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发展与运营模式

2016-03-19马加强白忠荣王佩珩陈占莉冉坤念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发展特点运营模式现代农业

马加强, 丁 宁, 白忠荣, 王佩珩, 陈占莉,冉坤念, 刘 博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发展与运营模式

马加强, 丁 宁, 白忠荣, 王佩珩, 陈占莉,冉坤念, 刘 博*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结合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社区支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与益处,并对比社区支持农业与大规模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之间的特点与差异,探讨社区支持农业在现代社会的运营影响因素,从土地、生产与经营、人员、管理、消费者与市场宣传等角度提出建议,旨在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特点;运营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农业发展可以总体概括为:大规模农场,小规模农场和个体农户3种形式。大规模农场为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特色,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大多与专门的农业公司紧密结合,甚至以农业公司的机械进行作业,所用的劳动力较少,效率高、产量大,但造成农业污染所占份额更大。小规模农业以欧洲为代表,更加注重生态化生产,有的农场也会使用少量农药化肥,但不以此为主,有时会将畜牧业与农业相结合并辅以食品的轻加工。个体农户农业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为典型,因人口密集、劳动力较多,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大多以人力为主,辅之以农业机械。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条件来源于机械产业的发展和大量的土地,兴起于殖民时期。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尝试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因当时农耕机械不足从而更像是小规模农场式经营,随后由于农民积极性等问题又恢复小农式生产模式[1]。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打工人员增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就业紧张和农村土地逐渐荒废。简单地以大规模农业的方式整合农村土地不但会造成农业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也不符合我国当前国情,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基本素质等农村整体水平提高的问题。而各个农村的地理位置不同,也应区别对待。从我国现有农业情况来看,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发展中小规模农场,并辅之食品加工产业,一方面顺应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1%人口的国情,另一方面又尽量遵循生态循环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能量损失与环境污染,同时能加速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关系。北京市留民营农场于1982年就已开始实行生态农场的建设[2],目前已经超过30年,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作为有机农业中的一种模式,很好地秉承了环保农业的理念,同时与传统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相比,它将农民与城市居民联系起来,拉近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符合我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十三五时期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现代农业发展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因此,分析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其运营影响因素与发展建议,对调整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CSA的定义与发展

CSA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美国和欧美等地区,是指消费者将单位时期种植粮食蔬菜所需的费用交给农场,然后由农场将该时期种植的粮食蔬菜定期直接送达消费者的手中,农场种植的蔬菜大多遵循有机或生态农业的方式,提供天然无污染的食品,加大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平互信、传播环保理念[3-5]。

1.1CSA的定义目前,CSA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图书馆的定义是:社区支持农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区,这些个人允诺农场的运行,从而使该农场合法或合情合理地成为社区农场,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农业风险,共享农产品收益[6]。美国学者者伊丽莎白·亨得森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社区附近农民和该社区食用该农民生产的产品的联系;罗宾·范·恩总结为“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每一年度的彼此承诺=CSA 和无数的可能性,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他将两者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作为第3种重要的要素。香港社区伙伴组织(Partnership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消费者对农场运作做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我国大陆地区的学者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三者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更加注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我国香港地区认为农场本身是核心,而大陆地区则将其看作一种新型的农业形式,这可能是3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所致:美国地区更加看重食品安全,认为只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够让农场更好地进行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同时也更加开放与自由平等,政府对个人影响约束不大,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利于农场的发展;香港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发达,农用土地较少,在香港城市中生活会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因此更加重视农场本身并将其看作放松身心的地方。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还处于发展期与转变期,城乡逐渐呈现二元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城乡之间的联系、加速农村发展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更加注重将社区支持农业作为一种发展方式来研究。CSA根据发起者可分为2种基本模式:由农民或农场发起,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由消费者发起,以生产所需的绿色食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为目的。

