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增强学生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2016-03-19王志明
王志明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江苏太仓215411)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增强学生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王志明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江苏太仓215411)
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的是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增强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管理实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增强其管理的实效性,才能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实效性;研究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该形式不但解决了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丰富了生源类型,同时,也迎合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要求,为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的是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此期间,学生管理与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同样重要。如何增强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管理实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特点,认真梳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了解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中高职管理方式的合理过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改变管理理念,提高学生工作的预判性,从学生特点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能提升管理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尽快接受。要将工作重心从处理问题学生转移到如何防止学生犯错误,进而上升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高度。从严防死守转变为自我管理、从严加管教转变为自我约束、从严格要求转变为自我提升。
一、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总体表现和成长过程也存在差异。
(一)大部分中职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方面有所缺失,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容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他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且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中职结束后选择继续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大专文凭,另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想让他们过早踏入社会,因此,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目标和成才动力。
(三)自觉性、自律性较差,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欠缺。没有养成比较完善的行为习惯、个人素养和团队精神,自由散漫,个性十足,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班级凝聚力不强。
(四)由于家庭原因,导致个别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另外,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差生”,他们也有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受挫能力较强,但是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
(五)不少学生思维活跃,在文体方面表现突出,喜欢参与一些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同时,专业技能方面动手能力较强。
二、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方法不够恰当
高职院校能够意识到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入学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种新的挑战和课题,但是作为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已经适应了高考统招类学生的特点,管理方法还停留在之前的形式,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同时,不少教育管理者对这部分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近乎一无是处,只要不犯错误就是一种进步,平时一味地批评,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新入职的辅导员,对职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在管理方法上沿袭本科院校的一套,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另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掌握技能和对外交流的过程更加便捷,管理方法不能迅速变革和创新,导致一些新问题的产生。
(二)管理能力不够扎实
对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够恰当导致管理能力不够扎实,管理的落脚点仅仅局限于学生不出问题、不犯错误。学生的特点、时代的特征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上,对于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能力欠缺,这些方面恰恰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想信念缺失、心理存在障碍、个人发展迷茫造成的,当出现问题时,解决办法不多、沟通方式不当,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不断思考管理对象的心理需求,采取与需求相匹配、对方愿意接受、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的沟通管理方式。[1]学生管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沟通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就业指导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管理过程不够全面
对于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管理不能只做救火队员,当出现问题时匆忙解决,要么批评教育,要么根据学生手册的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忽视了后续的关心、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从而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自暴自弃,这背离了管理的最终目的。有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抓好两头,即好学生和差学生,忽略了对中间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关注,导致这些同学在遇到困难时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者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少了,而是喜欢通过网络、微信、QQ群来发布通知或者与学生交流,这些新媒体时代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管理过程。例如召开班会、与学生谈心、走访宿舍等,面对面交流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另外,整个管理过程离不开家长、任课老师的参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也有的是对教学过程不适应造成的,管理者要积极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以完善管理过程。
(四)管理思维不够开阔
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处理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有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学生对于这种方式一时不能接受,就会让师生关系变得不融洽,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以服务管理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2]重批评、轻引导,重说教、轻示范是管理中的大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与平时教育学生的内容有偏差,便会让学生觉得反感或厌恶。另外,学生管理不能只是在教室内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宿舍文化建设都可以成为教育阵地,应当开阔思维、有的放矢,不能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被管理,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
三、增强学生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一)深入调查研究,优化管理方法
中高职衔接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类型,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这些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个性、需求和成长背景,可以在入学教育期间专门召开座谈会,了解以前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对大学的期待、憧憬,告诉大家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管理形式和校园文化特点,让他们知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学生的期待和需求为切入点,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着力点,合理调整管理方法。同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要尊重其特点,善于发现其优点,重点督促和提醒自觉性差的学生,关心和帮助自信心弱的学生,为那些在文艺、体育或者专业技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管理方法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要顺应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讯、发表言论的大趋势,引导学生理性甄别信息内容,以积极正向的态度与外界交换意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同于本科院校,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需要因材施教、灵活育人。
(二)增强学习意识,夯实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需要围绕思想引领、安全稳定、常规管理、职业素养等内容展开,不能以学生不出问题、完成事务性工作为目标,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管理能力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高职院校不能忽视对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关文件、政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认真设计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要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有梦想、有信念、有担当。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者参加校内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紧急救护、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是辅导员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对各类问题的前瞻性,当学生在心理、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帮忙解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交流,注意对各类案例的积累和反思,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问题形成处理流程。
(三)务实创新并举,健全管理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对中高职衔接学生必须严格要求。但是,处分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不能是一种管理结果,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加强关心,使之明白犯错误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要能够积极改正、不断进步,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另外,辅导员应当每天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经常深入班级、宿舍,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坚持做好这些琐碎的事务,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对大家的关注和用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去督促和帮助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自己则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对中间一大部分同学进行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与家长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庭教育可以发挥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家校充分协作,才能保证中高职衔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任课教师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班会或者个别谈心的方法逐步解决,这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微信、网络平台或者QQ群与学生交流兴趣爱好、探讨热点话题,这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有效方式。学生管理中的创新非常重要,但务实、细致的工作环节也不能丢弃。
(四)强化服务理念,拓展管理思维
95后学生,特别是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非常明显,他们讲求民主和公平,高职院校的管理思维也应当随之改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尊重和民主,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明白严格要求的目的何在,既要讲原则,还要注意理顺师生关系。教育引导尽量少一些大道理,多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此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辅导员还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升自信心和凝聚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素养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对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管理需要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引入5S理念,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不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班级、系部或者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这些都是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明晰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研究适合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方法,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持续努力。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不断推进,中高职衔接学生将成为我国生产制造业的重要技能型人才,只有增强其管理的实效性,才能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高振发.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8):33-35.
[2]王志明,周懋怡.对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几点想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252-253.
Research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Zhimi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cang,Jiangsu,215411,China)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cohes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systematically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management,and how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talent-cultivating regarding to the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Only by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management,can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e improved,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chieve the historic missi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on,and contribute to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hesion;student management;effectiveness;research
G47
A文章编号:1001-7070(2016)03-0096-03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6-02-28
王志明(1982-),男,山东东营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