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圈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2016-03-19李晓光
李晓光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舟山316111)
港口经济圈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李晓光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舟山316111)
本文从港口经济圈的理论基础谈起,对港口经济、经济圈、港口经济圈等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的特征和一体化内容进行了解读。
宁波舟山港;港口经济圈;一体化
综观中国的港口经济圈总体格局,我国沿海从北往南大体上有四大港口经济圈:环渤海的港口经济圈、长三角的港口经济圈、海峡两岸的港口经济圈、泛珠三角的港口经济圈。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港口经济圈的核心部分,其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
一、港口经济圈形成的理论基础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下,围绕港口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学者提出了若干基础理论,这些理论对港口经济圈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发展为理解港口经济圈内涵和特征提供了新视角。
1.圈层极化理论
圈层极化理论认为,港口经济圈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遵循“距离衰减律”,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距离远近影响了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作用是否明显,距离越近,作用越明显,反之亦然。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空间分布结构,表现为腹地以港口为中心的集聚和扩散,这使得港口和港口腹地的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核心向外围的规则性向心空间层次分化。采取这种理论方法可以将腹地分为内圈层(港口城市及临港工业)、中圈层(直接腹地,经济较为发达、利用港口较多)和外圈层(间接腹地、利用港口较少)。
2.点轴发展理论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出现在条件较好的少数城市(地区),呈点状分布。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经济中心越来越多,经济中心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互换等需求,通过各种线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线、能源和水源供应线、邮电通信线等)联系在一起,形成各种轴线。这些轴线是为区域中的点提供服务的,轴线一旦形成,将极大地提高中心城市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速度,有效减少人才流动和物料空间移动的成本,形成有利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吸引劳动力、资源、产业向轴线两侧聚集,并产生新的增长点。增长点和增长轴就像一个引擎,具有极强的扩散效应,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壮大,以增长极为发展中心,以增长轴为连线的经济增长空间结构逐渐形成。
二、港口经济圈的理论内涵分析
1.港口经济的理论内涵
港口经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理解。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依托,以各类功能区域为载体,临港产业集群为主体,港航物流为支撑而组成的开放型、辐射型的产业经济形态。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港口经济是指以海港城市为载体,以港口产业为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为支撑,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的区域经济体系。
2.经济圈的理论内涵
经济圈通常指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形态,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区域,并对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圈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定位细分,又有了都市经济圈、产业经济圈、交通经济圈等不同的提法,三者的发展重心分别侧重于都市群、产业之间的联系、交通的通达性。而港口经济圈,从分类角度可以划归为交通经济圈的范畴,偏重于港口在经济圈的核心带动作用。
3.港口经济圈的理论内涵
传统意义上,港口经济是以单个港口为依托,以相关临港产业集群为主体,以相应功能区为载体,由临港产业经济、运输物流经济、航运服务经济等组成的开放型、辐射型的产业经济形态。经济圈是一定地域生产布局的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出发,构成的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集聚和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港口经济圈实际上是港口经济与经济圈的结合体,具有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及提升产业功能的双重作用。
对于港口经济圈这一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尚未统一界定。本文将港口经济圈定义为:涵盖港口、城市、生态、产业、文化、贸易、信息、交通等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它以核心港口与区域港口群为依托,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群为载体,临港产业与广阔经济腹地为支撑,以港口城市辐射功能为带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为脉络,商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为纽带,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体系,也是港口经济在空间上的群层结构表现形式。港口经济圈从理论方面说就是“港口经济+圈”。“圈”的大小如何,关键看港口城市的经济能量。
三、港口经济圈的基本特征
根据港口经济圈的概念内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圈层联动、线性辐射、链式集合和产业集群。
1.圈层联动特征
港口经济圈通过依托其核心集聚区而形成的若干具有环状的空间组团结构,然后以核心港口城市为中心,进而通过各种功能的紧密联系,形成渐进辐射型圈层结构体系。向外通过紧密的功能联系走廊,形成港口合作圈、城市合作圈、经济合作圈、人文合作圈等内围圈层。典型的港口经济圈,其圈层结构包括核心区、辐射区和影响区等层次。各层次主要功能特点是:核心区,也就是港航服务和临港工业集聚区域,以及港口所在的中心城市;辐射区,主要是港口腹地区域,辐射区的辐射范围取决于交通集疏运网络的构建,产业的互补性和融合度;影响区,也就是港航服务业和临港工业所能联系覆盖到的区域。
2.线性辐射特征
即通过港口经济圈的核心区向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的辐射。这种辐射带动是由国际航线的开辟和多式联运来实现,带有明显的线性特征。线性辐射一般通过港口航线、联运网络、贸易走廊、信息系统等脉络进行,产生超越局部空间的大远程联系。典型的港口经济圈,其线性辐射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陆向辐射,即通过内河、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多式联运,信息网络等向内陆地区辐射;二是海向辐射,即沿港口航线等远离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拓展。
3.链式集合特征
链式集合特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生态、文化、产业、贸易、交通、投融资、信息与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圈内经济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临港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强经济圈层内各经济节点的全方位衔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等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发展链条,构成以港口经济资源要素为核心的综合网络。
4.产业集群特征
因为港口经济圈有利于港口产业的集聚,从而形成港口产业群。港口产业主要包括四大内容:临港工业、物流运输业、航运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临港工业是依托港口优势而形成的临港制造、加工、高端船舶等实体产业;物流运输业是以码头装卸业为基础,延伸发展货代、船代、仓储、运输等陆上、水上一体化的物流产业;航运服务业是为港口物流提供保险、金融、咨询、商贸、海事、经纪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产业;信息产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港口内外部产业的有效衔接、共享信息,实现线上交易、线上结算等线上服务综合性产业。
