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报告

2016-03-19赵立波王荣祯焦修伟鹿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教育培训

赵立波, 王荣祯, 焦修伟, 鹿淑梅

(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报告

赵立波, 王荣祯, 焦修伟, 鹿淑梅

(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为了促进和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青岛市农委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列入2013~2015年青岛市立法论证和调研计划。调研组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立法调研工作,认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的出台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规章;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的,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责,也是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立法是强化和规范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措施。农民教育培训立法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2010年以来,天津、甘肃相继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地方立法,2012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全国展开,各地陆续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政府规章调研起草工作。青岛市已经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民教育培训行政立法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1]。

调研组通过开展青岛市农村劳动力及培训需求调研,配合市政府调研室开展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调研,开展“十三五”全市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调研,掌握了青岛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民培训等基本情况。通过开展《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办法》(后改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立法调研了解了国内其他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立法情况、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立法条件和立法需求、国外相关农民培训立法情况等。在国内其他省市调研方面,调研组选取了出台第2部省级人大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立法的甘肃省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基本思路、立法经验教训,以及近年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方面的主要探索等。在青岛市立法调研方面主要采取了部门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农户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立法条件和立法需求调研。在国外相关立法调研方面,调研组通过文献调研方式,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韩国的农民职业教育立法、教育体系情况、培训统筹规划等进行了梳理[2]。

1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组在近3年的时间,查阅文献资料100多篇,召开立法规章论证会20余次,走访了4市2区20个镇、80个村、20个农业单位,进村入户调查3 20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3 500份,回收3 215份。2016年2月底完成调查统计工作。2016年3月份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

2青岛市“三农”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

青岛市辖6区4市,共43个镇、6 016个行政村。农村总面积7 989万km2,占全市陆域面积的71%。农村常住人口41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6%。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 730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7.5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32.8万人。培训需求方面,有农业技术培训需求的达37.9万人,务工技能培训需求34.5万人,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及其他培训需求25.7万人。

青岛市“十二五”期间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农药经营使用人员培训和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良好成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以来,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2016年为4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做出部署,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初步建立起培训体系和机制。2013年以来全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3 897人,带动了近10万农民增收致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 400人,且有50名入选国家青年农场主计划。其中,平度市有1名青年农场主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项目资助,另有2 068人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必要性方面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办发[2015]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中央1号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规划和要求[3]。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2年以来,市委一号文件部署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年以来,市政府连续3年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列为市办实事。黄岛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列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青发[2016]4号)精神,2016年起青岛市将整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政策规定,需要建立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4]。

3.2可行性方面农业部、财政部2012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4年启动示范和部分省、市整体推进工作。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7号)、《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农人发[2015]3号)。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这也是青岛市制定《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的重要依据。

山西省、四川省、江苏省以及南京市、宁波市、成都市等副省级城市已经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性文件,为青岛市制定政府规章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规章制定的依据充分、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4规章的总体思路和需要规范的主要事项

4.1规章的总体思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加以引导和扶持,重点要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制度体系和部门配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农民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拓宽渠道、多管齐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5]。

4.2关于规章的名称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支持下,青岛市农委2013~2015年开展政府规章调研项目,所用名称为《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办法》。在调研基础上,2016年将其列为政府规章送审(完成)项目,所用名称为《青岛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方针,结合青岛市工作实际,经多方论证,政府规章名称拟定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4.3规章制定的原则在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时,注重把握3条基本原则。一是注重针对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针对区域特点、农村产业现状和农民结构,找准本地特色,从本地实际出发。二是突出实用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上。三是强调操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一定要具有操作性,以利于贯彻执行。

4.4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明显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资源分散,机制不完善,基础条件欠账较多,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做法是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规划,加快构建县域1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几个(N)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供销职业学校等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互补共担、若干(X)分布在农业产业链上的现场教学基地(田间学校)延伸覆盖的“1+N+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送教下乡”的长效机制,创新“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水平。

4.5建立认定管理体系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认定管理要遵循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制度,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水平,分行业科学确定认定条件和标准。认定管理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实名制登记、全过程监督、动态管理原则,建立准确、完备的培育对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注重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规模和效益、职业道德相结合,并要实行考核制度,对不合格的一律淘汰,确保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4.6建立政策扶持体系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包括教育培训、土地流转、生产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资源,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要注重发挥农业发展带头人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初期阶段,可以给这些带头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5]。

4.7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规范农民教育培训决策和协调、监管、运行机制,明确区市之间、相关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与资金分担,逐渐形成财政、农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与培训机构、培育对象的多方制衡,并以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5调研结论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规章制定的依据充分、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切实可行。《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契合青岛市整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时间节点,因此应尽快出台,并以政府立法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体系等加以规范,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建立严格认证制度 确保职业农民素质[N].农民日报,2013-07-03.

[2] 《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报告[EB/OL].(2009/10/12)[2016-04-01].http://www.nbrd.gov.cn/art/2009-10-12/art_6543_383865.html.

[3] 郭存德.菏泽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15(5):38-42.

[4] 倪慧,万宝方,龚春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及中国实践研究[J].世界农业,2013(3):134-137.

[5] 曹茸,刘远.为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核心主体: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J].云南农业,2013(7):19-20.

作者简介赵立波(1977-),女,山东青岛人,农艺师,从事农民培训研究。

收稿日期2016-05-23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145-02

LegislativeResearchReportof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Qingdao City

ZHAOLi-bo,WANGRong-zhen,JIAOXiu-weietal

(QingdaoAgriculturalBroadcastingandTelevisionSchool,Qingdao,Shandong266071)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and regulat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farmers and employment ability,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Qingdao City was included in legislative demonstration and research program in Qingdao City during 2013-2015. During March 2013-March 2016, through Consulting literature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aire survey, helding forum, legislative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it was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ublish regulations of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Qingdao City.

Key words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Government regulation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Policy support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教育培训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