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中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动指南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几点认识

2016-03-20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规程文献图书馆

王 勇

(兰州大学,730000)



“十三五”中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动指南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几点认识

王 勇

(兰州大学,730000)

文章回顾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历程,探讨了新《规程》的创新点及其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校图书馆

“十二五”期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等教育新一轮综合改革以及全国图书馆事业整体进步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过20多年尤其是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转型、跨界、变革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新常态。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适时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进行全面概括与高度总结,体现了未来图书馆发展变化的趋势,融入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了当前高校图书馆事业转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新的任务与要求。

1 高校图书馆法规演变的历史回顾

1956年,原高等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 (草案 )》,首次确立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性质、方针与任务,同时颁布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办法(草案)》《高等学校图书馆书刊调拨暂行办法(草案)》《高等学校图书馆书刊补充的几个规定(草案)》等行政规范性文件[1]。

198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讨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成立作为教育部主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机构——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改组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立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从条例到规程,两个文件的颁布,促成了2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高校图书馆两次发展高峰的形成。

进入90年代后半期,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修订规程势在必行。199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将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列入工作日程。2002年2月,教育部以“教高[2002]3号”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

2015年12月,教育部根据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和图书馆应担负的职能,以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环境、用户知识信息获取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手段的颠覆性变化,对2002年规程发布以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以“教高[2015]14号”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称新规程),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目标、新规范。

上述五次修订历程,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确立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深化方向,推进了馆员的职业化进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定位,为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学术研究和服务开展,以及未来建设理念的更新、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服务策略的选择确立了依据,同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也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

2 新规程各章节的变化及其创新点

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八章四十一条,顺序为:总则、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工作人员、经费馆舍设备、附则。新规程为八章四十八条,顺序为:总则、体制和机构、工作人员、经费馆舍设备、文献资源建设、服务、管理、附则。章节次序有所变动,表达的实际内容更为丰富深远,体现趋势与时代特点,逻辑性、指导性、前瞻性、方向性更强。具有以下创新点:

2.1 新规程指出了自身制定的目的与法律依据

新规程第一条首先指出了制定的目的是为促进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相关规定,明确了作为这个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必要性与依据,这在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是没有的。

2.2 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性质、地位做了新的界定

新规程第二条对高校图书馆性质、地位重新进行了定位与阐述,更加突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中心地位,明确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于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指出了高校图书馆要支持并参与教学在内的所有人才培养环节的工作,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2.3 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任务提出了更明确要求

新规程第三条指出了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第四条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深化与拓展、共建共享等四项主要任务做了清晰、规范的描述,反映了支持并服务于大学基本职能发挥的要求。

2.4 新规程对体制与机构的规定,体现了依法治校、编制管理与开放共享的理念

新规程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馆长负责制。学校在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对于涉及文献信息保障方面的工作,应吸收图书馆馆长参与或听取其意见。这一条体现了我国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班子成员分工协作”与“大学章程”关于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职责的规定。

新规程取消了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关于部(室)主任任免的规定,呼应了工作人员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编制要求。

新规程第七条明确了分馆(资料室)要面向全校开放,体现了CALIS一贯倡导的共建、共享、共知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

新规程第八条改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为“可根据需要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适应了各类型高校的具体情况,更具有灵活性。同时,改变了原规程对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员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的规定,方便了作为全校图书馆工作咨询和协调机构能有效决策,也方便了学校职能部门听取师生用户代表的意见。

2.5 新规程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馆长岗位的规定在“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一章表述,新规程则在“工作人员”一章,体现了馆长是工作人员的重要一员,强调了其“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要求,对其岗位职责做了更清晰的规范,同时增加了对其岗位“稳定性”的规定,便于图书馆资源、服务、队伍的可持续建设与规划。

借鉴国外图书馆馆员岗位职业化要求,首次界定了专业馆员与辅助馆员,并对学历要求与工作经历做了明确规定,指出了馆员专业化的职业指向,更利于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知识服务的发展,而且强化了馆员设置的“编制”要求。

对新人聘用做了“按照规定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按照规定执行”的要求。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制的规定,体现了职称管理评聘分开的原则。对高等学校在专业馆员专业培养、专业发展与专业提升方面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强调了考核制度。

