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体特征的儿童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6-03-19冯雪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童趣桂花意境

冯雪梅

(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基于文体特征的儿童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冯雪梅

(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儿童散文充满童趣,富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在叙述上带有一定的故事性,符合儿童阅读的心理。在教学中,可根据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通过突出童趣的体验、注重审美的指引、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等教学策略来提高儿童散文教学的实效性。

儿童散文;文体特征;童趣;审美

儿童散文是指“运用准确、凝练、充分生活化和儿童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并与少年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1],其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儿童散文进入了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应根据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去开展教学,切实提高儿童散文的教学实效,使之真正发挥其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儿童散文的特征

散文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是真实抒写作者心灵感受,抒发作者精神世界的文章。儿童散文是散文中的一类,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如抒写自己亲历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形散而神不散。儿童散文的接受和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故其又具有不同于成人散文的独特的文体特征。

(一)富于童趣

童趣即儿童情趣,是指儿童特有的审美趣味,即儿童文学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儿童特有的言行举止、情感、心理、审美等。儿童散文的接受对象是少年儿童,因此其抒写的内容及情感必须是少年儿童喜爱的,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散文时往往从儿童视角看世界,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表现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儿童散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充溢着盎然的童心童趣。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池塘》就是这样的一篇富有童趣的儿童散文。该文语言浅显易懂,作家在描绘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小池塘及周围的景物时,是从儿童视角去看的,因此在孩子的眼中,池塘、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光、星星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它们是大眼睛,是睫毛,是珍珠,是小船。常见的乡村景象在孩子的眼中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他们热爱这大自然。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从儿童的视角用灵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乡村常见的小池塘及其周围的景物特点,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稚气认识和独特感悟,字里行间童心跃动,童趣盎然,情景交融,富于意境美。

(二)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基于好奇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望,首先是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慢慢感受和体会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等元素。故深谙儿童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散文时往往是营造一个小故事,把要叙述的事、要描绘的景及要抒发的情融入其中,通过富于童趣的情节增强散文的故事性,从而吸引小读者的兴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就是具有明显故事性的儿童散文,作者以桂花为线索,叙述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童年摇桂花的情景及离开家乡后给母亲带桂花的事,抒发了童年因桂花而有的无限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家乡的思念。文中对摇桂花的情景叙述生动,故事性很强。先是“我”缠着母亲希望她早点摇桂花,当听到母亲说还不是时候时,“我”感到失望;可当母亲看到天上布满乌云,说马上去摇桂花时,“我”是欣喜若狂的。“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一个欢呼雀跃、可爱活泼的小女孩如在眼前。这虽然是一个小场景,但这个场景不仅描写生动,情节故事性也很强,很能吸引小读者,在阅读中他们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快乐的心情,也能体验到作者童年的乐趣。

(三)具有美的特质

儿童散文作为散文的一类,具有散文的一般特质如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而作为适合儿童阅读和接受的儿童散文,它的语言比之成人散文更为活泼、简约、清新,在意境上更富于童趣,其抒发的情感也更贴近儿童内心。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走月亮》,作者用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月夜下“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所见所闻所感。小溪、水塘、村庄、稻田、果园在月光的笼罩下美丽无比,与阿妈在这样的月夜下散步更让“我”感到快乐幸福,画面美丽、温馨、甜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母女亲情。整篇文章情感浓郁,童趣盎然,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美”,是不可多得的儿童散文佳作。

二、基于文体特征的儿童散文教学策略

儿童散文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各版本的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儿童散文,要切实提高儿童散文的教学实效,真正发挥其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去开展教学。

(一)突出童趣的体验

富有童趣是儿童散文的突出特点,也是吸引儿童阅读儿童散文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紧扣“童趣”去开展教学,突出童趣的体验。

1.放飞想象,感受童趣

儿童之所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是因为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儿童文学作家需要营造一个个的小故事,把要叙述的事、景、情融入其中,通过富于童趣的情节增强散文的故事性,从而吸引小读者的注意。儿童散文的童趣往往体现在具体的情节和人物行为上,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紧扣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段落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品味赏析,从中感受童趣。

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是“摇桂花”这个场景。一个小女孩在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中欢呼雀跃,画面温馨,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童趣童真是最能引发儿童的共鸣的。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对“摇桂花”这一段进行品读和想象,想象着是自己在摇桂花,想象着金色的桂花纷纷扬扬地洒在自己身上,闭上眼睛似乎感受到扑鼻而来的香气,这样学生才可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快乐的心情,体验到童年的乐趣。

2.亲身参与,体验童趣

要突出童趣的体验,亦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富有童趣,不能简单地把课文当成学习语言知识的范本,而应顺应儿童散文的特征去采用适宜儿童学习的方法,儿童与成人在接受文学作品时的接受方式是不一样的,儿童的抽象思维尚不发达,因而在阅读中更多是运用形象思维去接受,往往会通过身体器官、动作等表达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基于儿童这样的阅读心理,在儿童散文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多让儿童画一画、演一演等,在亲身的参与中体验到童年的快乐。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池塘》一文,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从儿童的视角用灵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乡村常见的小池塘及其周围的景物特点,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稚气认识和独特感悟,字里行间童心跃动,童趣盎然,情景交融,富于意境美。在引导学生想象出美丽的小池塘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小池塘的样子,这样的方法既吻合了儿童通过身体器官的参与去接受文学作品的特点,也尊重了孩子好玩、活泼、渴望自由的天性,更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里面蕴含的童趣,在快乐的学习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强调审美的指引

