经济史家会发现,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史的里程碑”〔26〕。这些观点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以设立某些定论出发来评价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如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公有制解体,贫富两极分化的出现就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失败,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等等,针对以上种种问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给出自己的答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论断,抛开姓“资”还是姓“社”的抽象争论,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快速向前发展。因此,无论是“变相资本主义”论还是各种“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抑或是其他各种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和论调都是以一种片面、僵化、教条的思维模式来审视和肢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从根本上曲解、违背邓小平理论的表现。

三、国外邓小平研究的启示

从以上研究概况来看,国外邓小平研究经过几十年积淀,逐步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扎实推进,邓小平及其理论在海外学术界越加倍受关注。密切跟踪、分析和把握国外邓小平研究最新动态,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理论上的歪曲和挑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断推进国外邓小平研究取得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认识国外邓小平研究热出现的原因。国外邓小平研究热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结果。第一,由于邓小平具有特殊的人生经历、高尚的品质以及独特的个性特征,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者和推动者,在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变化和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邓小平在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国外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界对邓小平的历史作用都作了很高的评价,如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论为“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日本学者认为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位伟人”。第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其提出的一系列独创性观点和思想,如其中的“一国两制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等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邓小平理论有助于国外学术界从本源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把握,从而能够正确认识、评价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社会变革。第三,服务本国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等概念已经成为国外学术界研究中国的流行语和热门词汇。尤其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可以直接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在越南,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月5月8日刊登一篇题为《好学生》的文章,直言越南在改革方面是中国的“好学生”,并认为越南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表现是最佳的。“由于借鉴了中国许多成功的经验,越南的革新开放少走了许多弯路。”越南总理阮晋勇在接见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时就表示,“两国国情相似,体制相同,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在越南前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越南学习和借鉴”〔27〕。俄罗斯也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早在2005年,俄罗斯就组建了专门机构——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署长日丹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俄在建设经济特区时将主要从“中国模式”中吸取经验。〔28〕在印度,“中国模式”虽然有点水土不服,但依然是印度的重要参考坐标系。〔29〕此外,也有不少国外学者出于其他各种目的,通过歪曲、肢解邓小平理论来抹黑、唱衰、否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保持警惕并积极回应。

其次,客观看待国外邓小平研究成果。总体而言,由于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不一,使得国外邓小平研究成果具有一些不同于国内研究的新观点和新视角,如善于把邓小平理论放到整个世界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善于采用比较法、实地调研等新方式。但是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研究成果十分零散,不够系统、深入,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研究体系,很容易造成对邓小平理论的肢解和误读。成果多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理论上的宏观叙述,缺乏细节性、具体性研究,缺乏事实材料支撑。且由于立场和世界观的不同,致使很多国外学者在一些学术观点上容易偏离实事求是的学术分析,学术观点和见解容易意识形态化,尤其是往往倾向于采用政治斗争思维来分析和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和政治发展模式,难以形成较为客观的、全面的、深刻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上种种局限性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的限制如缺乏专门人才、语言障碍、材料占有匮乏等,也有研究立场上的主观偏见,从而有选择性选取研究材料形成研究成果。

最后,学会如何应对国外邓小平研究新进展。毫无疑问,国外邓小平研究会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拓展,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成果也会层出不穷。面对研究的新趋势,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沉着应对和客观分析,即在对待国外邓小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来分析和评价,既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收,要加以甄别,辩证对待。利用国外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来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理论研究,同时对于那些以歪曲、刻意肢解、抹黑邓小平及其邓小平理论为目的的各种论调要作出理论上的有力回击。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国际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还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主动走出去,通过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主动与外界接触,掌握主动权,要善于利用现代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手段和规律,做好“舆论把关人”角色,提高中国学术界邓小平研究的话语权,并在国际上树立邓小平研究权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发挥对国外邓小平研究的引导和规范功能,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研究方向发展。此外,我们要加强相关学科领域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研究人才,能够长期、动态密切跟踪国外学术界、智囊、刊物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态势,对于国外邓小平研究提出的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答。

〔1〕〔联邦德国〕乌利·费兰茨著.邓小平传[M].天力,李强,译.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3.

〔2〕〔日〕伊藤一彦.日本的现代中国研究[J].陈捷,译.国外社会科学,1991,(7):52-57.

〔3〕China celebrates Deng anniversary[EB/OL].http://edition.cnn.com/2004/WORLD/asiapcf/08/22/deng.anniversary/index.html?iref=allsearch

〔4〕〔5〕〔27〕〔28〕〔29〕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专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7-02/14/content-5737202.htm.

〔6〕〔7〕邓小平的伟业:国家归来[EB/OL].http://www.xinbao.de/xinbao/xinbao/ssdf/2014-09-16/483968.html.

〔8〕Communirr ondPos!-Communist Srufies Vol. 29, No.4,371-394, 1996 Copyright Q 199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hfomia Published by Elwier Science Ltd.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9〕周文华.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14,(4):63-70.

〔10〕Fu-Lai Tony Y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Vol. 5, No. 3, December 2014,599-625.

〔11〕〔13〕〔14〕〔18〕〔19〕〔24〕〔25〕世界著名政治家、学者论邓小平[M].齐欣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81,188,640,639,300,292.

〔12〕〔16〕刘彦章.邓小平的思想已经在中国深深扎根——俄罗斯《独立报》对邓小平逝世的评论[J].国外理论动态,1997,(13):97-99.

〔15〕〔26〕郑永年.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EB/OL].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40722-368701.

〔17〕〔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M].喻晓,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60—61.

〔20〕Sudan L.Shirk.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Vol.xxiii,ons.314,autumn/winter 1990,227-2580039.3592/90/03/4 0227-32 $03.00 @ 199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1〕外媒热议邓小平诞辰纪念潮赞邓小平影响远超中国[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8/5114283.html.

〔22〕Thirty Years After Deng: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EB/OL].http://edition.cnn.com/2008/WORLD/asiapcf/12/18/china.reform.florcruz/index.html.?iref=allsearch.

〔23〕Looking back over Chinas last 30 years[EB/OL].http://content.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865539,00.html.

(责任编辑王生胡学举)

2016-03-0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证研究”(11AZD040)

姚元军(1986),男,湖南辰溪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冯颜利(1963),男,湖南临湘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学者改革开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