四、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的基本内涵
1.第四代港口发展的内涵
1999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上提出了第四代港口,从宏观上更加突出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以港口为中心的各类要素的平台服务体系建设,以平台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共网发展;从微观上要求满足港口对运输市场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的作业和便捷的柔性服务,促使与港口供应链相关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从体制机制上,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同竞争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模式的创新。
2.宁波—舟山港口的性质与功能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干线港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运输功能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港,在沿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及外贸物资运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宁波—舟山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和宁波市、舟山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宁波—舟山港以原材料、能源等外贸集装箱运输和大宗物资中转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安全环保、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经济圈。其应具备装卸仓储、运输组织、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保税、旅游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等多种功能。
3.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的界定
基于世界大港发展趋势和宁波—舟山港发展基础,宁波港口经济圈是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廊、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为依托,港航服务业和临港制造业为支撑,文化交流与商贸投资为纽带,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更加强调港口内的资源整合与港口间的协同发展;更加强调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港口与腹地经济的有机融合;更加强调港口对资金、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更加强调港口综合运输体系与高效、低成本物流通道的构建;更加强调港口与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更加强调港口对区域资源的引导与配置作用。
五、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内容
通过宁波舟山港口经济一体化,重新确立宁波—舟山港在长三角乃至中国港口经济圈中的定位。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应主要着眼于贸易和运输功能,以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为主要发展方向。此外,还要用互联网的思维与做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拓展互联互通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
1.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随着宁波市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不断优化,多式联运发展逐步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格局形成,铁路直通港区,并通过萧甬、甬台温铁路与全国联网。宁波和舟山应统筹规划跨行政区的宏观管理、临港产业、综合交通、信息网络、能源结构和物流服务等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建,加快形成港口经济圈区域内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系统。
2.交通集疏运网络一体化
要按照“沟通水网、完善铁路、拓展公路、多式联运”的总体要求,加快高速公路、铁路集疏运网络建设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发挥港口在铁路等方面的多式联运优势,积极开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和公水联运,拓展港口经济腹地。
3.口岸建设一体化
口岸一体化通关能提高通关速度,节省货物流动的时间成本。当前阶段,在浙江省内宁波关区和杭州关区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简化放行,尤为迫切。就口岸而言,北仑港区与舟山的金塘、六横港区同处一个港池,共用一条航道和一个锚地,对两个港区口岸实行合并管理,有助于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四个统一”原则,实质性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做大做强该区域的海上贸易。
4.口岸通关体系一体化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要参照上海洋山港政策,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并研究进一步扩大启运港的范围、扩大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数量。同时,探索将启运港退税政策延伸到内陆港。完善内陆无水港口岸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无水港当地海关、口岸查验部门的支持,在铁路无水港设立口岸,建立海铁联运口岸通关便利化长效机制,增加内地“直通式”报关办理点,简化通关手续,优化运作模式,提高查验效率,实现海铁联运一体化运作。
5.信息化共享一体化
加快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型“互联网+”航运的O2O电商平台,届时“船货物”将在企业双方线下业务中积极介入,规范交易流程。同时加快线上整合,从下单到结算的流程将在电脑和手机终端同步实现。在互联网平台的“催化”下,外贸、金融、物流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港口经济产业如虎添翼。以互联网平台为资源配置中心,用信息交换的加速促进物加质交换的加速,“互联网+”的大胆实践是企业昂首走向全球的新动能。
[1]李晓光.基于SWOT法分析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J].进出口经理人,2016(6).
[2]张硕.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陈飞龙.“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12-1.
[4]李晓光.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探析[J].三江论坛,2016(9).
[5]查贵勇.港口经济与上海港口经济发展[J].港口经济,2003(5).
[6]阎勤.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内涵特征与构建对策[J].宁波经济,2014(12).
责任编辑:张明
国内最大矿石中转基地首次靠泊30万吨级货轮
8月23日,利比里亚籍货轮“沙钢意志”号满载来自巴西的29万吨铁矿在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进行卸船作业。全国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首次靠泊30万吨级货轮。
设计年通过能力5200万吨、堆存能力530万吨的40万吨级鼠浪湖岛矿石中转码头工程是宁波舟山港重要的建设工程,也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桥头堡,来自海外的铁矿可以通过这里转运至长江沿岸的各大港口。据悉,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在从1月26日顺利接卸首艘外轮以来,截至8月16日,共计靠泊外轮24艘,接卸量242.6万吨,吞吐量436.7万吨,卸船作业平均船时效率约3240吨/小时。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来,整合效应不断显现,逐步由“大港”迈向“强港”。目前,宁波—舟山港持续推进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马迹山三期及中宅二期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矿石运输服务体系的竞争力,未来5至10年,将基本完成江海联运港口码头布局,全面改善装卸、仓储等基础配套设施。
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一体化研究》(课题编号:16NDJC327YBM)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