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香自苦寒来:韩再芬印象

2016-03-19吴春平

关键词:黄梅戏

吴春平,张 俊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梅花香自苦寒来:韩再芬印象

吴春平,张俊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女士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一,追求真的理想境界,即向往做真人,爱黄梅戏之真并专心致志做真戏;其二,具有难得的理性精神,对戏曲的本质、黄梅戏改革以及艺术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其三,理想远大,并为自己的艺术之梦做不懈的努力。总之,韩再芬是一位有功底、有修养、有胆识、有抱负的戏剧人,是一位集表演艺术家、戏曲改革家和现代演艺公司管理者于一身的杰出人才。

关键词:韩再芬;再芬黄梅剧院;黄梅戏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3.018

2015年9月13日下午,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红楼小会议室,文学院及黄梅剧艺术学院部分教师与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女士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座谈,就个人的艺术追求、“再芬黄梅”品牌建设以及黄梅戏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韩再芬的发言坦率真诚、见解独到,不仅给人以启发和深思,而且,还能使人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艺术家最为宝贵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求真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其中“真”是第一位的。而韩再芬就是一个对“真”执着迷恋、孜孜以求的人。

首先,做真人。与以往在类似公开场合见到的韩再芬一样,她的装扮依然是素雅的、本色的。和许多明星、大腕喜欢刻意包装和炫耀不同,韩再芬既不浓妆艳抹,也不珠光宝气,一点没有明星的做派和架子。不仅外表如此,内心也一样,她视“真”为做人的最高境界。有感于当下社会假的泛滥,她说她想写一部戏,叫做“变脸”。“演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变脸,变着变着最后就变成了鬼脸,而且连自己的心都摸不到了”,颇有魔幻色彩。对真的痴迷竟使她两次饶有兴致地提到刚上映不久的台湾导演侯孝贤拍的故事片《刺客聂隐娘》。她认为该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去假求真”的故事,情节的展开“就是一个去掉了所有的包装和修饰,回归本真的东西”的过程。她特别理解和认同导演的良苦用心:“我的心情与导演的一样,他唤醒人们的真。”这不禁使人联想起2003年韩再芬主演的一出新编黄梅戏《公司》。尽管围绕这部戏的艺术形式创新问题理论界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该剧呼唤诚信的主题无疑切中了时代的病根,而且也体现了韩再芬对“真”的格外关注和企盼。韩再芬对假的厌恶既源于对当下大的社会环境的不满,也有感于身边时常出现的真真假假和波诡云谲:“有的人开不同的会,会变不同的脸,而且在不同场合对你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大艺术家的人情体验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爱戏真。韩再芬认为黄梅戏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真诚、质朴、自由、灵动”,其中“真”最为突出。“我对黄梅戏的‘真’情有独钟,黄梅戏的‘真’是我一直痴迷和追求的东西。”的确,与京剧、昆曲等较为高贵的剧种相比,黄梅戏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晚,且主要流行于民间,因而显得较为“土”和“俗”。但较少受庄重压抑且夸饰做作的宫廷贵族文化影响的黄梅戏却体现出难得的“真”。黄梅戏大多表现民间生活的真实状态,抒发平民百姓最为真实的自然情感,而且,表演动作也极为本色、自然。从内容到形式皆真的黄梅戏充满了亲和力和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并在国外享有“中国乡村音乐”的美誉。对黄梅戏的“真”的挚爱使韩再芬始终扎根于安庆这方戏曲沃土。她不仅自己坚守,而且还真诚地开导和劝说再芬剧院的年轻演员要有定力,要真爱戏、爱戏真,不要为外界的功名利禄所诱惑:“我不希望演员有太强的功利目的,我们要培养真心热爱艺术的人。”

再次,真做戏。对于一个戏剧人而言“求真”还意味着不违逆本心真做戏,做真戏。长期以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已成风气。不少地方正规剧团已习惯于为招商、为获奖而创作。此类作品大多有意识地以本地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表现对象,可谓题材意义上的“地方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安庆最有影响的剧团,再芬剧院似乎对这种“形象工程”没有兴趣。大凡韩再芬参与策划的作品,其主人公要么是无名的徽州“女人”,要么是初入商海处处碰壁的女博士,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异乡人——寂寞“汉卿”,总之,都是边缘人、局外人和失落者。为什么呢?韩再芬虽未正面予以回答,但却在不经意中露出实情:“排戏不能急功近利,这些年黄梅戏做的戏花费巨大,有的县花500万演一出戏,演了两场就完了,钱都花糟了,这样的钱我们宁可不要!”这一方面是对政府投资的惋惜,另一方面也是对急功近利、勉为其难的应景之作的拒斥。当然,我们不能说地方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就不能入戏,但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容易产生主题预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作品内容的拓展和意蕴的深化,而且,长期的艺术实践也反复表明此类宣传意图明确的作品鲜有佳作。所以,深谙艺术真实之道的韩再芬不想落入窠臼,而更愿意在虚构的小人物身上去驰骋想象,开掘主题。这样,假戏“真”做反倒更耐人寻味,并且艺术生命力也更为长久,从而避免了“编一个、演一个、丢一个”的尴尬。