1.2CSA的发展社区支持农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70年代向欧洲推广,80年代传入美国,进入21世纪开始逐渐在我国开展。20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由于“水俣病”等疾病的爆发[4],使得日本民众开始对环境与食品迫切关注,引起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但是,当时还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食品的供给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市民就主动与农民签订协议,通过预付款项、义务劳动等让农民参与有机食品的生产,该种小型的、以食品供应为主要目的的非盈利组织形式在当时被称为“teikei”(日语“提携”的意思)。二战后的日本存在大量的农村生产合作社,便于将消费者与生产者联系起来,是日本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点与我国十分相似。1971年日本成立有机种植学会,在1978年的第四届有机种植大会上提出了互助、协商、民主、控制规模逐步发展等十大原则,日本社区支持农业逐渐走向正轨。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更多的消费者追寻有机食品使得CSA广泛传播与发展。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大型的农业公司逐渐涉足有机食品领域,市场上出现了数量和种类众多的有机食品,再加上有机食品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人们更喜欢直接从商店中购买有机食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进入职场和运营方式的僵硬死板,参与CSA的人员逐渐减少,使得日本的CSA逐渐衰落。

CSA在19世纪70年代传入欧洲以来,在各个国家出现了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CSA组织。最早是由瑞士在1970年成立了市民联合组织“莱斯贾迪斯德科卡涅(Les Jerdins de Cocagne),1986年德国在苏黎世附近成立了第一个为成员提供蔬菜的集体农场——托柯南堡(Topinambour),1999年丹麦巴里斯特考农场成立Aarstiderne以电子网络为基础配送有机食品到2004年已有44 000个顾客。目前,意大利拥有600多家CSA,葡萄牙有52个类似的组织。法国专门成立了全国性的“农民—生态学家—消费者联盟”支持CSA的发展,并将全国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有相应CSA的农民与消费者组成。

美国的CSA集中在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中西部地区的北部。1985年美国第一个CSA农场在马萨诸州诞生,到2007年已有12 549个CSA农场,至2012年已有约18万家庭和100多万人口从CSA农场获取粮食蔬菜[7-8]。自从在美国开始发展以来,CSA作为一项生态伦理狂潮中的运动在美国迅速传播,同时在自然有机农场协会、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地方食品运动等活动为CSA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推动了CSA的发展。CSA农场趋向于小面积、多元化发展,1997年,72%的CSA农场面积小于20 hm2,2001年,84% 的CSA农场面积小于4 hm2,65%的面积小于2 hm2[9]。农场中可种植适宜的蔬菜、粮食作物、水果、花卉并与养殖与畜牧业结合。

我国的CSA农业始于2006年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定州开始的、与乡村教育类似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以及香港嘉道理基金会的社区伙伴资助的广西柳州市“土生良品展览馆”社区支持农业,后者被看作是中国社区农业雏形。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石嫣博士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Earthrise Farm)进行半年的实习生工作[10],其回国后参与主持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建的产学科研基地——小毛驴市民农园,共占地15.3 hm2,现已稳定运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1年,我国已有近百家农场进行社区支持农业的运作[11],并且随着民众收入的增加,对健康与环保理念的深入关注,CSA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CSA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与比较

现代农业虽然通过机械化、设备化、农药化、规模化、化肥化、资金化取得了高效率与高产出,但其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而我国的传统小农生产虽然投入少、污染少,但效率低下,产出单一,易受天气与市场影响,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研究者结合两者的长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等[12-14],其本质都是在寻找一种低污染、稳定性好、可持续、绿色安全符合时代需求的农业。

2.1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是于20世纪70年代由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W. A. Albrecbt 教授提出的一种农业模式,是建立在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可行的小型农业系统,在长时期不对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要协调生态与经济发展,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尽量延伸食物链使能量能够多级利用,将种植、畜牧养殖结合起来,并涉及食品的初级加工,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生态农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二维平面农业种养模式、三维立体农业种养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模式等,所有的生态农业都保证将每一个环节的副产品都尽量利用到其他环节,减少损失;实现农业的多样性,保证在该农业系统内的循环尽可能的维持,种植、畜牧、林业、养殖、轻加工等相结合;在注重食品安全的同时使单位产量与现代农业相一致,符合市场需求,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仍能够运行并且盈利;招收吸纳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创新与科研,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15-18]。生态农业的另一大特点是沼气池的发明与应用,沼气池将农田中的秸秆、人畜的粪便、生活中的可利用垃圾等发酵后变成沼气沼渣以提供给农田废料、人类生活中的电力能源和养殖业中的饲料等,以沼气池为核心将各种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保证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应用。生态农业在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科技发达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实现了投入少收益高,应用形式灵活多样[19]、因地制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农业模式。

