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艺术类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研究
2016-03-19胡亚辉
胡亚辉
摘 要:笔者通过对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以下简称为“我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京津冀地区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传媒”理念下的特色课程设置,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创新英语教学法,增加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比重,着实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领域调查;特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6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JRS-2015-3049)。
在河北传媒学院,英语专业依托艺术类学科,走英语与传媒相结合的道路,融英语与传媒于一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只有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构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对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英语专业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笔者就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与职位做了详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到有效回复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 88份。两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有6人在读研究生 ;在中小学或社会培训机构任英语教师的有 24人,3人在学校其他岗位任职;在公司做英语翻译的13 人,在国家政府部门任职员的 11人,在公司做文秘或其他工作的有 30人,个体户 1人。每年大约有1/3的毕业生从事与英语有关的工作,大部分学生都脱离了英语这门学科。笔者针对这种现象及当前社会就业市场的宽泛性,结合民办艺术类院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英语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2.“大传媒”理念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设置。除各高校英语专业必开的课程外,我院还开设了网络阅读、新媒体信息编辑、 新闻采编等专业。在英语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加大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比重,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在大三、大四课程中加大文学评论、翻译理论、语言学诸学科以及论文写作的比重。课程设置由教研室具有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集体拟订。
(2)设置英语每日导读课。师生每天筛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时事政策等重要内容学习、讨论。通过先听、后读、再听,坚持每天识记时事词汇,翻译难句,简短复述新闻等训练,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逐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其心志。
(3)自选1~2门跨学科专业。选科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其他需要来自主选择学习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这种制度赋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权,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培养的空间。在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选科制下,建立宽松自由的听课制度。鼓励学生以专业课为轴心,文理兼习,接受艺术熏陶,培养知识面宽广、心智和品格健全、人文素养深厚的英语通才。
(4)在自选课中学生可以申请授课。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专业突出的学生完全可以在英语专业开设选修课,有利于促进授课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研究水平,真正体会教学工作的艰辛与乐趣,调动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为其专业实践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学生互助的跨学科通才教育机制。
3.侧重英语实践教学
(1) 口译、笔译实践。确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稳定与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校外共建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加强与外贸公司、翻译公司的联系,积极寻求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2)读书报告。每学期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读3~5部指定作品,按照规范写出3~5篇1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通过QQ、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师生交流、探讨,争取高质量地完成读书报告。开学后,学生就同一部作品展开热烈讨论,深化作品主题与思想。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形成科研意识,养成积极思考、探索的良好学风。
(3)论文撰写。大三开始,每学期让学生完成一篇3000字的小论文,学生约5人一组,每组阅读同一部作品,自拟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教师给予相关指导意见。然后,同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下载并阅读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翻译实践报告。
参考文献:
[1]Margaret Alptekin,杨 平.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梁中贤.美国高等院校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