二、理性

毫无疑问,韩再芬是艺术家,而不是理论家。但实际上她却具备了相当的理论素养和理性精神,对戏曲的本质、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规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当前文化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地发动了新一轮的振兴戏曲的运动,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戏曲进校园,让学生学唱传统戏。对此,韩再芬持有异议:“这是一次倒退,戏曲没有进步,没有跟这个时代接轨的东西。让学校的孩子都去唱传统戏,这样把过去的东西翻出来的‘填鸭式’活动,不行!我们应该针对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创作适合他们需要的作品。”这种以受众为本位的思维方式显然要比简单地以传统为本位的想法来得更明智些。一代有一代之艺术,一代有一代之趣味。如果简单的复古可以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就大可不必为“振兴戏曲”而绞尽脑汁了。尽管今天在怎么发展戏曲的问题上人们还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那就是:回头路,走不得。

黄梅戏怎样才能“跟时代接轨”?韩再芬的主张很明确:“自创与再造”。这里的“自创与再造”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戏曲的内容,也包括戏曲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不能总是“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翻来覆去“老三篇”(《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而是要编新戏,增加戏的新内涵,以满足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从《徽州女人》到《徽州往事》,从《公司》到《美人蕉》,从《靠善升官》到《寂寞汉卿》,无论是新编剧,还是改编剧,韩再芬总是有意识地强调“艺术的原创”。“以前的黄梅戏剧目很多都是通过借鉴和改编的方式而创作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比如《天仙配》就是从传说改编而来的。而我们的‘徽州系列’是原创,内涵要深刻得多。”的确,同样都是爱情戏,《徽州女人》与《天仙配》《女驸马》相比,思想内涵和审美形态均差异明显。《天仙配》是典型的“棒打鸳鸯两分飞”,以悲剧而告终;《女驸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喜剧而结束;《徽州女人》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典型的荒诞剧,很容易使人想起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名作《等待戈多》。“棒打鸳鸯两分飞”和“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古典戏曲最常见的叙事模式,是与传统社会生活方式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求相对应的。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则更具现代意味,更容易被在追逐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和感受到人的“异化”现象的现代人所接受。尽管悲剧和喜剧形态的美今天仍受欢迎,但呈现“荒诞”之美的《徽州女人》的出现无疑为黄梅戏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就《徽州女人》的演出效果看,年轻观众追捧的热度要明显高于中老年观众。

至于戏曲的形式再造问题,学界争议较大。不少学者认为戏曲的形式,尤其是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是戏曲的特殊魅力之所在,戏曲改革不能“伤筋动骨”,程式化必须捍卫。对此,韩再芬的态度是“不破不立”。“今天是互联网时代,生活变了。《公司》中演员在舞台上打电脑,用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难以表现。我们的剧本要再造,形体表演也要再造,这是大方向。”正是看准了这样的“大方向”,韩再芬才会较少顾忌,大胆尝试,并在戏曲表演形式上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而引起戏曲界的强烈反响。较早使人产生陌生感的是《徽州女人》,该剧大胆借鉴了歌剧、话剧、舞剧等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议论。接着,《公司》的步子迈得更大,其话剧、音乐剧、舞剧的成分更加明显,呈现出一种“混搭”的风格。反对者指责其离经叛道、不伦不类,支持者赞赏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后来,《美人蕉》的闭锁式结构、时空交错和男声三重唱等表现形式的运用;《浮生六记》对现代穿越剧艺术手法的借鉴;《寂寞汉卿》将昆曲、青阳腔、岳西高腔等不同唱腔与黄梅戏传统唱腔熔于一炉;《徽州往事》用交响乐、电影手法等现代艺术元素进行包装,并加快了情节推进速度,使黄梅戏更趋于话剧化,等等。总之,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人们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黄梅戏在叙述方式、形体表演、声腔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形式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而且也能品味出由此带来的黄梅戏在主题开掘、形象塑造和审美意蕴等方面的新意。诚如韩再芬所言:“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探索、总结。当了院长之后我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把原有戏剧行业里的规矩找回来了;二是讲究艺术的原创,完全按自己的理解来发展戏剧,原创包括剧本的编写和表演形式的创新。”面对一些批评和非议,她十分淡定和坦然:“作为学术研究,你可以说韩再芬不好、不行,我不需要粉饰,我无私地为黄梅戏的发展做事,也许我们是铺路石,但意义是很大的。”的确,韩再芬的戏曲改革是否成功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对她的“无私”努力我们是应该表示尊重的。