2.2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比较生态农业生产的食品为绿色食品,有机农业生产的食品成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绿色无污染和安全无害,但有机食品的标准更高:原产地无污染,种植土壤3年内未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未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业、饲料、生长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色素和有机溶剂等,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不得受到任何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并且要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规定与有机农业相关机构的标准[20-22]。有机农业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23],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等,不适用转基因技术和产品,遵循农业系统的循环性与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符合有机农业的认证标准。有机农业多采用作物固氮、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生物治虫、轮作间作等方式种植,因此风险较高[23-25]。有机农业认证机构严格门槛高且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相应的有机食品的价格也高,是普通食品的2~6倍,但需要一定的转换期,有机农业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政府补贴[26]。目前,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其次是阿根廷、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南美国家[27]。有机农业的本质在于依靠自然不干涉自然,依靠传统的农业方式和生物循环维持土壤肥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经营上符合农业经济、生态学理论、品牌效应,保证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止污染与水土流失[28-30]。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本质相同,但有机农业的要求更加严格。

现代大规模农业的根本特点是高投入和高产出,是资金、知识、技术、能源的集约化,表现为机械化、专业化、化学化、市场化、规模化和自动化,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学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但由于其高消耗、高污染以及造成的土壤退化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促使现代大规模农业广受诟病,促使各种新型环保农业广泛产生。对于我国而言,除了东北地区有大片的农场外,大部分地区耕地破碎或分别从属于个人,不具备大规模农场的条件。与其说CSA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不如说其是一种农业运营模式,运用生态或有机农业的方式种植,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并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加大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信任,使消费者明白食品的来源,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宣传了绿色农业的理念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关系,不易受消费市场的波及。CSA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环境友好农业,将本地生产的产品在本地销售,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化石燃料的消耗与污染,使本地居民能够品尝到新鲜的蔬菜,倡导绿色种植,绿色消费,同时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科教、娱乐、疗养、休闲于一体,有助于拉动当地就业。

3CSA的运营影响因素与对策

作为一种特殊运营方式,CSA需要考虑持久性的运营,建立稳定的市场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时还要保证种植的多样性和无污染。CSA是一种结合生产与教育的一种农业模式,需要做好宣传交流工作,土地、种植、人员、市场、管理、配送、相关产业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经营CSA农业时要考虑好相关的投入和产出,能够应对因天气、贮藏、病虫害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与消费者做好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要保证农场的获利以便农场能够顺利运营,同时要保证警醒避免为获利而忘记原本从事环保农业与宣传绿色农业的目的。

3.1土地CSA的市场在于收入较高的人群,因此需要城市周边的土地种植,如果本身是土地的拥有者,那么只需考虑种植事宜即可,但CSA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我国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对CSA没有接触或者了解较少,因此,我国大多数CSA农业都是消费者发起的,需要经营者租借土地来种植。由于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土地价格波动较大,经营者在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应制定好土地和租赁时间,防止因矛盾而使农场无法顺利运营。在选择土地时,要注意测定土地的土壤质量、灌溉水源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土地周围是否有污染等情况。

3.2生产与经营在进行具体耕作时要考虑消费者对蔬菜种类的选择、单位面积蔬菜的产量,在种植蔬菜时要有相关的经验以及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知识,做好相关蔬菜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安排,选用合适的种子、肥料和器械等。使用间作轮耕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采用绿肥堆肥和固氮作物的方法提高土地肥力,种植驱虫草如薄荷、柠檬草、罗勒等防治害虫[31],借鉴传统的种植与相关农业的方法保证生态平衡。在产量较多时可以通过当地集市或成立直销店进行销售。除了固定的销售份额和市场销售外,还可以供应当地的饭店、学校食堂等。收获后的蔬菜要注意保存的方式,既要维持蔬菜的品质又不能造成环境的污染。收货后要及时进行配送,可以由份额成员定时来取、由农场人员承担配送任务,也可由双方共同约定取货地点。

