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体认*
2016-03-19曹杰旺
曹杰旺
(淮南师范学院 办公室,安徽 淮南 232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体认*
曹杰旺
(淮南师范学院 办公室,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全面布局,深入推进,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实效性;厚植校园文化,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主阵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保障力等,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主渠道;主阵地;保障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行动向导。面对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面对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全面布局,深入推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狠下功夫。
一、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实效性
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学到他想学的,能否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目标,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以及就业择业等方面的发展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具备了适应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思想上认同。因此,高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和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育人体系,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环节和内容,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
需强调指出的是,实践教学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必需环节,而且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教学诸如实验、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的态度,培养追求真理、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在社会实践诸如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认识世情、国情、民情,亲身感受时代脉搏,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提升能力;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尤其要学时学分到位,师资力量到位,管理制度到位,设备设施到位,考核标准到位。
二、强化课堂教学,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主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高校育人全过程之中,人人都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事事都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但是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仍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必须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说明白,讲透彻。教师能否利用好课堂,能否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与效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听不听、信不信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既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需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其被动灌输为主动接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填鸭式的满堂灌,难让学生入耳,更谈不上入脑。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是双向互动,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愿意接受认为对其有所用的东西,愿意接受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愿意接受自己参与完成的东西,由把真理交给学生,变为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要应多运用案例,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说话。善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中西文化碰撞,各种思潮交织,社会矛盾复杂,信息传播扁平化,这一切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负面问题,学生会感到疑惑困惑迷茫。针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等不同性质的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辨析,作出判断。
三、厚植校园文化,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主阵地
校园文化集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于一体,蕴含着主流精神,渗透着育人理念,映射着价值取向,承载着育人功能,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厚植文化基因,营造出和谐、友好、健康、向上、创新、激励的精神氛围。通过渗透式、隐蔽式教育,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认知经历一个由接纳到转化,从转化到吸收,再从吸收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内化、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风包括作风、教风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师生员工的理想、志向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的集中反映,对每个人的品德、态度和习惯等都会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优良校风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管理干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师生为本,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做到制度设计科学民主,制度执行人人平等,重大事情公开透明。广大教师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学生,用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学生。所有学生都要树立崇高理想,把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学习的宗旨,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敢于创新,乐于实践,遵守校规校纪,注意行为规范。
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征,是师生员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升华。制度体系涵盖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党建工作、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蕴含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科学态度、办学特色,体现着时代特征、人文关怀、公平效率。建设规范、科学、有效、完整的制度体系,是推动校院事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应切实形成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校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实现工作有守则、执行有遵循、管理有依据、监督有标准。
网络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加强网络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使其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源。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让网络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新载体。要加强对学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有效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抵抗能力。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要及时正面应对,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
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既要体现知识性、科学性,又要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节日、校庆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寻访身边的最美人物、最美故事、最美精神,用声音记录美,用语言歌颂美,用演讲诠释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贴近、更具体,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之中,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化和升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的理解。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保障力
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后勤保障队伍承担着高等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三支队伍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作为教育者,要学习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发展脉络、价值意义、主要原则和实施路径。作为践行者,应热爱自己的岗位,恪守职业操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尊自律,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达行,以健康的精神风貌引领学生,用担当和责任去点亮学生的未来,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把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教师队伍要牢记育人使命,不断学习,掌握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坚守师德底线,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做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垂范者。
管理队伍应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和旗帜,要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学习者、坚定拥护者和自觉践行者。围绕“办什么样大学,怎么样办好大学”这两个命题,谋划发展大计,思考改革路径,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机制。要做到“三严三实”,清正廉洁,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关爱学生,服务周到。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真抓实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其管理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人格魅力,进而产生“见贤思齐”的认同意愿及效法行为。
后勤队伍为师生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发挥着间接育人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言行举止、仪表仪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平凡的服务行为带来的“为人师表”效应让学生间接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和模范作用,让学生体会劳动,尊重劳动,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激发爱校热情。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必须通过直接引导与间接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只有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并让其正确把握个人奋斗与社会奉献的航向,修好公德和私德,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担起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日报,2014-5-23
[2]侍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受众导向.光明日报,2015-3-17
[3]刘 力.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光明日报,2013-3-23
[4]陆士桢.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教育,2007,(7)
(责任编辑:高正礼)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ao Jiewang
(Office,HuainanNormalUniversity,Huainan,Anhui, 232000,China)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look upon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the heart of talent training. They need to make overall arrangements and innovat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needs to be enriched to expand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fro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work meticulously to build a stronger team of advisors which is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effective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Key words:core socialist values; effectiveness; main channel; main fro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03
*作者简介:曹杰旺(1960-),男,淮南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1-0012-0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