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铲除坏党乱政的“山头主义”

2016-03-19○高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拉帮结派组织纪律富商

○高 峰



坚决铲除坏党乱政的“山头主义”

○高 峰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和权力地位的考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些地方山头主义沉渣泛起,愈演愈烈,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的重要祸源。在2014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山头主义”画像:“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同年10月,中央巡视组矛头直指山头主义: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河北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黑龙江也存在重人情、拉关系、不讲原则的风气。据此要求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同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山头主义滋生的土壤是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的外在形式是拉帮结派。圈子文化必然导致拉帮结派,以致“山头”越来越多、越做越大,“盟友”不断发展,甚至形成塌方式腐败。山头主义表现为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把某个行业和部门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潜心经营,攻守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是排他性,视圈外人为“异己力量”,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甚至对抗组织纪律,挑战党政权威;三是依附性,帮派内部形成“君臣关系”,搞“家长制”“一言谈”,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把对党对组织的忠诚异化为对个人的尽忠;四是江湖性,同志关系成了“绿林好汉”,用病态的人情模糊是非概念,以封建的盲从挑战原则底线,无视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更遑论党内严肃的政治生活、积极的思想斗争;五是顽固性,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权力任性”,总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强力反腐,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

山头主义的本质特点是利益输送。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只是表象,权力攀援、利益交换才是问题的本质。他们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用公共资源作为结交资本,以权力交换维系帮派关系,形成权钱交易、人身依附、对抗法纪、抱团腐败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导致各种各样的“逆淘汰”。如:投机淘汰忠诚,空谈淘汰实干,霸气淘汰正气,关系淘汰能力,腐败淘汰清廉,平庸淘汰优秀。山头主义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即官商勾结。官商之间,勾勾搭搭,官员成为富商的保护伞,富商充当官员的“提款机”,互通有无,各得其所。“山头”没有同志情,唤一声“大哥”示“血缘”,叫一句“老板”表“忠心”。然而“山头”温情的面纱掩盖不了庸俗的关系、肮脏的交易,它与其说是诱人的“名利场”,不如说是温柔的“陷阱”、腐败的“深渊”。在吕梁,官商勾结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富商的幕后赞助,官员官运亨通;由于官员的背后支撑,富商财源滚滚。

山头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坏党乱政。拉山头,搞宗派,无疑害人害己,令人痛心,但伤害最大的还是党和政府。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很不容易,倾注了组织的大量心血,一旦腐败堕落、身败名裂,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很痛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尤其严重的是破坏了党的团结,践踏了党内民主,阻碍了政令畅通,削弱了中央权威,疏离了党群关系,消弭了政府公信力,涣散了组织纪律,滋长了家长制、一言堂、本位主义,导致了各种潜规则,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依法治国、深入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彻底铲除。

猜你喜欢

拉帮结派组织纪律富商
加“拉帮结派”对华施压遭批
990元的教训
郑板桥好联不打折
东盟防长会,美又在“拉帮结派”
如何看待“圈子文化”?
乌合之众
浅谈如何使组织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组织纪律性
习近平党的纪律建设思想
毕加索画“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