韩再芬才艺出众、人气旺盛,完全有机会走出安庆,走向更大的人生舞台。当有人问韩再芬为什么不去北京发展时,她是这样回答的:“现在很多剧种都在消亡,但黄梅戏仍很红火,黄梅戏的生态很好,民间的基础很好,安庆这样的土壤很适合黄梅戏的发展,我们要在安庆再造一个新的艺术高地。文化是滋养出来的,拔苗助长是不行的。”原来韩再芬坚守安庆不仅仅是因为爱故乡,爱黄梅戏,更重要的是她能清醒地意识到地理和人文环境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知道只有扎根于坚实土地上的艺术才会有旺盛的、不竭的生命力。

三、追梦

就某种意义而言,艺术包括戏曲就是人类的“白日梦”,人们可以借助她超越平庸的、异己的现实而达到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所以,真正的艺术家永在追梦途中。但与一般的戏剧人不同,韩再芬不仅在舞台上追逐一个一个的梦,而且她还有一个更大的关于戏曲的梦:创造“新国剧”。“我们要像程长庚那样,搞新国粹。要把黄梅戏打造成‘新国剧’,黄梅戏应该有这样的底气!”乍一听,这简直是异想天开、难以置信,但细细想来,却又并非毫无道理。京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农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最完美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六七十年代的现代京剧改革应该说闯出了一条戏曲现代化的道路,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后来随着其主要形式——样板戏退出历史舞台,京剧便开始向后转,沉醉于传统的一招一式,道路越走越窄,以致像流行歌曲《戏说脸谱》中调侃的那样:“全是方言”,“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光是锣鼓家伙”,“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韩再芬认为:“京剧的程式化已经很完美了,但黄梅戏不一样,程式化不明显,所以束缚较少,这就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韩再芬才会雄心勃勃,志存高远,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除了演出实践方面的开拓创新,韩再芬还在为黄梅戏的未来发展做着一系列重要而扎实的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健康的艺术生态和管理体系。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剧团管理上,我把管理工作看得比我自己更重要,虽然我演出的作品少了,但值得!”“韩再芬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我身边有一个团队,有土壤。我的理想是要把安庆变成一个‘戏剧之城’。”为了这个“戏剧之城”,她组建了再芬剧院,全力打造演员团队,推出新秀,为黄梅戏的未来培养人才;按市场运作规律创办了再芬黄梅公馆,坚持常年固定演出黄梅戏;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博物馆、黄梅戏艺术中心的筹建而奔波、操劳;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负责人先后多次参与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筹办工作;为求共同发展前往各县、市和省黄梅戏剧团进行切磋交流;兼任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为黄梅戏高级表演及研究人才的培养而出谋划策;长期坚持率团奔赴合肥、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进行商业巡回演出,将黄梅戏唱响四面八方……在戏曲日渐衰落的今天,韩再芬、再芬黄梅剧院已经为振兴戏曲做了很多其他剧种所没有做到的工作,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尽管今天的安庆作为“戏剧之城”仍在建设之中,而且“新国剧”也仅仅是一种构想,但谁又能武断地说这一梦想就一定不能实现呢?如果我们连梦想都失去了,那么振兴民族文化的口号岂不要沦为空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奖励韩再芬的突出成就,隶属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梅花表演奖组委会分别于2000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授予其“梅花奖”。韩再芬“梅开二度”,并为黄梅戏摘得第一朵“二度梅”。

三个多小时的座谈很快过去了,眼前韩再芬的形象不觉明朗、清晰起来:这是一位有功底、有修养、有胆识、有抱负的戏剧人,是一位集表演艺术家、戏曲改革家和现代演艺公司管理者于一身的杰出人才。虽然眼下部分观众,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对她还有所质疑,但用市场的标准来检验,她在黄梅戏的传承、改革和发展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开创性、建设性的工作无疑是有成效的、值得肯定的,是有益于传统戏曲、民族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世纪的黄梅戏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中,韩再芬、再芬黄梅剧院是无法绕开的话题,韩再芬参与策划和创作的诸多黄梅戏剧目也将成为新的经典而被载入史册。

责任编校:汪长林

Bitter Cold Adds Keen Fragrance to Plum Blossom: The Impression of HAN Zai-fen

WU Chun-ping, ZHANG Ju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11, Anhui, China)

Abstract:HAN Zai-fen, director of Anqing Zaifen Huangmei Opera Art Theatre, has her distinctive character. First, she is in quest for the “real” ideal, looking forward to being a “real” artist and being dedicated to her loving “real” Huangmei Opera; second, her unique rational spirit endows her with original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s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questions, including the essence of opera, the reform of the Huangmei Opera, the laws of art development, and etc.; third; she has lofty ideals and makes continuous efforts to realize her dream of art. In short, HAN Zai-fen is a skillful, courageous and ambitious actress, an outstanding talented performing artist who is bold in opera reform and also a good manager of a modern art company.

Key words:HAN Zai-fen; Zaifen Huangmei Opera Art Theatre; the Huangmei Opera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吴春平,男,安徽舒城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 俊,女,安徽枞阳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K8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3-0083-04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3 16:4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623.1644.018.html

猜你喜欢

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