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6-03-19刘利敏
刘利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广西桂林541001)
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
刘利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广西桂林541001)
为了促进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发展,文章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实行“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史论课程与专业技法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四个结合。在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高师;中国美术史;“四结合”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美术师范生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其理论素养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美术史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其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学时间有限而课程内容繁杂;教师一味灌输简单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喜欢新奇而美术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等诸多现实问题。
面对问题教育工作者不能逃避。然而如何进行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改革?这是当今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文章提出了在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实施“四结合”教学模式的构想。所谓“四结合”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史论课程与专业技法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四个结合。通过对此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学生在追求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兴趣明显高涨,同时综合素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四结合”教学模式中所提出的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其合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自主学习,进而拓展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和利用网络以开展自主学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向学生介绍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公共机构的网站。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搜集信息、获取信息、提炼整合信息,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上述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网站以外,还可推荐学生在课外观看与中国美术史有关的优秀影视节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视野。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神秘的中国彩陶》《中国玉文化》《国宝档案》,纪录片《圆明园》《苏园六记》《龙门石窟》等节目,具有史料详实、视觉冲击力强、制作精良等优势,比较适合学生观看学习。
再如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增强课外阅读量,也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件大事。例如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蒋勋《美的沉思》、李福顺《中国美术史》、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李泽厚《美的历程》、陈振濂品味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等书籍都是可供学生阅读的优秀著作。
(二)创建学习共同体,展开合作性探究学习
传统的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一般作为课堂的主导或主宰,讲授和展示PPT图片,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这样学生缺乏主动性。其实教学应该是师生和生生通过积极对话和合作探究而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文章所构建的“四结合”教学模式当中,鼓励学生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其具体操作一般而言可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1: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在开课之初,教师组织学生以4~6人为单位,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责任制。小组成员展开分工,探究学习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公开试讲等,小组各成员需要协商和明确职责,确保人人参与和责任到人。
环节2:教师提供探究任务。因为部分美术师范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且刚刚接触中国美术史,缺乏对美术史的了解,教师可提供一些探究的主题。在教学当中可以精心设计诸如“唐代仕女画中透露的唐代贵族女性的流行风尚”、“宋代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的比较”、“还原‘天下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人生”、“艺术狂士——徐渭”、“八大山人——亡国丧家之痛成就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学派的艺术追求及作品鉴赏”等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探究课题的设计和选择除了注重知识性以外,还体现了启发性、趣味性、关联性以及探究性,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环节3: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每一小组首先要分析、研究需要探究的问题,并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小组成员对资料展开讨论并形成探究结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和知识能力有限,以及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全程参与和指导。
环节4:探究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可通过制作讲稿和PPT课件并试讲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编排美术史情景剧的形式,以增加丰富性。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制作和提交电子学习档案袋。实践证明电子学习档案袋更有益于师生在课后的总结、评价及反思。电子学习档案袋中包括搜集的资料、讲稿、PPT课件、反思与总结等主要内容,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添加其他的内容。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可用竞赛的形式,选出优秀团队。
在展开合作性探究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师生之间建立的是长期合作学习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互助。另外教师不能“完全脱离”和“放任不管”,给予学生自由和解放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指导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一个真正的“专业问题解决者”或“优秀探究者”。[1]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前期的任务分析探讨、中间阶段的沟通交流、探究结果展示前的把关以及最后的反思总结。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帮助,师生可通过面谈、QQ群、微信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情感的沟通交流。
二、史论课程与专业技法课程相结合
总体来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分可为专业技法课和理论课两大块,但实际上这些课程是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四结合”教学模式中提出史论课程与专业技法课程的密切结合,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到两类课程的关联,实现它们的互补和整合,使之相辅相成,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一方面,美术史教师为了增加趣味性,讲解画家的生平经历和逸闻趣事,同时,也应该关注对于美术技法发展与演变的梳理,增加对经典美术作品在绘画形式、笔墨语言、程式符号、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例如在讲到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外,还可以分析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再如讲到元代山水画大师倪瓒时,画家的生平固然跌宕起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鉴赏作品时让学生了解其富有特色的“三段式”构图和“折带皴”技术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纵观当代画坛,不论原始彩陶、商周青铜器、秦汉漆器或宋元瓷器等工艺美术,还是历代传统绘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借鉴性创作”的作品,因此可以结合现当代画家“借鉴性创作”的作品分析今人对古人作品如何借鉴与创新,以达到启发学生创作思维的目的。[2]总之就是要采取分析对比、综合联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和获得美术史学习对专业技法学习的帮助,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促进对美术史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
课外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是丰富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增加美术史学习氛围,拓展学生学术视野的有效途径之一。
举办课外专题讲座,内容是关键,好的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美术史专题讲座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需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讲座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事先做好调查与分析。例如《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作品赏析》《王羲之与中国书法艺术》《题材的象征意义——谈中国文人笔下的“岁寒三友”》等专题,既涉及美术史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同时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法学习带来帮助。其二,讲座的内容要新颖,要区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如果把讲座办成了课堂教学的重复,将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影响学生听讲座的积极性。其三,讲座的内容要“以一当十”,具有发散性,能启发和指导学生在听后进行延展性的探究。例如《赵孟頫书画艺术赏析》的专题,其讲座内容可以从赵孟頫的作品为视角,去启迪学生自主探索他所提出的“书画本来同”的理论,并能够在专业实践中加以运用。
当然,举办课外专题讲座,主讲人的选择同样重要。例如美术史教师可邀请理论素养较高的专业技法教师共同参与,比如曾邀请了中国画技法教师、设计专业教师和书法教师,分别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美术史专题讲座,这些主讲人结合专业实践,阐述自身对于美术家、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的认识,充满信服力和感染力,讲座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
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美术作品或美术遗迹,增长见识,打破纯理论教学的枯燥和单一。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位于桂林市象山区的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甑皮岩遗址,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了史前人类的石器、骨器、牙器、陶器等伟大的创造,对他们理解原始时期的美术大有裨益。再如带领学生参观桂林博物馆中的明代梅瓶专题展览,使学生得以欣赏众多明代青花瓷作品中的精品,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上述以外,在桂林市及周边还有散于各处的碑林及靖江王陵等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除了由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参观考察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校外时间参观调查家乡和其他地区的古代美术遗迹或博物馆。
在组织校外参观考察教学活动时,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和保证学生真正有所获益,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活动布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参观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时可提前联系馆方,取得人力物力的支持,比如邀请博物馆的宣教员对馆藏物品做引导、分析和解说工作,会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艺术作品。参观结束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考察报告、举办摄影展或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总结、展示和交流。
总之,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思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实现了课程的综合与延伸,将有助于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诚然,采用此教学模式,对于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来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和学习观,从教与学的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索,从而真正提高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育功效。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51.
[2]张立翔,康晓峰,陈国成.借鉴性创作教学法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研究,2011(2):126-127.
Research on the“Four Combinations”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Chinese Art History”in Normal Colleges
Liu Limi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541001,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rt history in normal colleges,the authoress puts forward the“Four Combinations”teaching mode,which mean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 instruction and students'self-independency,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study,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urse for historical comments and the one for professional techniques,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thematic lecture,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visit.On the basis of theory study and practice,she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normal colleges;Chinese art history;“four combinations”teaching mode
G652
A
1001-7070(2016)04-0111-03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6-02-15
2014年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高师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S074)。
刘利敏(1980-),女,河南鹤壁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与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