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2016-03-20张晓敏侯登登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范小青苏州小说

张晓敏,侯登登

(辽宁大学 文学院, 沈阳 110036)

一、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现状

纵观范小青30余年的创作,苏州文化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苏州市井风情文化小说后,一时间风起云涌,创作出《裤裆巷风流记》、《个体部落纪事》、《光圈》等艺术成就较高的小说,从此在文坛上树立起鲜明的地域风格。

图1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现状折线统计图

由图1数字和图标显示,我们可直观看到研究的热度和走向。研究最早是:金梅《地域文化小说—<裤裆巷风流记>》(当代作家评论 1988/06),在这篇文章中金梅首次提出范小青小说属于地域文化小说。截止到目前关于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有一本专著:张德明《范小青小说创作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文章共80篇,其中27个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报纸6篇,文艺报2篇,第一财经日报、工人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各1篇。访谈4篇。涉及到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讨会议4次。

二、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角度

通过对其地域文化小说研究文章的细读和整理,发现研究者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主题研究

主题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也是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力。范小青紧贴着苏州城创作,“尽管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一次次的冲撞和交融,苏州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个性,这是一种文化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凸显无穷魅力的内蕴所在。”[1]

1.苏州文化的精神巡视:“经常会有一些苏州人,也没什么事情,就到老街来走一走,没有目的,也没有什么想法,好像就这么走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2]喻季欣、吴跃农的《“返回”:文化的生命活力—范小青小说精神巡视》(当代作家评论1990/02),细致地分析了范小青创作的三个阶段是如何表现苏州文化的精神巡视,指出范小青在对笔下故事情节及人物命运的处理上都是受到苏州文化的制约。晓华,汪政的《范小青的现在时》(当代作家评论1990/02)在肯定了范小青当下创作与之前创作出现的一些变化之外,也肯定了其创作不变的内核便是苏州文化的巡视。褚云侠《岁月流兴中的人间烟火—范小青的苏州叙事》(长城 2014/11)中,谈及“苏州城的文化精神还会像灵魂附体一样萦绕在范小青小说的文字中”。[3]

2.苏州市井风情的呈现与反思:从古老的传说中走出来的巷弄院落,精致典雅的苏州园林,青砖黛瓦龙脊的苏州民风,古老而残破的石桥石阶以及被污染了的小巷小河,这独特的苏州风貌在范小青小说中比比皆是。刘静生《读<裤裆巷风流记>谈“小家子气”》(小说评论 1992/03)以及金梅《地域文化小说:<裤裆巷的风流记>》(当代作家评论 1988/06)中都对“小家子气”进行了论述。在肯定范小青小说认真写出真真实实的人的前提下也指出作者对其小家子气的反思。作者用意是在寻找这种特定心态得以形成的地域和历史的文化因素,并探求如何转变这种心理心态的契机。

3.人生思考和哲理蕴含的初涉:范小青后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开始从特定的吴越文化景观中去透视和开掘某些含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和哲理蕴含。高松年在《从地域文化视角读解范小青》(浙江学刊1995/03)中谈到“作品通过苏州人生活的一个小侧面,似乎就是在阐释着认识与自由之间的某种辩证关系”。[4]何清的《人性:文学记忆中的城市表情》(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04)谈及范小青小说中对人生哲理的初涉和她采取冷静、客观、隐匿主题情绪的叙事方法,透过吴越地域文化景观、人格精神委婉细腻的展现,进而开掘出更为深蕴的人生哲理意涵,是她美学追求中一个颇为成功的表现。

(二)艺术特色研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生活在苏州的范小青在文学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带有苏州婉约、从容、淡雅、含蓄、诗意的文化特征。”[5]反映在其作品中,自然带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这也是许多评论家研究的角度。

1.苏州地域个性标签:水、天井、小巷、院落作为苏州地域的个性标签,在范小青笔下承载着文化、传统、陋习、地域等特征。朱云《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的地域个性标签之水乡之恋》(黑河学刊2010/01)中指出“水”和“巷”是苏州符号。顾晴宇《范小青苏州市民文学的民居审美意象解析》(潍坊学院学报2013/01)谈到天井在其地域文化小说中代表着“精神寄托处”和“民间公堂”两层意义,而“小巷”的取名体现了对称美、民俗美、人为美。顾晴宇《俗世俗民—范小青的苏州写作》(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中指出“院落”的文化意义是讲究含蓄。水、巷、院落、天井作为范小青笔下苏州地域文化的个性标签,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作家心中整个城市和文化的缩影。