2.6 新规程对经费、馆舍、设备等条件明确了要求

新规程第四章首次对学校规定了给予图书馆的经费“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的要求。单列了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突出了文献信息资源购置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基础性位置。对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生均年购文献量应不低于教育部的评估指标”的规定做了修正,对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对各类高校办学支撑条件与本科教学评估的影响更实际与精准,工作上的指导意义更强。提出了对图书馆馆舍的节能环保要求。紧密结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际,提出了“应有计划地为图书馆配备服务和办公所需的各种家具、设备和用品”的规定。对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应做好图书馆馆舍、设备的维护维修,根据需要持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设施,重视图书馆内外环境的美化绿化,落实防火、防水、防潮、防虫等防护措施”的规定,在新规程第二十一条独立做了强调。

2.7 新规程强化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新规程体现了许多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共识与一致行动,比如:基于用户需求、馆藏基础与共建共享的要求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资源建设规划,以获得特色资源持续建设与积累;基于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与用户服务体系建设,数字资源与其他载体资源必须统筹建设;支持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文献、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载体的特色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献等,保持其完整性与连续性建设是立馆之本;通过寻访、接受社会捐赠、馆际交换等拓宽资源建设渠道;积极参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才能满足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形成一种信息搜集、加工、存储和检索的程序化系统,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纸质文献的存取与保护以及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应加强纸质文献修复,保证其长期使用;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开展学校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探索并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

2.8 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做了更具时代性的规定

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四章“读者服务”,在新规程中变为第六章“服务”,适应了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多元、体系不断完善、理念不断人性的趋势,反映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刻、超前的文献信息服务实践与探索。

将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书刊阅览开放时间每周应达到70小时以上”变为“图书馆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小时”,增加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的要求。“书刊阅览开放时间”与“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有着质的区别,不但业务覆盖面扩展到了包括自习室开放、阅览、外借、网络查询检索等,而且开放时间有所延长(实际上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已超过90小时)。

对于服务方式、内容等做了更与时俱进的规定,反映了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的追求。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的规定,更适应新的图书馆业务建设环境与用户需求环境变化对资源建设方式、用户服务模式、用户服务内容、新技术应用等转型的常态。

强调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规程在图书馆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引导用户道德素养、信息素养养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加强协作、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共享服务,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等方面做了新的规定,适应了高校图书馆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共建共享共知理念,尽可能开展面向社会用户学习、研究、休闲等支持的服务工作方向选向。

2.9 关于管理

没有管理就没有服务,管理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化是对管理的必然要求。新规程将2002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的“科学管理”改为“管理”,回归了管理对于图书馆的本来意义,不但需要科学管理,更需要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安全管理等。其中对高校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标准化管理、科研学术管理、统计工作、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等提出了全方位、明确化的规范,为文献信息服务的保障与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

3 关于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思考

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整体上把握了世界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趋势,文献购置经费增加了,信息资源更丰富,设施、设备不同程度得到了更新,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人员素质有了大的提高,服务有了较大拓展与深化,以CALIS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国际图书馆界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高校图书馆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理性地看,在繁荣的背后,发展也潜藏着危机,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清醒认识环境,深入挖掘内涵,积极行动实践,不断创新发展。

首先,作为图书馆赖以存在基础的读者,类型有了大的变化。当今的学生,20岁左右,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数字化世界)的不同,从未离开过即时通讯设备,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可谓“数字土著”一代。其教育者则是“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在用前数字化时代的语言说教着一种全新语言的人群,面对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时还必须经历并不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这两者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数量最为集中却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数字鸿沟如何消除,如何适应面前崭新的数字化环境,应受到关注。

其次,读者阅读行为与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由于数字资源的建设与信息服务的实施,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借书的地方,已经是一个多元的公共空间,入馆人数下降,纸质文献借阅量持续走低。用户需求与学习、教学、科研等行为正在E化,多数读者每日网络浏览的时间已经超过传统纸质文献的阅读时间。也有调查显示:70%以上的读者首先选择利用数字资源,70%以上服务是通过提供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要的,馆藏利用率最高的资源是数字资源,在70%以上。除了传统阅读方式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手机阅读、听书等其它阅读方式已成常态,自主、自助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已经成为现实。