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审美,通俗而言就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欣赏者会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快乐,整体素养的提升。金波曾说:“儿童需要属于他们的文学,文学给他们快乐,给他们抚慰,甚至成为宣泄的一种方式。但儿童文学的功能绝不仅仅是这些,文学还应当给予他们思考,给他们激励,给他们高品位的审美需求。文学不仅仅是迎合,是满足,还是引导。”[2]《语文课程标准》亦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儿童散文具有优美的语言、健康向上的情感、盎然的童心童趣、优美的意境,这一切构成了儿童散文“美”的特质,因而它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故在儿童散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审美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课文,帮助他们走进散文的意境,审视、感受、品味课文的美,从而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亦学习和积累了语言,提升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1.入境想象,体味意境美

意境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写的对象融合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3],意境美是散文美的体现之一,儿童散文的意境比之成人散文的意境更加富有童趣,更接近儿童生活,在儿童散文的教学中感受体会意境美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意境美是抽象的,需要个体发挥个人想象,激发个人体验才能感受到。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学生进入了散文的意境,不仅可以得到审美愉悦,亦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一文,它富于童趣,意境优美。教师在执教时一方面可通过语言、图片等手段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教师可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孩子们所说的秋天: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有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稻穗。可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出不同的秋天的色彩,从而创设与课文相似的情境,丰富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而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秋天的田野、果园等,想象秋天的动物等丰收的美景。这样借助联想,就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意象,才能理解感受到作者对丰收的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意境美。

如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走月亮》,整篇文章情感浓郁,童趣盎然,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美”。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想象着是自己与阿妈牵着手在月光下散步,清冽的月光照耀下的水塘、果园、小路、田野都分外美丽。通过这样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就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才能感受体会到课文的意境之美。

2.品析诵读,感悟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文章所体现的作者对生命、自然、生活热爱的美好情感,能感染和启迪读者,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可塑造的时期,通过阅读具有美好情感的文学作品能促进其精神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亦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儿童散文情感浓郁,无论是侧重叙事还是侧重抒情的,都往往是选择令人动情的富有典型性的人、事、景来创造意境抒发情感表达主题,所蕴含的情感、诗意和哲理更为丰富,故根据儿童散文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儿童散文的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情感性原则,注重情感的体悟和感受,注意通过品析诵读去体验感受情感美。诵读的作用是讲读所不能代替的。《朱作仁谈朗读》一文即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4]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关键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的情感美。

如《秋天的雨》明写秋雨,实写秋天,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富于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秋雨带给秋天的一系列变化,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丰收的秋天的赞美和热爱。要让学生能理解这样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色,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接着就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情感,通过诵读深入感受丰收的秋天的美,从而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在读的时候应该是分层次读,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流利,细读读出画面,精读读出情感,最后读出文章的意蕴。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进行朗读的指导,而且也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诵读示范,这样才能感染激发学生内心对美丽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也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美的情境中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感受到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对丰收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三)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既要承担起培养儿童审美情趣提升儿童文化素养的任务,也要承担帮助儿童学习语言规范语言的任务。散文称之为美文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语言美,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实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5]准确、动听、明晰的语言对于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其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适合儿童阅读和接受的儿童散文,它的语言比之成人散文更为活泼、简约、清新,因而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作者是这样描写秋天的小河和原野的: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文章作者运用了色彩鲜明的词汇及各种比喻句形象描出了北大荒秋天小河、原野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音乐美。对于这样的语言文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通过范读、个人读、齐读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既能积累语言,也能深入感受到儿童散文的美。

再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激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文章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句形象描出了各种不同的泉水的声音,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深入感悟感受儿童散文的美,同时也才能较好地积累语言。

三、结语

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散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蕴含有许多美的因素,优美活泼的语言、富于童趣的意境、健康积极的情感、丰富感人的艺术形象,都能为小学生的美育教育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则定会发挥儿童散文在儿童美育中的重要功能,提高儿童散文教学的实效性。

[1]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2.

[2]金波.为了儿童的文学[C]//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孙建国.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239.

[4]唐志新.入语境、品意境、悟心境——例谈小学散文教学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11):62.

[5]高尔基.高尔基文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263.

Children's Prose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

Feng Xuemei
(School of Education&Music,Hezhou University,Hezhou,Guangxi 542899,China)

Children's prose is full of childishness and playfulness,beautiful in its emotion,artistic conception and language,and it has a certain narrative in the narration,which conforms to the children's reading psychology.According to the stylistic feature of children's prose,in the teaching the experience of childishness and playfulness can be highlighted,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esthetic guidance as well as the accumulation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prose.

children's prose;stylistic feature;childishness and playfulness;aesthetic

I207.8

A

1001-7070(2016)04-0146-04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6-04-13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研究课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研究”(编号:2011C0110);2.贺州学院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hzxyjg201513)。

冯雪梅(1972-),女,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童趣桂花意境
桂花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做桂花糕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桂花蒸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打桂花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