2.苏味方言:“范小青在以苏州方言表现苏州民风方面,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6]高松年《从地域文化视角读解范小青小说》(浙江学刊1995/03)中对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中方言俚语的运用做出辩证评价。在《个体部落纪事》中,小说开头写道“寒山屋出了一桩性命交关的大事体”(交关—攸关,事体—事情),“现在是什么世界,什么日脚了?”[7](日脚—日子)《裤裆巷风流记》中对方言词语的运用更常见,大量采用口语和苏州方言。徐子亮《地方色彩的透视—谈范小青作品中方言词语的表现力》(当代修辞学1988/06)中运用修辞学知识分析了范小青笔下方言词语在文学创作中的魅力,认为方言词语对地域文化小说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静水深流的气质建构:范小青的苏州地域文化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气质和美学特质。莫姮在《浅析范小青苏州市民文学的雅俗美学特质》(芒种2012/23)中提出了范小青小说的三美特质。荀立军,孙小兵《试析范小青笔下的平淡世俗情怀》(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1)认为“范小青清淡素雅的行为风格不仅源于她那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源于她生活并挚爱的那片古老文化底蕴的土地”。[8]韩颖琦《吴文化当代精神的诗性阐释—以范小青三部小说近作为参照》(苏州大学学报2009/06)提出了范小青笔下的文章风格继承了吴文化智性的写实精神、悲悯的包容精神和韧性的进取精神。总而言之,亲切自然、文笔随意、超然洒脱、优雅美丽的范小青创造出潇洒飘逸、温婉细腻、静水深流的苏味小说。

三、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的空白点

通过对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介绍,发现了一些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的空白。

(一)跨学科角度缺乏研究

研究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80篇文献中,只有2篇涉及到跨学科角度。田中阳《论吴越小说的才子气质—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观江苏、浙江当代小说的一个侧面》(湘潭大学学报1996/02)其中谈及范小青受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创作风格。徐子亮《地方色彩的透视—谈范小青作品中方言词语的表现力》(当代修辞学 1988/06)从语言修辞学角度解析苏味方言对范小青小说的重要意义。应当拓宽跨学科角度研究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力度,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范小青创作变化,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与苏州历史关系,也可以从叙事学角度进行深入挖掘。

(二)作家比较角度缺乏研究

有关范小青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只有两篇有关苏州作家群的比较,分别是范小青和陆文夫比较,范小青和朱文颖比较。首先关于范小青与其他作家的比较过于单一重复,在苏州作家群中范小青不仅可以与陆文夫、朱文颖比较,也可以与苏童、叶弥等进行比较。其次也应该让范小青的地域文化创作走出苏州作家群,例如范小青和迟子建的地域文化小说比较,范小青和葛水平的地域文化小说比较,还可以和贾平凹的地域文化小说比较等等。

四、结束语

范小青创作30余年,始终对生活有真切的感受和体会,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书写着温煦的文字,对生活的持续关注,对生命的温婉关怀,对文学的虔诚态度,决定了范小青在地域文化小说的创作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决定了她的地域文化小说在苏州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用更加客观、冷静、全面的眼光去审视范小青,有关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张德明.范小青小说创作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21-122.

[2]喻季欣,吴跃农.返回:文化的生命活力——范小青小说精神巡视[J].当代作家评论,1990(5):21-27.

[3]褚云侠.岁月流行中的人间烟火——范小青的苏州叙事[J].长城,2014(4):134-138.

[4]高松年.从地域文化角度读解范小青小说[J].浙江学刊,1995(5):89-93.

[5]石杰.淡与禅:范小青小说论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12):47-52.

[6]徐子亮.地方色彩的透视——谈范小青作品中方言洗浴的表现力[J].当代修辞学,1988(11):20-25.

[7]范小青.范小青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63-64.

[8]荀立军,孙小军.试析范小青笔下的世俗平淡情怀[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14.

猜你喜欢

范小青苏州小说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文体·风格·现代性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