3.3人员CSA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经验丰富的种植者,他们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当劳动力不足时,可以雇佣劳动力、招募实习生与志愿者参与,因为CSA集生产、教育与环保于一体,同时也可为CSA的发展培养人才。我国高等学校倾向于培养从事高精尖科研工作或是大企业、大公司需要的人才,很少有专门有机生产培养人才的机构。CSA农业要想有所发展,就要着眼于内部的人才培养,使参加人员对其有归属感。当CSA农业可以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应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机构,比如职业农业学校等,将生产与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教授相关的技能知识,还能传递CSA农业的理念与最先进的模式。参与的志愿者可以发放志愿积分,实习生要提供食宿和相应的工资。同时可以设置工作份额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招募的人员如是有相关的技能与知识,则可参与管理、宣传、会计、销售等脑力工作。

3.4管理CSA的管理模式并非是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其管理更加倾向于一种发散式并且可以自下而上进行监督的方式。每位劳动者都有自己固定的劳动,但农业生产上伴随着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上不能太过严格,日本CSA农业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尊重参与者的意见。CSA农业偏重于农业生活,要让参与者融入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农场中的工作,使参与者充分理解自己的工作,认清自我目标与价值取向,提高自律意识,从内心支持CSA农业的发展[6,10,32]。

3.5消费者与市场宣传消费者参与CSA的主要目的是基于食品安全、自身健康与支持绿色农业保护环境,大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素质,大多月收入超过5 000元,80%以上为女性,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3,33]。要注意消费者的意愿与需求,在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同时要提供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作物,尽可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家庭情况,这也是CSA所独有的优势之一。在经营过程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是维系CSA经营的基础力量之一,生产者通过让消费者参观生产过程、定期举办互动、与消费者通过多种方式交流、提供高品质的蔬菜等方式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培育核心份额成员[31]。要做好CSA的宣传工作,提高CSA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CSA农业。

在与消费者联系和进行宣传的过程中,社交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渠道。可通过建立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博客、QQ、创办杂志刊物、讲座等形式进行CSA的宣传,其中社交媒体既可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信息反馈,又可以使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在其交友圈内进行宣传,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任往往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33-34]。可在农场中定期举行聚会活动相互交流,既可以是农业知识、食品制作的交流,也可以是聚餐及健康知识、环保知识的讲座等。

3.6其他CSA农业的运营过程既要照顾到消费者的利益,也要保证农民的权益,消费者与农民在利益上、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对立,需要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加强沟通与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运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好正负面影响,做好准备。在制定份额资金时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所获得的利润、周边地区的消费情况等。

单一的种植业无法从根本上使CSA稳定运行,将种植业与畜牧业、养殖业联合发展,既可以建立起循环生态系统,又可以提供果蔬、肉、蛋、奶、鱼、禽,丰富产品种类,扩展多重销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当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建立食品的轻加工产业链,将处理后的产品直接销售以建立起品牌信誉;与高校、科研中心、技术中心和食品研发中心结合,深挖产品本身的内在价值,提高产品质量和种类,开发出成型的食用产品。获得一定的资金后可用于建设相关的有机农业学校,为CSA农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学校除了教导相应的知识与技术、学教结合,让学生参与农场经营外,还要建立自身的科研实验中心,进行作物品种、种子研发、农业技术、动物繁殖、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还要紧跟科技前沿,利用农产品的废料发展生物清洁能源,达到环境保护与能源供给相结合的目的[35-37]。作为一种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农场,CSA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除了通过劳动份额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外,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让城市中满负压力的人们到此旅游,放松身心,体验农家生活,近距离接触大自然,起到休闲疗养的效果,同时也可扩大消费者的数量、提高知名度。

4结语

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处于改革阶段,世界农业发展也正处于转型期,在将发展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时,不仅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均衡、稳定的发展建设,还要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以适应世界农业时代潮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同步。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性极大,应当结合地区特色、挖掘地区农业潜力,以适应各地市场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机器会进入农业生产当中,CSA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并且现今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当前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与增减情况也无法做到准确判断,因此,需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农业机械、人口流动、人类观念和市场等情况对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进行研究,调整农业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帝国都是国外企业,因此,我国要立足于本土,看向世界,建立与本土相符合、与世界相协调的农业企业,加强农业高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88-94.

