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与推广措施

2016-03-19郑泽洪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推广应用

郑泽洪

摘 要:无公害蔬菜是重庆市支坪镇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只有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推广,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和发挥最大的效益。该文介绍了支坪镇无公害蔬菜产地基本情况和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收处理技术,对推广无公害蔬菜配套措施进行阐述,以期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经验共享。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应用;支坪镇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54-02

发展蔬菜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前景永不衰退,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倍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支坪镇从1998年起开始示范、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发展意识、发展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1 无公害蔬菜产地基本情况

支坪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河谷开阔、空气清新、无污染物、地势平坦、河谷温光、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1 030~1 168mm,还可在江河提水灌溉。自然小气候十分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日平均温度17~18℃,大于10℃约总积温为5 414~6 096℃,年日照时数1 030h,土壤母质有新冲积、沙溪庙组,土壤肥沃、中性,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迅速实施了“渡江”战略,面积由长江边花铺村333.3hm2,扩大到綦河、笋溪河沿岸的津坪、仁沱、真武4个村(居)1 568.5hm2,总产鲜菜60 139t,总收入9 622万元,为农民增收致富闯出了新路。为重庆、江津、綦江、遵义等大城市提供了大量优质新鲜无公害蔬菜。每到旺季时期,车船云集、商贩云集,日成交量200~300t,主销重庆双福、盘溪批发大市场,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入市检测,合格率达100%,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

2.1 栽培技术 (1)实行轮作和推广良种。实行轮换交叉种植或间作,避免连作,推广抗性好、商品性能好、适应性广、高产、优质、高效蔬菜良种;(2)对茬口进行安排,因势利导。开发利用沿江边河滩地233.3hm2,规模种植早熟、高产、优质的窝瓜、茄子、海椒等。多层次利用河岸、洪水线以上的常年菜地扩大复种868.5hm2,种植短平快的绿叶菜和调味菜40%,菜玉米30%,瓜果类、茄果类、生姜、莲藕等30%。抢时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在中稻、玉米收获后,增种1~2季短平快的秋菜莴笋、小白菜、豇豆、蘑菇等266.7hm2。充分利用小春预留行,种植加工榨菜、大头菜等200hm2;(3)严格种子消毒。用温汤浸种,药剂浸种或药粉拌种。栽培地要进行清理消毒,包括育苗器具消毒、育苗室(大棚)消毒以及消除前茬作物残留株,保持田园清洁;⑷适时播种。根据栽插季节、栽培方式、气温及蔬菜品种特性,确定播期,春季越冬大棚、中棚育苗或移栽,气温低于10℃以下时,用双膜覆盖加草帘等增温防冻;⑸苗期管理。用无害化处理的营养土护根育苗,合理调剂苗床温度,预防苗期病害发生,适时炼苗,培育无病壮苗。成株栽培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消除病株、病叶、病果等。

2.2 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以有机肥为主,有机与无机肥比例1∶1,采用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微肥,推广蔬菜专用复合肥,采用重底早追,少施追肥,收获前20d禁用化学氮肥。在化学氮肥使用量上也要注意,速生绿叶菜用纯氮90~150kg/hm2,N、P、K按5∶2∶3。瓜果类、茄果类用纯氮180~225kg/hm2。施用量每次限量标准小于纯氮90kg/hm2。

2.3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化学防治。首先,选择对人、畜、天敌无害或毒性低,高效低毒的农药,如康宽乳油1 500倍液,铃铃乐750~1 000倍液,锐劲特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用吡虫灵、辟蚜雾、大功臣等防治蚜虫。用百泰、杀毒矾、烯酰吗啉等防治霜霉病,用可杀得、靠山等防治软腐病等。其次,严格施药时间,在商品蔬菜采收前严禁施农药,叶类蔬菜采收前7~12d,茄果类2~7d,瓜类2~3d禁止施用农药。再次,禁止在无公害蔬菜中使用水胺硫磷、三氯杀螨醇、速扑杀、呋喃丹、灭多威、甲胺磷、喹硫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磷胺、地虫磷等1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

2.4 采收处理技术 适时采收去除黄叶、老叶,除去泥土,及时用清洁水清洗,严格包装,保护蔬菜表面质量,运输防止碰伤、发热等二次污染。

3 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配套措施

3.1 狠抓培训是关键 要改变菜农的种菜习惯,首先是狠抓培训,让菜农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几年来,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培训,共组织培训1 000余次,培训菜农2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余种,10万余份,技术咨询1万余次,还组织到山东、湖北、成都、重庆等地参观学习20余次,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并与江苏、浙江、山西、上海、山东、重庆等农科所联系,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等试验、示范,促进了无公害蔬菜创新推广。

3.2 科技推广攻单产 推广高产、优质、高效良种100%,如阿泰窝瓜、合作903番茄、碧秀苦瓜、惠农茄子等,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推广营养钵(团)育苗,越冬、越夏大苗移栽100%,争取生产季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广地膜覆盖100%,其中:大棚5 000个,中棚1.5万个,无滴大棚膜80%,转光膜40%,遮阳网90%。推广机耕95%,推广机灌、喷灌、喷施肥、喷施农药等90%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与无机肥配合,重底早追肥100%,主要用鸡粪和蔬菜专用复合肥、冲施肥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100%、防虫网30%、粘虫板60%、防虫灯和诱捕器各20%,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0%。

3.3 加大投入增效益 在菜农生产性投入方面,主要用于购良种、地膜、大棚、农药、化肥、资料、培训、参观等,在花铺、中山种菜的李应宏、张全、张富伦、钟万兵、刘中义等10个典型大户中调查,面积97 667m2,户平投入6 437.5元,平投入9 954元/hm2,户平收入47 500元,平收入73 453.5元/hm2,投入产出比1∶7.4~10.8,高的达1∶13以上,调查证明投入越高,收入越高,效益越高。政府投入主要为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380万元,修人行便道15万元,修码头14个420万元,解决了基地菜农生产难,运输难的问题。投入排洪沟建设25万元,开挖排洪沟37条,解决了大棚生产湿害问题。基地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新修提灌站1处,蓄水池5口及安装管网投入340万元,购置柴油机512台,投资51万元,解决了抗旱需水问题。

3.4 加强领导促推广 镇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协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办、财政办、林业站、环卫站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日常推广工作,由农技、植保、土肥等技术部门负责常年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推广、检查督促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同时镇还设立了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齐了检测仪器,实行了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限期改进,促进规范化生产。同时还在各村(居)实行主任负责制,各社(组)由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并设3~5户示范户带动推广,监督实施,严格按照《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管理条例》、《重庆市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管理制度和举报有奖制度,全面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督监管,对不按技术要求生产者严惩。花铺村还成立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无公害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受到各级好评、表彰和奖励,现基地菜农把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技术变为自觉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关松涛.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因子的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12).

[2]李喆.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4).

[3]郑秋道.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5(9).

[4]王艳,刘剑,江兰,等.浅谈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2(3):50,79.

[5]彭科,安玉发,方成民.农户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寿光无公害黄瓜和西红柿生产的调查[J].技术经济,2011(3):45-49.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推广应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推广应用电子发票提升招标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