第三,纸质文献出版量还在增加,但趋势减缓,数字出版日益重视,发行方式也在变革。数字出版,加快了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按需印刷、电子商务等新的业态;强化了出版大数据分析、结构化加工制作、资源知识化管理、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印刷等关键性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有效利用实时化信息服务、数据链服务、智能化服务,推动了产业变革和改造。同时,按需出版(POD)持续发展,出版社根据市场或其他实际需要决定图书的印刷,先订购,后制作,周期短、灵活性强、个性化。目前的图书物流仓储模式受到挑战,重建图书供应链势在必行。馆配商出现,网上书店、连锁书店兴起,从出售整本图书到出售图书内容,数字图书服务、低价按需出售服务等使得文献发行方式发生着变化,图书馆如何对接是一个现实问题。

第四,信息服务商崛起。Google成了人们信息检索的首选,开放内容联盟诞生,微软live search books线上图书馆开通,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知识库、朗润书店出现;北京雷速科技公司学科导航4.0等与形形色色的图书馆业务外包企业的问世无不显示出信息技术的驱动力量,给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8]。

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正在经受挑战,核心竞争力有弱化、信息中介地位有被替代的危机。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与信息资源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增强,自我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一些原始信息生产者通过网络或联机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信息查检与传递服务,使得信息检索与传递逐渐非中介化、非专业化、非智力化,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在缩减,其信息交流与服务体系亟待重组。图书馆不再是解决用户信息需求的第一起点,不再是信息或知识的惟一宝库,图书馆赖以生存的读者正在减少,功能定位上转型不容置疑。

今天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由巨大网络空间与若干特藏所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习、研究、社交中心,知识交流、传播、创新的场所,信息共享空间(IC),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现实、投身社会的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高附加值的学习支持、研究支持,将服务融入师生的学习、研究、生活,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发挥好作为物理图书馆“环境、存贮、圣殿”的功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与作用,再造图书馆的空间。关注资源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建设上向获取转型,馆藏结构实虚并重,强化特色资源与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设,开展网络资源保存研究与实践,推进开放存取,创建机构知识库。精华、细化、深化与创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嵌入式服务、为教学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内容增值服务、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由文献检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变、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体系),打造并凝练核心竞争力,关注资源建设绩效评价与服务产出,基于CALIS、CASHL、CADAL与各种业务联盟,开展资源共建、服务共享工作。

新规程的颁布,顺应了当代图书馆发展的潮流,对十多年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火热的理论研究与多彩的实践探索做了概括,一些新要素的表达体现了新趋势、新思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领会和认识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构想,对接学校“双一流”的需求,形成符合本校、本馆实际情况,目标能触及、任务可完成、措施很具体、效果易检验的建设与服务发展规划,推进资源整合、内涵突破、机制创新、队伍建设与管理改革,指导开局之年事业的发展,新规程提供了框架与遵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并不断创新。

[1] 郑章飞,陈有志.从立法角度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50-54.

[2] 李惠珍.高校图书馆新规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3,23(10):144,145-158.

[3] 吕建辉.高校图书馆新老《规程》之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32-34.

[4] 白群,白伟.高校图书馆的权利与义务解读[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2):17-19.

[5] 林观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谈[J].图书馆建设,2003(3):41-42.

[6]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7]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8] 代根兴.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5ICjq3bIb5z3lP- Qhnr4r ANWXP e3hbemh YYloZWV IyuJn 9bC5 MYM-WYS 41VkEa6x 01yRnJO ox9dEqf 0K3S PHU5 dC0f YPfSVRn SxBJGp AIbm.

(责任编辑:曹高峰)

Guidelines for A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Thoughts on “Rules of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Library”

WANG Yo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vision process of “Rules of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Library”, and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new rules and its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rules; university library

G258.6

B

1006-1525(2016)05-0023-05

王 勇,男,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2016-03-29

猜你喜欢

规程文献图书馆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