[2] 于光远.访问一个生态农场:四篇短文和一个序言[J].经济研究,1984(3):3-8.

[3] 石嫣.全球范围的社区支持农业(CSA)[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35-38.

[4] 李良涛,王文惠,王忠义,等.日本和美国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7-102.

[5] 邵隽,张玉钧.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12):74-79.

[6] 付会洋,叶敬忠.兴起于围困:社区支持农业的本土化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5(6):23-32.

[7] ILES A,MARSH R.Nurturing diversified farming system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How public policy can contribute[J].Ecology and society,2012,7(4):42.

[8] LONG K B.The changing face of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J].Culture and agriculture,2010,32(1):17-26.

[9] HENDERSON E,VAN EN R.Sharing the harvest:A citizen’s guide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M].Chelsea Green Publishing,2007.

[10] 石嫣.我在美国当农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1] 何玉新.社区支持农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N].天津日报,2011-01-01(08).

[12] 何万云,彭瑞玲,朱德林,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刍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S1):24-27.

[13] 石嫣,程存旺,雷鹏,等.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相关性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2):55-60.

[14] 王洋,李东波,齐晓宁.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2):157-160.

[15] 张培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特征研究”[J].甘肃农业,2005(6):8-9.

[16] 曹志平.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9-38.

[17] 陈强.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模式[J].福建水土保持,1999,11(4):15-18.

[18] 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J].土壤学报,2007,44(6):1127-1134.

[19] 崔娜娜,周申立.观光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留民营的发展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5,25(4):246-249.

[20] 葛体达,黄丹枫,宋世成,等.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生产:未来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产业导向[C]//唐克轩,黄丹枫,王世平.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86-392.

[21] O’RIORDAN T,COBB D.Assess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onverting to organic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1):22-35.

[22] HEEB A,LUNDE B,ERICSSON T,et al.Nitrogen form affects yield and taste of tomatoe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and agriculture,2005,85:1405-1414.

[23] 杨永岗,肖兴基,李德波.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0:41-47.

[24] 李言鹏,王玉华,郭鹤群.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演化与区域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3):110-117.

[25] 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4(7):7-11.

[26] 钱静斐,李宁辉.美国有机农业补贴政策:发展、影响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03-112.

[27] 杨洪强,接玉玲.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策略[J].园艺学报,2008,35(3):447-454.

[28] 腾旭征.青岛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研究对策[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29] 刘子飞,王昌海.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三阶段DEA 分析:以陕西洋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05-112.

[30] 张纪兵,席运官,肖兴基.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可行性分析及对策[C]//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呼和浩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2011:572-576.

[31] 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情境下生产者建立食品信任的策略:以四川安龙村高家农户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3(2):48-60.

[32] 程存旺,周华东,石嫣,等.多元主体参与、生态农产品与信任:“小毛驴市民农园”参与式试验研究分析报告[J].兰州学刊,2011(12):54-60.

[33] 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CSA)消费者对生产者信任的建立: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的作用[J].中国农村经济,2015(6):33-46.

[34] 吴天龙,刘同山.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商业研究,2014(8):90-93.

[35] 程序.以生物能源产业重新振兴中国生态农业[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3-28.

[36] 张奎成,张希庆.留民营生态农业建设与绿色食品开发[J].农村能源,1993(6):34,47.

[37] 刘飞.制度嵌入性与地方食品系统:基于Z 市三个典型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41-149.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B0804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1400182)。

作者简介马加强(1994-),男,山东菏泽人,本科生,专业:生物技术。*通讯作者,讲师,从事民族植物学与民族资源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6-05-18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240-05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of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MA Jia-qia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 the feasibility and benefits of CSA i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SA and large-scale agriculture, organic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ere compared, factors influencing CSA operation in modern society were discusse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perspectives of lan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sumer and market promotion, so as to adjus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in China and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 model

猜你喜欢

发展特点运营模式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